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破解农村地区生产要素单向流出难题,促使城乡之间的要素平等交换和双向流动,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一环。本文基于2005—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探讨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资金外流的影响及内在机理,并进一步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视角分析农村资金外流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首先,财政支农支出通过增加农民收入和扩大城乡资本边际生产率差异使得农村资金外流加剧,且这一效应在市场化程度较低和人口流出的地区更为显著。其次,农村资金外流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U”型关系,当前中国部分地区农村资金外流规模已越过拐点,即农村资金外流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后,通过调节效应模型将三者置于同一分析框架发现,农村资金外流会削弱财政支农支出的支农效果。  相似文献   

2.
我国财政支农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代彦  赵海 《技术经济》2009,28(7):51-56
本文的计量研究发现:学者呼吁、三农代表呼声和财政总支出增加对财政支农支出的增加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人均粮食产量的提升和农村-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则对财政支农支出的增加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这些因素能够解释财政支农支出变化率的83%。与1988年相比,2006年学者对增加财政支农支出的呼吁强度和三农代表的呼声都在降低,这影响了财政支农支出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杨琦 《财经科学》2014,(11):120-129
本文利用方法对财政支农不同部分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1生产性的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入效应",而非生产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生产性支出对农民消费的冲击为正,非生产性支出对农民消费冲击主要为负。从冲击的贡献来看,前者的贡献率大于后者。2从短期来看,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与生产性支农支出构成了双向的Granger原因;非生产性支农支出成为农村居民消费的Granger原因,而农村居民消费不能成为非生产性支农支出的Granger原因。对模型施加短期约束条件,生产性支农支出对农民消费有一个正的较大的同期效应。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1978~2006年我国财政支农结构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结论表明:长期内,农村救济支出、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可以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短期内,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农村救济支出能够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很强的惯性,这提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避免持续恶化.文章结论对新农村建设中科学合理地分配有限的财政支农资金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周静 《当代经济》2021,(11):48-51
推动农村农业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离不开政府与市场的协同作用.本文利用2011-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比分析以财政支农支出为代表的政府财政措施和以数字普惠金融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工具在缩小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财政支农支出和数字普惠金融在一定程度上都能有效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在不同地区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其中,财政支农支出在东、中、西部地区都能有效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东部地区作用效果优于中部,中部优于西部;数字普惠金融在东、中部地区作用效果显著,在西部地区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朱建华 《经济前沿》2001,(10):15-17
一、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1、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的变化。1979年我国的改革始发于农村,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和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革。农村改革以市场为取向,一是突破了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体制,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和收益分配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二是突破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绝大部分农产品开放价格,供求关系实行市场调节;三是突破了单一的农产品结构,实行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业商业建…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演变与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演变和财政支农支出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财政支农投入带有明显的"人治"特征,缺乏有效的体制与制度保障。虽然财政支农总体支出对农民收入增长有促进作用,但由于支出结构不合理,各分类支出间效率差异较大,使得总体效率较低。之所以在国家不断调整财政支农政策和扩大支农支出规模的情况下,城乡差距与"三农问题"却日益严峻,一方面是由于财政支农缺乏有效的体制保障,另一方面可归因于支农支出结构安排不合理。  相似文献   

8.
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及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扩大的必然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则要求财政对“三农”给予大力支持。针对我国目前财政支农支出存在的财政支农绝数值上升而相对比重略降,用于农业基本建设的支出规模较小等问题,应完善财政支农政策结构,走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合作化的道路,不断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公共财政理论、资源配置、国家分配论理论角度出发,论述政府干预、支持"三农"的必然性,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农村公共产品理论,探讨财政支农投入结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城乡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目前外部经济受到较大冲击的情况下,刺激国内消费需求已成为中国面临的重要政策举措.作为影响消费需求的重要因素,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不能不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本文总结了中国1978-2008年间社会消费与收入分配现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探讨了城乡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根据相关结论,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加强收入调控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陈健生 《财经科学》2010,(2):107-115
面对日趋扩大的城乡差距,改变原来缩小城乡差距就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既有思路,代之以还应包括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的新认识。通过城乡公共服务的统筹治理,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最终实现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和平等发展。本文以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市为例,对城乡公共服务统筹治理与制度创新作出分析探讨,认为应从完善地方立法、改革地方财政制度、扩大政府购买服务以及调整政府政绩评价方法来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2.
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收入是反映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综合指标。现阶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这不仅影响社会公平,而且影响经济社会长期稳定的持续发展。1996年一2004年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揭示出引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在于自然因素与体制因素的不同。要缩小这一差距,就必须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产业化经营体系。  相似文献   

13.
谢平  徐忠 《经济研究》2006,41(4):106-114
本文通过对贵州省及其样本县农户和金融机构的问卷调查和分析,得出了一些实证性的结论。一方面,贫困地区公共财政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健全的农村金融体系无法建立;另一方面,将农村金融机构作为支农的工具,进一步扭曲了农村的金融体制。分析表明,只有让公共财政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进一步改革农村金融体系,形成商业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制。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粮食安全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否缩小是衡量推进城乡一体化政策措施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主体应该是以专业合作社形式组织起来的农民;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应放在发展农民之间的资金互助上;宏观调控必须遵循价值规律公平调控;地方政府绝不能与民争利;不断加大对农业和农民的补贴应作为今后"三农"政策的基本导向;农村社区化的本质是要让农民与市民一样过上现代文明的幸福生活,而不是要化掉村庄。  相似文献   

15.
本文立足于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趋势,结合国际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演进路径的比较分析,探讨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模式选择及适宜的运行机制,文章结论认为,我国农村正式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须同传统的家庭保障、社区服务、互助组织等有机结合,重视使用灵活多样的政策工具,以此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城乡有别的农村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最终将关注于真实收入的差异,本文依据对西部地区11个省市的2000个镇(村)2000户居民的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西部地区社会收入的差距比经济收入的差距大得多;社会收入会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直接影响,使西部地区城乡收入比扩大10.4%。因此,建议重视缩小西部地区城乡社会收入差距的政策设计、增加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社会收入、推行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收入统计。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的收入分配、金融资产增长与消费需求变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消费需求是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又是影响预期投资收益率并进而影响投资需求的重要因素。在社会总需求不足的背景下 ,实现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必须扩大消费需求 ,并通过消费需求的扩张带动投资需求的扩大。扩大消费需求 ,主要应着力于提高低收入阶层的可支配收入水平 ,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宏观经济政策应以扩大就业为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18.
财政支农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本文利用VAR方法对财政支农不同部分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1)从长期来看,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事业费、农业科技三项费的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入效应”,而农村基本建设支出和农村救济费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2)从冲击大小来看,事业费对农村居民消费的贡献最大,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次之,农村救济费第三,农村基本建设支出最小。最后提出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是:增大财政支农力度,农村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应保持稳定增长;优化财政农业支出结构,加大事业费和科技费在财政支农支出中的比重;财政支农支出通过支持农业生产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能间接地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从而带动消费增长。所以应利用财政支农功能带动农民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最优财政支农支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政府不断增加财政支农支出是必然选择.但是,政府财政支农支出不能无限增加,必须确定其最优规模和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既要不断加大财政支农生产性支出,也要增加财政支农非生产性支出,提高基层财政公共服务能力,提供更多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农民身心健康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中国三大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实证考察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影响,不同财政支出项目的影响方向不同,且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中国三大地区存在差异性。因此,研究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能仅就全国范围考察,还需分区域进行。本文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一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