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工业现代化水平的基本测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构造了工业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数,应用该指标体系评价了世纪之交的中国工业现代化水平,计算出中国工业现代化水平综合指数为28.72。分析测评结果表明,经过改革开放20余年的快速工业化进程,虽然中国工业现代化水平与工业现代化国家还相差较远,但中国工业现代化进程已经起步,正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中国工业进一步发展的战略核心应是在进一步加快工业化步伐过程中积极推进工业现代化进程,以提高工业现代化水平来促进工业化进程向高级阶段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业化发展至今,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目前已基本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因此需要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总结,以便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此,本文首先对国外工业结构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总结,提出了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工业结构的研究进程与动态进行系统分析,指出了我国工业结构调整研究的现状与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而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在新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并明确提出中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一步指明了中国实现工业化的发展方向。从整个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西方发达国家都是经历了工业化阶段后走向现代化的,工业化是一个国家向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中国也不例外。处于加速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在经过20余年经济高速发展之后,提出了“新型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战略。这种战略创新为中国探索出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顺应21世纪世界科技经济发展趋势的现代化道路。新型工业化是相对于西方工业化模式…  相似文献   

4.
经过2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和高速工业化进程,到21世纪初,中国不仅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且也已从一个农业大国转变为工业大国。如何从工业大国发展为工业强国,成为中国进一步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核心问题和关键任务。在这一背景下,金碚研究员主编、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业经济为研究对象、与中国国情紧密结合的《新编工业经济学》已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5.
<正>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其中提出推进铁矿山税费改革,清费立税,研究推动降低矿山税费负担。落实公平税赋政策,推动取消加工贸易项下进口钢材保税政策。适时调整重大技术装备所需钢材进口税收减免政策。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国之基石。长期以来,钢铁工业为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有力支撑了相关产业发展,推动了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促进了民生改善和社会发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组织撰写的《中国工业发展报告(1998)》,近日已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并公开发行。《中国工业发展报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研究项目,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集体撰写的大型、综合性研究报告。《中国工业发展报告》每年选择工业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为主线,系统、深刻地反映中国工业发展进程和现状。今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20周年,《中国工业发展报告(1998)》的主题是“制度创新、组织变迁和政策调整”。围绕这一主题,《中国工业发展报告(1998)》分企业篇、行业篇、地区篇、综合篇共35章…  相似文献   

7.
齐东平 《工业经济》2007,(1):97-101
2006年中国工业经济的研究者们秉承多年的传统,力求在解决中国工业经济发展中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深化理论研究,围绕工业化和工业发展战略、工业结构、区域经济和产业组织等内容,重点探讨了工业化过程中的市场竞争秩序建设;企业家机制对企业集团成长的作用;开放经济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形成及定位;转型时期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示范效应;产业区位转移对地区工业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工业大国国情与工业强国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一个处于工业化中期后半阶段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将工业发展问题仅仅从产业战略层面来认识是不够的,我国缺乏的是从基本国情高度和国家战略层面认识工业发展问题。本文认为,中国的现实基本经济国情是"工业大国",正处于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阶段。基于这样的国情认识,本文描述了世界工业强国的特征和指标,论述了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应该是以建立工业强国为目标的工业强国战略,研究了工业强国战略的必要性、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导向。本文判断,中国将在2020年前后初步建成世界工业强国,在2040年前后全面建成世界工业强国。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中国工业发展论坛:‘十二五’时期的中国工业"的主要学术观点进行了综述,这些观点涉及中国工业化进程与成就、当前中国工业增长形势与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国工业发展的前景和方向等重要议题。文章反映了国内学者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对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等重大问题的最新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工业改革开放30年,不仅使社会物质财富极大地涌流,而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工业发展的成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突出、最鲜活的体现,证明了改革开放的真理意义。中国改革开放是一部思想解放和观念革命的伟大历史.而工业则是30年思想解放和观念革命率先付诸行动的最生动领域。工业改革的行动最活跃,最大胆;工业的对外开放最彻底,最广泛;在中国各类产业中,工业竞争最激烈,最强劲。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工业一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队和主力军。工业改革、开放和发展决不仅仅是解决使中国摆脱贫困和创造更多物质财富的问题,而且.在客观上肩负着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历史使命。工业改革开放的大胆、果敢、技巧和稳妥,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经历了最小转轨阵痛的发展模式和改革开放模式。工业的本质是创新的和革命的,它不仅提出了严峻的问题,而且实践于解决这些问题。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全面的现代文明进程.是工业化实践所昭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远大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如何有效解决工业化加速阶段的安全生产问题,从而实现我国的科学发展,成为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迄今为止,还较少有将我国安全生产问题置于我国快速工业化进程中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献。黄群慧、郭朝先、刘湘丽所著的《中国工业化进程与安全生产》(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6月)一书则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我认为,该书的创新尝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共和国成长的足迹,新中国工业走过了灿烂辉煌的6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编写的《中国工业发展报告——新中国工业60年:解放,变革,振兴》(2009),于2009年9月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总论、综合篇、产业篇、地区篇和企业篇,共44章124万字。该书全面系统地分析总结了新中国工业6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所经历的艰难曲折,所克服的重重困难,所遇到的各类问题。概括起来,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所突出表现的主题就是:解放,变革,振兴! 回望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亿万人民前赴后继,求解放、求变革、求振兴。60年执著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工业化和工业现代化的思考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封建主义专制统治及其主张的儒家思想以及帝国主义的入侵,阻碍 了近代中国工业化的进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实现工业化开辟了广阔的 道路。改革开放加快了中国工业和工业现代化的步伐。在21世纪到来之际,中国工 业化和现代化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向前推进;新世纪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最 突出的是农业的落后,农村工业化进展困难以及在扩大开放条件下,工业国际竞争力 不强。从工业生产大国转变为工业强国是新世纪中国工业发展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4.
由周叔莲、裴叔平主编的《中国工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一书,已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综合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十几位同志近年来的部分重要研究成果,对于工业发展战略中一些重大的总体问题和具体向题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索,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见解和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是我国有关工业发展战略研究的第一本比较全面的专著。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2012《中国工业经济》青年作者学术研讨会暨深化改革开放与工业经济发展论坛的主要学术观点进行综述,这些观点涉及工业化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创新与工业企业竞争力,制度转型背景下的工业企业发展,工业化中的管理思想与方法等方面。文章反映了国内青年学者在深化改革开放背景下围绕工业化、新兴产业发展、工业企业创新等问题最新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6.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以下简称《转移目录》)。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推进产业有序转移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转移目录》制定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为目标,贯彻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强化产业分工,推动区域合作,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全面构建特色鲜明、集约高效、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区域工业发展体系,促进工业由大变强,为区域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转移目录》着力推进现有产能的布局调整和优化,主要对包括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已于2003年1月1日起实施。这一法律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模式的重大变革,它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完全一致。《清洁生产促进法》是一部旨在动员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生产和服务企业推行和实施清洁生产的法律,为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清洁生产的内涵 工业现代化,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快速  相似文献   

18.
青山绿水是山水环境内生一致性的传统机理,并成为一些治山得水公共政策的出发点。随着工业现代化发展,人地系统中的山水联系机理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山青水不绿成为一个重要的现代生态悖论。探讨工业化过程中的人地关系变迁,有助于我们透析现代水生态的影响机制,考虑更加综合的人文影响因子,从源头改进水资源治理模式。本文对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实行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可能存在的低效率情形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水资源管理由关注山向关注地转变的公共政策建议:本文运用虚拟水贸易理论,解析了目前我国存在的以缺水区弥补富水区的水资源管理逆向选择情形,揭示了由此可能导致我国南北方流域水危机同时加剧的发展模式根源。鉴此,本文提出我国必须改变末端治理型工业化模式,改变基于比较利益与GDP中心导向的水资源配置方式,实行幸福导向的水资源管理新模式。以全面协调解决中国的水危机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工业的制度创新,组织变迁和政策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动近20年中国工业加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市场机制的引入和不断强化,以及政府所实施的一系列政策调整。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三大支柱──公有制理论、计划经济理论和分配理论──都被大大突破,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规律,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促进了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而市场竞争的加剧,则是90年代以来中国产业组织和市场结构变化的显著特点之一。在这一过程中,宏观政策、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调控体系不断完善。经济体制加快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产业组织和市场结构的竞争性不断强化,政府的政策越来越减少对企业的直接干预,而更着重于构建市场经济的竞争秩序,是近20年中国工业发展的基本特点。在这样的制度创新、组织变迁和政策调整过程中,中国将进入一个工业化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工业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理论是行动的指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工业化理论为制定工业化战略和政策指明了方向。本文聚焦中国共产党工业化道路理论,从思想脉络和发展规律角度探求该理论的动态演进和深层机理,以期推进对中国共产党工业化理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学理性研究。本文梳理和归纳了中国共产党农轻重协调发展理论(工农业关系论与农轻重次序论)和工业化发展战略理论(重工业优先发展论、农村工业化论、新型工业化论、"四化"同步发展论)的主要观点和历史演进,并剖析了每个理论观点背后的主要依据。本文认为,中国共产党工业化道路理论的演进过程是一个内涵不断丰富和深化的过程,是一个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伟大实践密切结合的过程,也是一个工业化驱动理论引领工业化道路理论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