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于2009年12月16日正式施行。《解释》规定,信用卡套现行为情节严重的,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2.
2009年12月16日起,《关于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开始施行,首度对信用卡恶意透支、套现等行为构成犯罪做出了明确规定,填补了对惩治信用卡套现、伪卡欺诈等行为在法律领域的空白。过去我们不太注意的一些用卡细节,今后都应对照相关规定规范一下了。  相似文献   

3.
新政策     
《云南金融》2010,(1):10-10
信用卡套现情节严重者将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2009年12月15日,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正式发布《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使用销售点终端机具(POS机)等方法进行信用卡套现,情节严重的行为,将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4.
一、信用卡套现的概念及危害1.信用卡套现的概念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在2009年12月15日联合颁布的《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司法解释》)所表述,信用卡套现指的是"违反国家规定,使用销售点终端机具(POS)等方法,以虚构交易、虚开价格、现金退货  相似文献   

5.
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了《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首次将非法套现纳入刑事打击的范畴。经过公安部门2010年"亮剑"、2011年"天网"、2012年"破案会战"等系列专项行动的高压打击,加之信用卡行业内部积极采取控制发卡风险及授信额度、加强套现监控及处理等防控措施,信用卡套现迅速增长的态势得到了有效遏制。但2013年以来,随着经济形势的下行、市场对资金需求的旺盛以及近年来信用卡授信额度的提高,信用卡成为资金需求的一个主要出口,信用卡套现有卷土重来之势,而且呈现出新的特点,团体套现、利用分期套现、提供养卡服务套现成为套现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打击信用卡套现法律法规的陆续出台、监管政策和行业规范的健全完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特别是两高《关于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出台以及公安机关打击银行卡犯罪“天网-2011”专项行动的开展,有效遏制了信用卡套现的高发态势。但受2011年以来国内信贷资金持续收紧、民间融资渠道不畅、信用卡收单市场仍快速扩张等多重因素影响,信用卡套现欺诈呈进一步蔓延之势。  相似文献   

7.
为了依法有效惩治虚假申请、诈骗、套现等信用卡犯罪活动,维护信用卡管理秩序和持卡人的合法权益,保障金融市场秩序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9年12月15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信用卡犯罪新司法解释》)。  相似文献   

8.
我国在经济发展大背景下已经成为全球最有潜力的信用卡市场,但是信用卡业务的井喷式增长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其中信用卡套现行为最为突出。信用卡套现行为主要利用POS机、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及消费退款来完成,给经济市场带来了许多危害。刑法规制的不完善使信用卡套现行为有可乘之机,目前存在着涉案数额认定困难、非法套现行为手段概念不清、"非法从事资金结算业务"以偏概全等缺陷,可以通过明确犯罪构成要件、完善立案追诉标准和建立信用卡风险合作防范平台来打击信用卡套现行为。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我国信用卡累计发卡4.14亿张,环比增长5.83%,我国信用卡进入高速稳定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各类信用卡违法和犯罪行为层出不穷,其中信用卡套现尤为突出,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认为信用卡套现可分成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广义的信用卡套现是指利用信用额度以"善意"获现或"恶意"套现两种方式提取信用卡资金的行为;狭义的信用卡套现即是"恶意"套现,是指通过网银转账  相似文献   

10.
李娜 《征信》2016,(6):67-70
我国信用卡业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信用卡套现问题却越来越严重.信用卡套现行为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银行的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和过时的商业模式,以及利率市场化不足造成社会融资成本过高.对信用卡套现问题,应采取“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策略,并从银行业务创新、强化外包机构责任、规范银行自身行为、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等方面着手,从根本上防范和制止信用卡套现行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利用信用卡套现问题日趋突出,涉及面广,影响力大,很大程度上已经严重侵害了正常持卡人的合法权益。信用卡套现的原因复杂,本文通过对信用卡套现行为的深入研究分析,旨在理清套现风险问题的漏洞所在,从制度、管理和运行层面上积极探索风险防范途径,提出完善现行银行卡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周育栋 《青海金融》2013,(12):39-41
本文根据信用卡非法套现行为的理论与现实,从遏制信用卡非法套现的角度,对其目前在法律运用中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防范信用卡非法套现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信用卡作为商业银行的一项非现金支付业务,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社会各单位和个人使用信用卡的频率增多,少数人利用信用卡进行套现的行为也随之出现。本文分析了信用卡套现的定义及信用卡套现的三种方式,并从盈利性、便捷性、市场、法律法规方面分析了出现信用卡套现的原因,指出了信用卡套现对金融秩序、社会诚信、银行经营带来的危害,最后从法制、行业自律和行业发展经营方面提出了防范信用卡套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用卡市场的快速发展,使用信用卡消费越来越普遍,但是出现了一些利用信用卡套现的行为,造成银行收益与风险不匹配,扩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严重影响了信用卡市场的健康发展。一、信用卡套现的行为分类信用卡套现的特点是以较低成本提取信用卡的部分或全部资金,迅速满足持卡人对现金的需求。有些循环利用信用额度提取现金,即套现;有些利用伪造的信用卡,或冒用他人信用卡套现或取现后不还,存在恶意透支的情况,即构成信用卡诈骗犯罪。  相似文献   

15.
信用卡套现长期以来是重点打击的信用卡犯罪之一。套现者利用信用卡账单日和还款日之间的时间差套取免息贷款。本文对信用卡套现的规模、群体特征、适用法律进行研究,并分析当前信用卡套现线上、线下等模式。目前,信用卡套现市场信用卡发行和使用的权利义务关系法律框架仍有待完善,威慑力不足;信用卡套现看似是多方共赢的游戏,但最终会导致金融风险外溢;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为信用卡套现提供市场;支付受理终端市场管理不到位,形成漏洞被套现黑灰产业链利用;信息互换机制缺失不利于发卡机构实施穿透式风险监测等问题值得关注。结合上述问题,本文提出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提升信用卡立法的前瞻性和全面性;加强信用卡准入管理,加大风险防控及套现行为认定力度;加强收单市场监管,推动出台交易信息传输的统一标准;降低小微企业融资门槛,推动构建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信息库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有效防控信用卡套现行为的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信用卡以其使用便捷、安全、实惠获得广大民众的喜爱,日益走近寻常百姓的生活。但是伴随着信用卡产业的高速发展,许多问题也逐渐涌现出来,其中尤以信用卡套现最为突出。如何有效防范和监管信用卡套现行为.已经成为影响信用卡产业健康发展甚至金融稳定的重要问题。本文从信用卡套现主要方式及其危害的分析入手。从加强司法对套现打击力度、完善监管制度、强化发卡和收单机构风险管理、强化征信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如何有效防控信用卡套现的一些建议,建设良好的用卡环境。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用卡业务的迅速发展,信用卡套现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国家金融秩序,引起了广泛关注。此文从信用卡套现的概念、表现形式出发,分析了信用卡套现产生的原因、危害及法律后果,并提出应对信用卡套现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信用卡套现成本的博弈分析及其监管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信用卡套现活动日益增多,扰乱了信用卡的使用环境,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分析了我国信用卡套现的现状、动机、危害以及途径,并使用博弈论的方法,研究了持卡人和特约商户之间、套现者和监测机构之间以及发卡、收单银行和银联之间的博弈行为.本文认为,信用卡套现各方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进行成本、风险及收益的博弈,做出最优决策.因此,监管部门应针对信用卡套现各方的博弈决策,从监管的角度采取相应措施,有效抑制信用卡套现交易,维持社会正常的金融秩序.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银行卡,特别是信用卡发卡量的快速攀升,在银行卡使用环节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也逐渐增多,而近一段时间内愈演愈烈的信用卡套现行为,因其可能引发的诸多问题,受到监管部门有关各方的高度重视。许多专家及学者认为信用卡套现行为本身是信用卡使用领域出现的特殊问题,需要对其专门采取措施加以防范。但本文认为,  相似文献   

20.
信用卡由于具有先消费后还款和免息还款期的优点,自从问世以来就倍受青睐。如今,信用卡已经深入到国民生活的各个角度。当信用卡持卡人存在资金需求时,自然可能会想到把信用卡中的信用额度转换成现金。然而,这是否构成信用卡套现呢?信用卡套现行为是否违法,如何对其进行法律定性?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