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广东经济》2012,(5):60-60
第111届中国进出13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于4月15日在广州隆重开幕。14日晚,广交会举行开幕招待会。广交会主任、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朱小丹,广交会副主任、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钟山出席招待会并致辞。澳门中联办副主任高燕,广交会副主任、广东省副省长招玉芳出席招待会。  相似文献   

2.
广交会作为对外窗口的特殊使命 广交会在开创之初,原则上只邀请港澳客商和新马华商,其中又尤以香港客商占大部分.这种"广交会一香港一世界"的贸易渠道凸显出广交会作为对外窗口的特殊使命.  相似文献   

3.
高宝华 《经济》2014,(7):20-21
正我国外贸企业发展经历了拿来、模仿、借鉴等过程,大规模成本制造优势已发挥到极致。从近三届广交会的情况来看,我国外贸形势不容乐观。第113届广交会大多是依靠南美、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需求的增长,但新兴经济体本土企业的崛起,也给中国外贸企业带来了竞争压力。第114届广交会与上届相比,境外采购商与会人数减少6.5%,成交额下降10.9%。第115届广交会与会人数比上届  相似文献   

4.
邱天 《经济研究导刊》2014,(13):277-278
通过回顾广交会五十七年一百一十四届一路走来的发展历程,肯定广交会对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影响力。为反映进出口商品价格总水平变化趋势,提出编制广交会价格指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广东经济》2013,(5):59
第113届广交会5日在广州闭幕,在世界经济复苏等积极因素带动下,本届广交会境外采购商与会人数及出口成交额均较上届实现恢复性增长。广交会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第113届广交会境外采购商与会202766人,环比增长7.06%,但同比仍减少3.83%;累计出口成交355.4亿美元,环比增长8.8%,同比下降1.4%。广交会新闻发言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副主任刘建军说,本届广交会与会人数及出口成交环比均出现恢复性增长是可喜现象,但要看到,这两项数据同比依然出现下滑,表明经济复苏的基础尚不牢固,新增长动力还未形成。据统计,在到会人数方面,欧盟客商环比、同比分别下滑8.26%、8.48%;美国客商环比微增0.9%,同比下降5.7%;金砖四国  相似文献   

6.
第122届广交会2017年11月4日完美闭幕.广交会新闻发言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副主任徐兵说,本届广交会深入贯彻和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了显著成果. 沿线国家采购商与会人数增加.本届广交会重点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营销推广和邀请,直邮邀请和远程视频招商活动集中于沿线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采购商到会84445人,占与会总人数的43.99%,同比增长3.48%.其中巴基斯坦、泰国、俄罗斯增幅较大,同比分别增长46.22 %、11.85 %、9.62%.在与会人数排名前10的国家和地区中,有泰国、印度、俄罗斯和马来西亚等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本届广交会组织了阿联酋、俄罗斯、印度等1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团组到会参观采购,接待了来自沿线国家的多个政府代表团.  相似文献   

7.
《广东经济》2011,(5):57-57
第109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近日闭幕。据广交会新闻发言人刘建军介绍,本届广交会出口成交368.6亿美元,较上届增长5.8%。其中对金砖国家增长率最高为30.1%,而受动荡局势影响,中东地区下降1.53%。  相似文献   

8.
《广东经济》2010,(5):58-58
据广交会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陈朝仁介绍,本届广交会一期境外到会采购商共计104169人,比去年秋交会增长13.3%:出口成交171亿美元,比去年秋交会增长9.8%。二期、三期展会分别于4月23日~27日及5月1日~5日继续举行。  相似文献   

9.
标志性事件不仅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空间拓展以及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而且对城市的饭店业造成显著的影响。以广交会为例,依据时间顺序探讨广交会对广州城市饭店空间布局的影响。研究发现,广交会展馆变迁直接推动展馆附近地区饭店设施建设,引导广州饭店由城市中心向边缘地区扩散,形成以展馆为核心的饭店集聚。造成饭店集聚的动力因素是行为因素、产业因素、交通因素以及政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城市空间扩展,影响饭店集聚因素不断产生变化,尤其是当主导影响因素发生改变时,将引起集聚区的衰落。  相似文献   

10.
在第103届广交会上,成交困难、订单减少成为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的普遍现象。2008年无疑将成为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最为困难的一年,也将成为行业洗牌的一年。在新一轮洗牌中,谁将胜出?广交会上,一些参展企业“断臂求存”,积极应变,表现出强劲的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1.
《商周刊》2013,(9):28-28
在广交会一期,每个展馆都能看到人潮拥挤的热闹场面,众多企业的展位,出现了采购商排队看产品、等待洽谈的现象,与去年交易冷清、参展商纷纷摇头叹息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市场有些许回暖了,人气比去年旺很多。”4月16日,在113届广交会开幕的第二日,已经连续4年参加广交会的曾茹正在会场的过道上向来往的采购商推销产品。作为一家大型外贸企业的销售员,她注意到,今年各地的采购商都有增加,与去年相比,“会场又恢复了以往的热闹,名片都发完好几盒”。  相似文献   

12.
罗兴武 《经济论坛》2012,(2):162-163
小企业参展是真正自主走向国际市场的有效方式.认认真真卖“滥货”是小企业广交会的生存之道.参展结束后应及时跟进客户,并在有稳定订单的前提下,加强研发投入,进行产品创新,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另辟蹊径,开辟属于自己的“后广交会时代”.  相似文献   

13.
韩超 《新经济》2014,(22):29-31
1 利率市场化内涵 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放松对利率的严格管制,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决定,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利率决定的自由化、利率传导的自由化、利率结构的自由化和利率管理的自由化。  相似文献   

14.
论利率市场化下的利率互换功能与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殷洁 《现代财经》2005,25(12):24-27
随着一系列利率改革措施的颁布实施,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正在加速。我国已初步建立市场利率形成机制和市场利率体系。利率市场化催生利率互换,利率互换有利于规避利率风险、降低融资成本、资产负债管理和完善利率定价机制。但是,利率互换存在法律和政策风险、基础协议的效力风险、履约风险以及利率本身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曹本榕 《发展研究》1994,(11):18-19,27
1979年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推动了以提高利率水平,调整利率结构为主要内容的利率改革,目的是发挥利率调整经济的功能。并形成了以法定利率、浮动利率、市场利率为基础,以计划利率为主体的利率管理体制。从党的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围绕着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资金商品化,银行商业化等改革,又正在把利率推向市场化改革的新阶段。我国利率管理体制也逐渐由高度集中统一管理,向市场利率管理  相似文献   

16.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蝗市场化。具体讲,利率市场化是指存贷款利率由各商业银行根据资金市场的供求变化来自主调节,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引导,以同业拆借利率为金融市场基础利率,各种利率保持合理利差和分层有效传导的利率体系。资金是国民的血液,实行资金价格-利率市场化改革,肯定会对国民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为此,笔试就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有关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利率冲击与房地产价格波动的理论与实证分析:1998-2006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考虑通货膨胀的条件下,利用中国1998-2006年的一年期存款实际利率、一年期商业贷款实际利率、存款准备金实际利率、中央银行实际贷款利率、实际再贴现率与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土地交易价格指数的季度数据建立误差纠正模型,使用协整检验、长短期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方法,对中国房地产价格和各种实际存贷款利率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结论,短期而言,中央银行实际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实际利率、一年期存款实际利率和一年期商业贷款实际利率对房价存在负向影响,一年期商业贷款实际利率对地价存在负向影响;长期而言,一年期存款实际利率对房价存在负向影响,而一年期商业贷款实际利率对房价存在正向影响。在现阶段选择适当的利率手段调控房地产市场,有利于保持中国房地产价格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利率机制基本功能的特征包括客观性、自发性、契约性、独立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等六方面 ,而发挥利率机制功能的条件则是要在正确认识利率机制的基础上 ,放松利率管制 ,提高利率弹性 ,硬化利率约束。  相似文献   

19.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从深入分析利率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入手,系统论述了中国利率机制改革创新的理论依据: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以及西方利率决定理论发展的三阶段,古典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凯恩斯的流动性利率理论、新古典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及其给我们的重要启示。结论是,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客观规律,而这一客观规律是经济学家们经过几百年科学探索而发现的一个真理;利率市场化也是金融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利率机制创新,就在于尽快实行利率市场化,放开利率管制。  相似文献   

20.
杨育谋 《经贸实践》2006,(12):46-47
2006年10月30日,第100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完满结束。与以往不同,本次广交会发生的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就是:长期以“物美价廉”风靡全球的“中国制造”在本次广交会中开始集体涨价!不少行业的涨价幅度甚至达到了10%到20%之多。由目前的种种迹象来看,“中国制造”价格全线上扬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导致这种趋势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次涨价,又将对中国的出口,乃至中国经济、世界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又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