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如敏 《理论观察》2007,(3):160-161
"恶搞"从一种个人化的行为,经由网络媒体大量复制传播,逐渐演变为一种亚文化。如今,当这种文化现象嵌入了公众的认知和行为时,公众开始意识到毫无底线的"网络恶搞"无疑会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面对"网络恶搞",受众应重视自身媒介素养的培养,树立规范的传播意识。  相似文献   

2.
方飞 《魅力中国》2009,(22):185-185
从传播学角度解读恶搞的出现及产生的影响,分析作为亚文化的恶搞现象如何依附于主流文化生存。恶搞通过互联网这种媒介形式对事件的深度意义进行拆解,通过调侃和嘲弄的方法得到大众的承认。  相似文献   

3.
李丹丹 《魅力中国》2009,(22):170-170
从传播学角度解读恶搞的出现及产生的影响,分析作为亚文化的恶搞现象如何依附于主流文化生存。恶搞通过互联网这种媒介形式对事件的深度意义进行拆解,通过调侃和嘲弄的方法得到大众的承认。  相似文献   

4.
仿佛是一种约定,又或者是一种潮流,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山寨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一种借助“恶搞”形式作为品牌传播的营销方式正在渗透到网络的各个角落。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人肉”搜索的伦理是与非,分析了网络恶搞对伦理道德的冲击现象,提出了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的策略。要增强网络主体的道德修养,构建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的“共境”和“共语”,提高网络监控技术水平,将伦理道德教育与执行法律法规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网络恶搞成为深受大学生欢迎的网络娱乐方式之一,它具有调节情绪、宣泄情感、表达思想,针砭时弊的积极一面,形成了一种时代特有的青年亚文化现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尊重大学生的接受习惯,积极利用整合这一网络资源,根据具体教学目的适当引入网络恶搞资源,充分发挥其寓教于乐的优势,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坚定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相似文献   

7.
许民彤 《中国西部》2012,(12):108-109
这几年来,我们的文化学术思想界,曾经有过以"恶搞"、"颠覆"先贤哲人为标志的否定传统文化的潮流泛滥。现在,不论怎样认为"杜甫很忙"反映的是当下年轻人的娱乐心理,有着积极的一面,但我们仍然无法不想到把这样的"恶搞"、"轻薄"文化经典人物的事件,与这种潮流的影响联系起来看待。  相似文献   

8.
当前的恶搞文化呈现为一个双重悖论的文化集合。它一方面闪现着充满智慧的喜剧效果,另一方面又消解了喜剧精神本身的主体性,而导致不知所终的“播撒”。再者,它一边以戏拟反讽的方式进行图文声像的狂欢,一边又放弃了戏拟中追求塑造另一个形象或世界的精神维度,而无度地挑衅着民族、道德的底线,因而时下的恶搞文化不能最终成为一种肯定性的文化形式。  相似文献   

9.
张静 《东北之窗》2013,(2):58-59
你真的了解东北话吗 从前年年底至今,东北话走出"家门",在全国掀起了一片热潮。网友恶搞的大连话教程走红网络,令人爆笑;离奇的锦州话教程,将神秘搞笑、音调足以和北京话PK的锦州话表现得有声有色;网络上也相继出现了东北方言"喷饭版"《再别康桥》、东北话版《泰坦尼克号》等。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通过对网络恶搞这种后现代颠覆性审美表象的分析,捕捉其颠覆传统的后现代解构主义审美特性及其复杂性,从而更好地理解了后现代解构主义美学表象,为今后继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与生俱来带有娱乐性。当前,网络娱乐化已经涉及到社会各个层面,如网络娱乐选秀、网络恶搞等,但当网络将其"肆无忌惮"的娱乐触角伸向了一向以严谨而立世的教育领域时,就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了。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可以说是"山寨风"席卷全国之年,从山寨电影到山寨话剧、山寨音乐以及年底出现的"山寨春晚",这一系列的"山寨风"形成的一种潮流文化现象,给中国当下意识形态领域深深地打上了创新、恶搞和非主流的烙印。  相似文献   

13.
<正>四川泸州90后农民刘金银从今年2月起,坚持每天早上6点起床,简单洗漱后开始直播农村日常生活:扫地、做饭、喂猪、插秧、打鱼、捉黄鳝……半年内收获近10万粉丝。近年来,一些文娱作品,为迎合大众娱乐的需求和通俗的口味而脱离现实、走向低俗。特别是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一些人为吸引网民的眼球,对农村进行恶搞与夸张,使人们加深了对农村本身物质、精神贫困及其所导致的文化低俗的印象,却不知这并不是真实  相似文献   

14.
网络学习是在网上建立教育平台,学习者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终身学习需求、交往需求、信息资源需求、求助需求等构成了网络学习者的内驱力。其中终身学习的需要是最根本的需求。网络提供了脱离学校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和充分人际交流的机会,能够满足人们各种学习需求。熟悉网络学习方式、拥有文化资本优势是网络学习需求转化为现实的学习动力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封面竞标     
《中国西部》2006,(9):119-119
1号候选封面诸葛亮坐像设计师自述:在民间,诸葛亮是智慧和忠诚的化身,三国文化的代表。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图片庄重,形象丰满,装饰性强。主编评语:画面色调和谐、饱满,人物形象也体现得很完美,只是内涵单薄了一些.气势不够,未能展现三国恢弘的历史画卷。2号候选封面美眉版关公设计师自述:三国是世界的,也是艺术和娱乐的。风靡世界的三国游戏就是最好的诠释。人们从各种角度,用不同形式享受着三国,传播着三国。本设计虽利用了恶搞,但那是善意的恶搞,因为三国游戏毕竟代表着一种新的三国文化现象。此画面唯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相似文献   

16.
郑芳 《黑河学刊》2005,(6):42-44
一个国家要建设先进的文化,首先要从基层做起,因此,社区文化建设意义重大。随着我国信息化步伐的加快,网络的普及,人们的生活特别是文化生活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强。而我国社区文化的建设却长期缺乏对网络的重视.远不能满足人们需求,亟待改变。我们应从思想上重视网络的积极作用,建立和完善社区网,以之促进现实的居民文化活动.将网络建成社区文化生活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17.
在欧美,恶搞名人是一项颇受欢迎的产业,包括对名人姓名、肖像、行为方式、言论等的调侃、放大甚至移花接木,深受普罗大众的喜爱。这不仅从法律上显著缩小了公众人物的隐私权利.而且也促使名人被迫对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用其极的恶搞报以宽容。  相似文献   

18.
高校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建华 《新西部(上)》2009,(11):108-108,107
本文在阐释校园文化与校园网络文化的涵义和特点的基础上,从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在网络环境下的新发展、校园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的社会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对校园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等方面分析了校园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在网络环境下应把校园网络文化纳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为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提供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西安唐文化酒店市场格局,就网络旅行预订客人的入住评价,对曲江旅游区的唐文化酒店,即唐华宾馆、大唐博相府文化艺术酒店、西安慈恩客栈,进行竞争分析,分别提出改进建议。唐华宾馆要持久地传播酒店的影响力,满足不同客人的需求;大唐博相府文化艺术酒店打造精益求精品质,满足高端客人需求;慈恩客栈定位于市井民俗类酒店,吸引追...  相似文献   

20.
李仲谋 《魅力中国》2011,(11):164-165
现代网络对青少年的巨大影响,是我们大家都明白的,但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犯罪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我们却常常忽视,本文从网络文化及其特点谈起,分析了现代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犯罪所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网络文化正面教育和引导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