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他行为的“道德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们普遍认为,利他主义有三种表现形式:即亲缘利他、互惠利他和纯粹利他;而人的行为动机有两种:利己和利他。单纯从利己动机来各种解释利他行为存在着贫困性,引入“道德人”概念则可以对动机上无论是利己还是利他的利他行为有一个统一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与经济人相似,每一个慈善捐赠行为的背后,都是捐赠者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在一定动机驱使下所作出的博弈。一般看来,慈善捐赠似乎与利他更为相关,但是如果使用利他来囊括慈善捐赠的全部动机,一些慈善行为将难以解释。通过借鉴经济人的利己与利他理论,以利己为核心,重新界定慈善捐赠动机,希望能够透过动机的划分,甄别不同的慈善行为,借此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内在互惠动机与外在激励制度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传统假设认为人们是完全自利的,只关心自己的物质收益,而不会关心他人的行为动机。但是,大量经济博弈实验结果证明,人们具有内在互惠动机,会牺牲自己的物质收益去报答他人的善意行为或报复他人的敌意行为。这种内在互惠动机会影响外在激励制度的激励效率。对具有内在互惠动机的员工,正面激励的激励效率高于负面激励,不完全合约激励的激励效率高于完全合约激励。因此,企业制定激励制度时应充分考虑员工内在互惠动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个体行为动机与行为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古典到新古典经济学是对个体行为动机研究的抽象化突破,而从新古典到行为经济学是对个体行为动机研究的异质化突破.行为经济学通过在经济学中纳入对异质经济行为动机的研究,而使得以同质经济理性为基本假定的新古典经济学成为其特例情形,因此行为经济学不是区别于新古典经济学的边缘学派或颠覆性理论,而是以新古典理论为核心的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最新前沿理论.  相似文献   

5.
李嘉图等价性命题是研究最优政府债务问题的出发点,如果人们出于跨代利他动机留下遗产(Barro,1974)或赡养长辈(Carmichael,1982),李嘉图等价性命题成立,以税收方式还是发行债券的方式为政府支出筹资就没有任何实质性影响,不存在最优政府债务问题。然而,人们跨代转移财富并不一定出于利他动机,也可能是家族成员间的相互保险(Abel,1985);或者代间策略行为(Kotlikoff et al.,1990);或者只不过由于人们寿命的不确定(Blanchard,1985)。在这些情形下,李嘉等价性都不会成立。  相似文献   

6.
“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理论的基本前提假设,是构建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然而这一假设前提存在与经济现实的强烈冲突,自它产生之日起就遭到来自各方的批判。经济人有两大特征:一是自私。即人们的行为动机是趋利避害,是利己的。  相似文献   

7.
组织中的动机理论从早期的需求层次论、X/Y理论、双因素理论,发展到后来的强化理论、内部动机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及强化理论,学者及组织管理者们试图更准确的把握人的动机和在组织中的行为,以期更好的激励员工。自从1988年Organ提出组织公民行为的概念以来,人们发现在员工工作实际中,组织公民行为普遍存在,并影响着员工的工作行为。就产生组织公民行为的三种动机及其行为进行分析,以期对企业管理实际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目标与经营者的行为动机的分析,认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转型主要是人们行为的双重动机在采伐和培育森林的冲突中协调与均衡的结果,导致森林资源管理的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在于塑造人类这些双重动机方面起重要作用的诸多制度不能有效地调节人类的行为方式,不能有效地协调森林资源的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利益关系。要实现森林资源管理体制转型,必须通过多元化,系统化的制度创新,从根本上协调人类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行为方式,实现人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德华 《经济纵横》2000,(12):26-27
经济关系是经济学、经济伦理学的一个基本范畴。经济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利益,要承认个人的经济利益在经济利益关系中的重要位置,具有追求自身利益的利己动机的所谓“经济人”是经济学方法论的基本出发点,它也应成为经济伦理学所面对的一个基本前提。“利己”与“利人”的关系集中表现了市场经济的各种错综复杂关系,经济伦理学的任务是要解决市场经济中的思想道德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利他行为对自利人性假设的挑战,要求经济学必须把偏好进行内生化处理。笔者首先构建了一个利他偏好内生模型,使得人类行为统一于效用最大化模式并具有了内在一致的规律性和可预测性;然后对利他偏好内生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解释。笔者认为,与利己行为不同,行为主体不是从利他行为后果而是从利他行为本身获得效用;通过整体间的生存适应性补偿机制,利他者不仅可以战胜利己者得以存在和持续,而且利他惩罚行为还为人类走出囚徒困境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管丛海 《时代经贸》2007,(1Z):113-114
会计行为是提供会计信息的行为,即会计信息的生产和分配活动。会计行为目标可概括为会计目标和会计行为主体动机两者互动均衡的结果,其中含有会计最终目的,即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有关需要。会计行为主体是会计人员,他们的行为动机是双重的,一方面追求财富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又追求非财富(利他主义)的最大化。当这种目标不一致时,会计人员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  相似文献   

12.
服务交付质量研究逐渐从关注企业在服务失败后被动性交互的服务补救,发展到一开始就预防服务失误发生的主动性交互行为。旨在比较服务交付情境下企业员工主动性交互与被动性交互对顾客情感及行为意向的影响差异。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积极情感理论,构建了服务交互类型对顾客行为(意向)影响的研究模型。采用两个2×2情景模拟实验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服务交付时主动交互比被动交互更能带来更高水平的顾客积极情感、重购意愿和正面口碑;(2)顾客积极情感对重购意愿和正面口碑有正向影响,且在交互类型对顾客行为意向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3)关系质量在交互类型对顾客积极情感的影响中起到调节作用;(4)交互联系人利他/利己动机在交互类型对顾客积极情感的影响中未能起到调节作用。文章对于丰富和发展服务交付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幸福是人类经济行为的出发点和根源,也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主题。不同历史时期的幸福内涵是不同的,功利主义哲学阶段表现为幸福快乐化,幸福思想的经济学阶段表现为幸福效用化,幸福经济学阶段表现为幸福伦理化。在民生本位时代,当代经济学应该关注人类、关注社会、关注生态,促进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人民生活的改善协调发展。这是增进人们幸福的关键,也是人类经济行为动机的本源性探索。  相似文献   

14.
会计行为是提供会计信息的行为,即会计信息的生产和分配活动。会计行为目标可概括为会计目标和会计行为主体动机两者互动均衡的结果,其中含有会计最终目的,即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有关需要。由于会计行为是会计目标和会计行为的主体动机两者的互动均衡,因此,会计行为主体的研究与会计信息质量密切相关。会计行为主体也就是会计人员,他们的行为动机是双重的,一方面追求财富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又追求非财富(利他主义)的最大化。当这种目标不一致时,会计人员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把自己的成本转嫁给他人,产生失真的会计信息,进而又对社会造成危害。如何对会计行为主体进行规范,除了制度约束之外,职业道德在对会计人员的规范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对如何优化会计行为,改善会计信息质量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难免要犯错误,以小人之心度小人之腹也同样容易出问题。虽然世故的人们善于察言观色,练就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领,但猜错动机、会错意的情况还是经常发生。不仅如此,甲小人揣度乙小人的动机后总会有所反应,而这些反应也会引起乙小人的揣想和再反应。而最初引起甲小人揣测的行为,可能已经是乙小人揣度甲小人行为后的反应。以小人之心度小人之腹的行为经常会往复叠加、逐级放大,衍生出奇特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对于利他行为,许多学者往往将它与利己行为分割开来进行分析,而且很少引入成本收益分析.事实上,利他行为和利己行为都是内部动机的一种偏好体现.本文通过引入利他主义参数和成本收益,提出了一个关于理性经济人的利他行为经济模型,并借助该模型对利他行为进行了符合理性的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17.
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的行为动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7年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了全流通时代,全流通下内幕交易可能会比股权分置时更加严重,如何有效防范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利用信息优势、资金优势、控制权优势进行内幕交易,是全流通下内幕交易监管防范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从内幕交易的行为动机及其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借鉴Becker(1968)"犯罪经济学"的研究框架及行为金融学的相关理论,选取了相应影响因素的度量指标,架构了内幕交易行为动机模型。然后基于问卷调查的模拟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内幕交易行为动机模型中各个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在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富有价值的研究结论,并据此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奥斯丁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塞尔于1975年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即一个言外之力的实施间接地通过另一个间接言语行为的实施来实现。后来语言学家们从合作原则、礼貌原则、面子问题等各个不同的角度对这一理论进行了阐释。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维索伦尔提出的顺应理论,拟从以下几方面对间接言语行为进行阐释:间接言语行为的选择是对语言现实的顺应;间接言语行为的选择是对社会规约的顺应;间接言语行为的选择是对心理动机的顺应。  相似文献   

19.
博弈论在税收管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博弈论(GameTheory)简介传统观点认为,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但从现代观点看,更为确切地说,经济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经济学假定人是理性的,理性人可能是利己主义者,也可能是利他主义者。但无论是利己的还是利他的,理性人在最大化偏好时,需要相互合作,而合作中又存在冲突。为了实现合作的潜在利益和有效地解决合作中的冲突,理性人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制度规范他们的行为。价格制度,即市场制度是人们为达到合作和解决冲突所发明的最重要的制度之一。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就是以价格制度为研究对象的,其基本假定之一…  相似文献   

20.
家庭储蓄的规模反映了人们的储蓄需求,反映人民对政府的信赖,多种因素使人们的储蓄需求转化为储蓄动机和储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