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户与政府关于秸秆焚烧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焚烧引发的系列问题日益严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农户与政府秸秆焚烧的博弈模型,对其进行分析,探讨达到禁止秸秆燃烧良好效果的约束条件,最终提出了完善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秸秆焚烧:秋收季节“狼烟”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眼下秋收季节来临,秸秆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森林火灾等问题也随之出现。近些年,全国各地均颁布了禁止或限制秸秆焚烧的种种措施,但一直是屡禁不止。秸秆焚烧似乎成为了各地空气治理一个长久性难题,而且包括农民在内的民众也都知道秸秆焚烧的危害,但农民为何还是坚持要焚烧秸秆?政府的禁令或限制性措施为何会失灵?如何才能让农民主动放弃秸秆焚烧?这些均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秸秆焚烧问题关乎生态环境,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对此,江苏采取了较为积极严厉的秸秆焚烧治理措施,但无论是"禁烧"政策还是促进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都无法有效解决难题。政策失灵使得秸秆焚烧治理陷入困境,其本质原因在于秸秆处理的成本高昂而收益不确定,且成本分担机制不合理。文章在分析秸秆焚烧产生的原因以及秸秆焚烧治理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在江苏开展"稻麦—草畜"联营的模式作为一种破解秸秆焚烧治理困境的思路,并总结了韩国在这种模式上的成功经验;最后,从技术和经营主体两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作物秸秆焚烧污染治理的政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作物秸秆是十分宝贵的农业资源,但经济发展导致农作物秸秆利用收益不高,秸秆成为废弃物或直接焚烧秸秆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当的秸秆处置方式严重危害环境,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研究认为,农户决定是否焚烧的决定因素是农民收入水平与秸秆利用成本.文章从对农作物秸秆焚烧污染产生的原因进行经济学分析,从农户焚烧秸秆污染的外部性出发,分析治理污染的主要政策工具及可行性,并提出农作物秸秆焚烧污染治理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作物秸秆年产量居世界之首。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会引发火灾、影响交通安全、加剧区域性大气污染,秸秆资源化利用产业的发展将对这些问题的消解起到重要作用。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企业、农户三方形成互动的经济关系。其中,政府引导和监管的主导地位至关重要,且补贴、税费减免和经济奖励等财政支持政策的促进效应明显。但财政支持政策的实施必须因地制宜,目前应根据秸秆资源化利用产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深化相关政策举措。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秸秆能源化利用的实践与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农业生产大省,安徽拥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能源化利用模式是解决秸秆资源浪费、焚烧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当前我国缓解能源压力、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文章从安徽省秸秆资源总量及社会发展环境出发,综述了安徽省秸秆能源化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安徽省秸秆能源化的实践,提出了今后秸秆能源化利用的规划和稳步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每年有95%以上作物秸秆资源通过不同的利用途径转化成其他形式而被耗散,资源浪费严重。每年夏收和秋冬之际,总有大量的小麦、玉米等秸秆在田间焚烧,产生了大量浓重的烟雾,不仅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瓶颈问题,甚至成为殃及城市环境的罪魁祸首。重点分析和阐述泰州农村秸秆生产状况和需求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谋求泰州农村秸秆回收产业科学、快速、合理发展,以对泰州秸秆资源的利用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阳 《环境经济》2005,(6):59-59
近日,合肥市政府出台了一项特殊政策:今年夏季油菜收割时,将在机场周边和环城上风口乡镇,以每公斤9分钱的价格,集中收购油菜秸秆,彻底根除秸秆焚烧带来的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大气办以"人机结合、专群结合、堵疏结合"的三结合方式,组织相关镇街开展秸秆焚烧防控专项行动。自2021年10月底以来,共计发现160余起火情,均得到及时处置。平均发现处置时间压缩到30分钟以内,秸秆焚烧发生量从每日10余起下降到每日一两起,将秸秆焚烧烟气对空气质量的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0.
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处理好地方政府之间长期存在的重竞争、轻合作的问题,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工作。理论分析表明,中央政府自上而下对地方政府的合作行为进行持续的协调,并确保协作结果对各个地方政府可见,有助于推动地方政府从“各自为战”走向“合作共赢”。本文利用2014年“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这一准自然实验,检验中央政府协调长三角地区进行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效果,发现自该政策执行以来,地方政府对秸秆焚烧、机动车和企业污染排放等污染源头进行了实质性的治理整顿,使得长三角区域内的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尤其在省际边界地区取得明显的治污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即使是空气污染这样具有高传输性和显著负外部性的治理难题,也能在中央的制度创新和技术赋能下得到有效解决,这为更大范围、更多领域的区域协同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1.
秸秆焚烧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居民身体健康损害等经济外部性效应,这一现象的产生不只是农民自身环保意识弱的原因,而是技术、政策和社会方面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秸秆焚烧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带来的社会效应着手进行经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小议秸秆在农村循环经济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70%以上的农业大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秸秆生产大国。其中耕地和淡水资源短缺,农作物秸秆尤为珍贵。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秸秆看作是农业的副产品,存在重粮食利用、轻秸秆利用的传统观念,更多地利用了粮食等籽实产品,而5亿吨左右的粮食秸、2000万吨左右的蔗渣和蔗梢、3000多万吨油料秸秆等,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如粮食作物秸秆,除用作牲畜饲料、农村生活燃料和直接还田的以外,未利用的还有2亿吨左右,其热值相当于1亿吨标准煤:未利用的秸秆,要么被抛弃在田边沟渠造成面源污染,要么人为焚烧污染大气,是很大的浪费。直接作燃料的秸秆,燃烧的热效率只有10%,很不经济。随着现代农业和现代加工技术发展,对农作物秸秆的认识应有一个转变,秸秆和籽实一样都是重要的农产品。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对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国家秸秆产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力图共同突破秸秆产业发展的瓶颈焚烧秸秆是造成东北、华北、华中地区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落后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加上缺乏技术支持和环境保护意识,我国对秸秆资源并没有进行合理、高效的利用。"十三五"时期,秸秆综合利用成  相似文献   

14.
经济法具有鲜明的现代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历史和时间纬度上,经济法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政府失灵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法律部门;第二,现代经济法具有双重职能:它不仅是政府干预经济的有效手段,也是对政府干预的约束与规范,是政府干预法治化和市场秩序优化的必然需求。现代经济法的法益保护也具有双重性:既侧重于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又兼顾市场经济个体私利的保护,以实现社会公益与个体私益的最大协调与平衡。经济法的现代性是经济法独立于传统私法和公法的显特征。全面认识经济法的特征和功能,论证经济法是一门独立的法律部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玉溪市农业发展现状,指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对水体和环境造成的污染,提出减少化肥、农药和杜绝焚烧秸秆,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垦区农业环境污染主要有粪便污染、秸秆焚烧污染、农药及化肥污染和白色污染等类型,属面源污染。农业污染占黑龙江垦区总污染的80%以上。因此,控制农业污染对改善垦区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敏波  王一鸣 《经济学》2007,7(1):93-110
本文在新古典投资理论的框架下引入中国转轨时期的制度性因素,建立包括私有部门、国企部门以及政府部门的投资行为模型,论证了国有企业多重目标而导致其过度投资和资本积累,同时解释了在转轨过程中出现的诸如“国退民进”等演化现象,论证了政府倾向于干预经济,施行“逆风向行事”规则,然而因其对项目真实利润的不可准确估测性会导致投资的过度波动,从而表明政府投资可能是经济中投资波动的来源。  相似文献   

18.
利用考虑秸秆露天焚烧的碳足迹模型计算玉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足迹,并将其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指标体系,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对2004—2017年黑龙江省玉米生产环境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考虑秸秆露天焚烧后的玉米生产环境效率明显下降,玉米生产环境效率同时受到规模效率与纯技术效率的双重影响,且随外部条件的变化,在不同时间段内表现出差异化特征,但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对非有效年份玉米生产环境效率进行冗余分析后,提出了环境效率的改善途径,以期为玉米生产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技术创新与政府干预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技术创新的过程离不开政府的干预;另一方面,技术创新目标的实现需要政府的干预来协调。政府实施正确的干预方式和政策对技术创新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君 《经济咨询》2006,(6):8-11
行政垄断是指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或其授权的单位凭借手中掌握的行政权力,滥施行政行为,扶持或培植一定范围的经营者,实现对相关产业的垄断,达到限制竞争目的的行为。它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渐进转型的产物,是行政权力不当干预市场竞争的结果。在理论上,行政垄断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行政垄断是指政府和政府部门运用行政权力所做的限制竞争的行为,包括国家垄断、国家特许的垄断等合法的行政垄断。狭义的行政垄断是指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包括享有行政权的组织)违法行政、限制竞争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