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经济》2013,(7):122-125
通过对成渝两地典型饭店产业集群中星级饭店的实际调研,以实证的方法研究了产业集群对饭店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饭店产业集群中,集群资源越丰富,互补性越强,就越能促进饭店企业经营绩效的增长,但是资源的丰富性和互补性对于提高饭店的员工满意度、提升饭店内部品质没有显著影响。饭店企业与集群中其他机构和组织的网络联系越密切,联系效果越好,集群环境越完善,集群的品牌影响力越强大,就越有利于饭店企业成长。  相似文献   

2.
龚世文 《现代企业》2007,(6):35-35,38
事实上,企业集群不仅是经济现象、管理现象。也是社会现象、文化现象。从本质上来讲,企业集群是明确的规范契约和灵活的关系网络的统一体。因此,社会学完全可以在企业集群中的关系网络研究方面大有作为。通过对社会资本的分析,把握企业集群内部的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网络。既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对企业集群所具有的强大竞争优势做出合理的解释,也有利于认识、规范和推动企业集群内部社会资本的发展。因此。通过对产业集群中社会资本的分析,把握企业集群内部的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网络.既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对企业集群所具有的强大竞争优势做出合理的解释,也有利于认识、规范和推动企业集群内部社会资本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集群学习到超集群学习的转化有助于企业成长转型的新探索。本文经过理论分析发现在集群网络演进的不同阶段,超集群学习的异地同产业学习、异地跨产业学习和本地跨产业学习等模式激发和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学习和业务转型.提出了超集群学习模式与企业成长路径之间存在动态匹配关系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选取国内一家具有40年成长历史的大型重型装备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论证了企业超集群学习模式与企业成长路径之间的动态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能带来人才区域聚集效应并获得相应效益。人才作为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其在产业集群的集聚对于提高集群创新和集体学习能力、提升集群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高层次人才是当今经济发展中最为关键的人力资源。曹妃甸新区如想形成产业成长和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优势,必须发挥其独特的高层次人才集聚功能,从而实现新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现有的企业成长理论主要关注着企业内部成长机制和并购成长机制,对企业网络化成长问题的理论分析还缺乏系统性。在未来的研究中,当着力解决集群企业为什么要选择基于本地网络的成长方式,为什么能够借助网络实现顺利成长等问题,以便在一个科学的研究框架下,研究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的动因、模式选择以及运行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珠三角产业集群企业为对象,对集群内部集群知识创新平台是否以及如何影响集群企业的创新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集群知识创新平台对集群企业创新具有正向影响;集群社会资本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集群社会资本与集群知识创新平台正相关。但除了信任维度外,关系维度和文化维度并不直接影响集群企业绩效,而是通过集群知识创新平台作为中介变量间接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在"集群社会资本→集群知识创新平台→集群企业创新绩效"链中,集群知识创新平台是提高集群企业对知识吸收的有效性和创新性,提升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对集群持续成长动力机制的探讨,已成为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核心。文章在总结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着重对产业集群持续成长的动力机制进行理论阐述,并以武汉东湖高新区为案例,对集群持续成长动力机制的实践运用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认为,政府促导机制、外部经济机制、协作共生机制和学习创新机制在打造集群持续竞争优势、优化集群配套环境、培育集群核心竞争力、提升集群创新能力进而促进产业集群持续成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发展是缓解我国“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而产业集群由于具有强大的聚集效应,极大地促进着地方经济的发展。文章在分析产业集群对城镇化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以产业集群来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升级导向战略确定后,在战略实施阶段,高管团队作为推动集群升级的主要负责单元,其内部高管成员之间胜任特征是否匹配显得十分关键。针对集群企业高管团队胜任特征的内部匹配问题,本文在钻石模型的基础上,依据产业集群升级导向的要求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站在最有利于高管成员匹配的角度构建个体优势识别模型,并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计算出高管成员的认可比例,进而选出内部匹配的高管成员,实现集群升级导向下高管团队的内部匹配。  相似文献   

10.
物流产业集群的演化发展过程中伴随着集聚效应的产生,即产业集聚成长过程带来的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相互抵消后的净效应。一方面随着物流产业集群内部企业和组织数量的增加,这些企业和组织之间的结构开始发生变化,结构从简单到复杂,实现了空间组织的优化;另一方面是内部企业的交互作用形成反馈循环,导致物流产业集群的规模不断扩大,促使集聚经济效应发生,在集聚经济效应的作用下产业集群规模实现动态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企业集群是指由相同、相近产业的企业聚集某地,进而吸引为其服务的相关机构进驻该地,共同构成的群体。这种公司的集聚现象和复杂的公司竞争战略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这种企业集群不仅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而且改进了激励方式,创造出信息、专业化服务制度、名气等集体财富。更重要的是,集群能够改善新的条件、加速生产率的成长,有利于新企业的形成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任非 《西部财会》2015,(3):65-67
随着我国区域产业经济快速发展,发展不协调、不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彰显。在行业类别中,建筑产业化进程中表现出来的内部发展的类型、生命周期、集群成长等各方面都不同程度反映出集群发展内部机理。对我国建筑集群化发展路径进行研究,指出建筑产业集群发展应该逐步实现追求效益与效率有效配合。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是企业融入世界经济循环、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运用系统分析法从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有效的集体学习机制、创新文化价值观的激励等六个方面对促进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内在张力和外部推力两大动因进行初步探讨,强调技术创新的主体要素、功能要素以及环境要素的共同作用对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性,以引导企业更好、更快的成长。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内部组织及结构特征入手,在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特征及内在功能效应关系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持续竞争优势形成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的顺利发展和壮大得到了银行为主要融资渠道的大力支持,而各金融机构之所以乐意为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除了与产业集群的特征和治理机制有关外,产业集群内部还通过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银行的博弈形成了中小企业三个方面的信用增级机制,而这种机制使产业集群对其内部中小企业获取外部融资的规模、可获得性以及融资的广度都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岳洪雷 《价值工程》2011,30(4):106-107
从竞争走向竞合,这是企业竞争发展的趋势,也是产业集群发挥竞争优势的基础。本文试图深入产业集群内部,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探讨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竞合关系,摸索产业集群内企业建立良好竞合关系的方式,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集群经济发展的事实表明,企业集群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研究集群成长的先进经验和启示,发展农业企业集群对于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重大意义.青岛市是我国改革开放较早、经济发展水平较快的城市.目前,青岛市农业企业整体发展水平较弱,集群程度不够明显,农业企业的活力不够突出.研究目前青岛市的农业企业集群发展现状,搞好农业企业集群成长,对于发展青岛经济,改变青岛农业产业格局,配合"拥湾"发展的规划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与企业技术创新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冰 《企业活力》2006,(10):64-65
在全球化和本地化并存的世界经济中,区域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愈来愈引起人们关注。学术界早就发现,众多企业在空间地理位置上相近,且产品具有某种程度类似性和生产关联与相近性,那么企业的聚集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收益。这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凸现尤为明显。美国硅谷、日本筑波、台湾新竹等企业集群所取得的成功,昭示出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优势。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产业集群在我国许多区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由于产业集群能够为集群企业提供一种良好的创新氛围、较好地降低企业的成本、加速知识的转移扩散,极大地支持和促进了集群企业的成长与发展。与此同时,产业集群为集群内企业的学习创造了一种社会文化环境。这个环境就是马歇尔所说的“产业空气”,这种产业空气使得集群具有了平等合作创新的网络化特征,这种网络一方面为集群内企业工作人员提供了包括正式交流和非正式交流的诸多面对面知识交流机会,  相似文献   

20.
运用产业集群理论及agent方法,从集群内部企业的行为入手,分析集群内企业对产业政策响应,建立产业集群—政府作用模型,研究政府制定政策对于促进产业集群升级的作用。在Simphony repast环境下,通过实证数据对产业政策对于促进产业集群升级的效果进行仿真,从而验证产业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