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赵恒庆 《北方经济》2010,(16):69-72
本文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甘肃省700个农户收入及其来源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农民家庭收入的构成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劳动力年内从事各种行业的时间、农户家庭物质资本投资、农户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家庭成员中受教育程度以及参加专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对农户的家庭总收入均有正向的影响,而粮食播种面积比率、家庭税费比率和离最近县城的距离均与农户总收入呈负相关关系。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可能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户籍管制、信贷约束与农村留守子女教育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户籍管制对农村留守子女教育投资入手,将户籍管制放松对家庭经济现状与决策的影响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户籍管制放松促使家庭成员调整时间分配,同时增加了家庭收入;另一部分为管制放松,导致农户对教育投资的预期收益发生了变动,从而改变教育投资额;之后,在建立家庭两期生产—消费模型的基础上,以家庭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结合不同的信贷条件,讨论这两种变动对农户教育投资行为的影响,得出了一组关于教育投资总额和农户家庭福利变化的结论,并建议了继续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户教育投资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乾 《南开经济研究》2005,(6):35-38,85
本文首先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户教育投资变动的趋势和特点,并重点分析了收入、教育投资的价格、风险和收益率对农户教育投资需求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农户教育投资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农户收入较低,教育投资价格偏高,以及教育投资风险较高和收益率偏低。本文认为,必须加大农村的公共教育投资、完善劳动力市场、降低农村教育投资价格,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农户教育投资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4.
利用国家统计局(NBS)数据,本文测度了1980—2010年间中国农村贫困变动趋势以及收入增长和收入差距对农村贫困的影响;利用中国家庭收入项目(CHIP)数据,本文估算了1988—2002年间收入增长与不平等对从事不同经济活动类型农户贫困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以绝对贫困度量,农村贫困指数不断降低;以相对贫困标准度量,贫困指数有所提升;外出打工是目前农户摆脱贫困的有效方法,相比之下,务农农户贫困状况始终最为严重,增加组内成员收入,缩小组内差距对减少务农农户及农村贫困的意义重大;弹性计算结果显示,尽管收入增长是导致贫困下降的主要原因,但降低组内不平等程度对缓解贫困具有重要作用;四个组别当中,对务农农户组进行资金扶助将起到更大的扶贫效果  相似文献   

5.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农民是农村投资的主体,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利用2006年农户固定资产投资抽样调查资料,对农户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投资结构、投资方向等做了分析,针对农户固定资产投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农户固定资产投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村多维贫困问题的研究有助于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本文基于2016 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CFPS),运用A-F 测度方法对农户的多维贫困进行测度和分解,着重探讨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减贫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财产性收入、农户家庭住房、生活燃料、受教育年限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贫困发生率较高;财产性收入、受教育年限对多维贫困的贡献率最大,在农户脱贫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农户家庭使用互联网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减贫效应显著,而且在高维贫困上的减贫效应更大,个体特征、家庭特征、村级特征等也都对多维贫困产生影响。因此,加大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注重信息化的普及和推广,贯彻落实“互联网+”扶贫政策,能够有效解决贫困农户的“能力贫困”问题,有助于实现贫困户脱贫及脱贫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农户收入差距微观原因分析:山西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梦滔 《南方经济》2006,7(11):34-42
本文基于山西农村876户的微观数据集,使用非参数回归对影响农户收入差距的原因加以分析,经验研究的结果发现:1.教育体现出的人力资本是拉大农户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2.物质资本对于减小农户收入的差距有显著影响,土地对于农户收入差距没有显著影响;3.相比较低收入组农户,中等收入农户教育回报高出4.08%,高收入农户教育回报高出6.28%,相反,物质资本回报上,则是中等收入组和高收入组农户分别比低收入组要低5.8%和9.9%。  相似文献   

8.
“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是中国农村不发达地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一旦农户中的劳动力因为受到大病冲击,自身的健康状况下降,而减少子女的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就降低了子女未来的期望收入,从而在长期导致了整个家庭平均收入水平的下降。本文的实证分析证明了发生在农户劳动力身上的大病冲击和其对子女教育人力资本投资之间负向关系的存在,计量结果同时显示了只有发生在子女小学阶段的农户劳动力大病冲击对子女教育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福建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与农民收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春 《特区经济》2009,(5):186-188
采用国家统计局福建农村住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户家庭人力资本水平与家庭收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户主的文化程度越高,农户家庭的总收入越高,家庭收入中来自稳定的收入越多,收入来源越多样化,家庭的生活水平越稳定。随着家庭平均教育水平的提高,农户家庭的收入也不断提高,教育投资的收入弹性呈递增趋势,随着时间的推进,教育对收入的效应逐渐加大。从培训来看,接受培训的农户家庭,其收入明显高于未接受者培训的家庭的人均纯收入,而且随着家庭劳动力接受培训次数的增加,家庭收入也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0.
李琬昕 《北方经济》2012,(14):71-74
为了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教育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家庭教育投资在近年来备受重视。本文以兰州市为例,重点调查并研究了家庭教育投资短期回报和影响短期回报的因素,分析了家庭在投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希望在提高家庭教育投资回报方面能对广大家长朋友起到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湖北襄樊和枝江两市为例,对农户农业科技采用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在“技”与“物”两类不同农业科技的采用行为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农民的文化程度、农户的家庭收入结构、经营土地的规模、农业生产活动类型,对农户农业科技采用行为均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计强  王征兵 《乡镇经济》2009,25(12):68-73
文章通过考察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收入的变动情况,分析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化。利用动态计量模型协整方法,得出影响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与工资性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即农产品生产价格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有很大的正效应;非农劳动力的比重对农民工资性收入具有很大的正效应,在提高农民收入上主要应从以上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利用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关系”和教育对中国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关系”和教育对中国居民的收入有正向促进作用,在选取有效的工具变量克服了“关系”和教育的内生性之后,上述结果依然稳健,并且“关系”和教育存在负向交叉效应。“关系”的回报率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上升,而教育的回报率却随收入的增加而下降。比较“关系”和教育在不同的分位点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后发现,农村居民“关系”的回报率随收入的增加而上升,而城镇居民“关系”的回报率呈“u”型,并且对在各个分位点上,城镇居民的教育回报率要高于农村居民的教育回报率。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新疆少数民族农民教育收益率的具体情况,本文在新疆六地市农民入户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对新疆少数民族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情况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明瑟收益函数方法对新疆少数民族农民的教育收益率进行了计量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农民收入中,外出打工收入对新疆少数民族农民的收入水平具有重要影响;性别差异对新疆少数民族农民的教育收益率影响显著,且整体教育收益率随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呈近似“u”型结构。而且新疆少数民族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教育收益率与国内其他农村地区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15.
《World development》2001,29(1):155-166
The size of the intrahousehold externality created when a literate household member provides literacy services to illiterate members is estimated in this paper, using a model of children's height-for-age in Papua New Guinea. This externality appears to be large. These results support the use of a new measure of literacy, developed by Basu and Foster (1998) to take account of the gains when illiterates live in households where at least one person is literate. Regional rankings change when the new measure of literacy is used, suggesting that policies guided by the usual measure of adult literacy may overlook an important pathway for human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6.
吴素芳 《乡镇经济》2008,24(4):76-79
无论哪种发展模式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宁夏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模式,总体发展要依托政府,走政府推动的外生型发展模式;“专业大户+基地+农户”是首选的发展模式;“党支部+协会(合作社)+基地+农民”的发展模式是宁夏南部山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主导模式;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股份合作的组织发展模式是最佳的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郭琳 《改革与战略》2013,(12):65-68,104
文章利用微观数据分析了家庭结构各维度对家庭金融资产的影响。分析发现,家庭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对金融资产有不同的偏好和需求。家庭平均年龄与家庭存款量呈倒“U”型关系;老年型家庭对金融产品有规避倾向;教育程度的提高有利于金融产品的普及;家庭金融资产在城乡间有很大差别。文章提出了丰富居民理财知识、提高居民受教育程度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阳阳  王瑞 《南方经济》2017,36(2):40-61
文章首次从教育选择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人力资本投资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作者首先建立了教育回报的代际交迭模型,推断出富裕家庭教育回报率高这个事实会拉大社会的贫富差距。作者使用1992年至2009年的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对理论推论进行了论证,实证结果表明出身"寒门"的子女期望教育回报率更低,这拉大了与富裕家庭群体的收入差距,也是"寒门难出贵子"的原因。自2001年来,家庭因素带来的教育回报差异能够解释19.1%的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引入工具变量的结果表明,真实的情况可能更加严重。作者进一步模拟了"新常态"下的贫富差距状况,结果表明,经济潜在增速下降会使得基尼系数扩大6.1%。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大规模的“打工潮”而来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数量迅速增长,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之一。针对面临的“留守儿童”严峻的现实问题,本研究基于“中国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监测与评价调查数据,运用倍差估计方法,分析了父母外出打工及返乡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父母)外出打工者的性别对子女成绩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父亲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并无显著影响,而母亲外出打工会对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产生显著的负效应。对于留守儿童而言,相对于父亲监护类型,母亲监护更有利于儿童的学业成绩。此外,父母外出打工之后是否遐乡并不会显著的提高留守子女的成绩,这是因为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子女学习成绩的影响同时存在“收入效应”和“教养缺失效应”的双重作用,打工带来的家庭经济状况好转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父母养育角色缺失所导致的社会化过程不完整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Household education expenditur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in children. In China, the rising child education expenditure and the subsequent financial burden on families have attracted much research and policy attention in the recent years. Using 2007 and 2011 data from the Urban Household Education Surveys, our empirical study provides new evidence on the education expenditure level, ratio of expenditure to household income, and inequality in this expenditure. We also elucidate changes in China's household education expenditure and explor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uch changes. From the analysis, we obtain the following findings. First, education expenditure incurred outside the school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s to increasing household education expenditure. Second, compulsory education programs are effective in curbing in-school education expenditure; however, it does not prevent the rapidly increasing education investment outside school. Third, education expenditure disproportionally increases with family income. In other words, a larger share of the income earned by lower income families is spent on children's education, compared to higher income famil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