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论发展珠、港、澳经济合作关系郭小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下按需要简称珠)与香港、澳门的经济关系,是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一个必须重视的课题。珠港澳三地的经济合作关系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加强,这既是三地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由客观条件决定的必然趋势。但如何加强三...  相似文献   

2.
构建区域经济中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前,珠江三角洲构建区域经济中心的主要思路是建立三大“都市圈”:“广佛”都市圈、“深港”都市圈和“珠澳”都市圈,希望通过三大“都市圈”的建设,推进“大珠江三角洲”和“泛珠三角”经济的发展。而产业集群和城镇化的发展对于珠三角区域经济中心的构建所具有的重要性,相对来说,认识不够。  相似文献   

3.
穗港澳都市连绵区的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和澳门位于珠江口两侧,与珠江三角洲在地域上连成一片,水陆相通。就自然地理而言,“港澳珠”是一个整体,是南中国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文历史地理来说,“港澳珠”有许多共同的史缘和亲缘关系;从交通通讯来看,广九准高速铁路的通车,港——穗——澳高速公路及信息高速公路等基础的修建正在把“港澳珠”联成一体。随着香港、澳门在政治上相继回归祖国,珠江三角洲的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4.
一.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一)区域经济与区域整台就区域经济研究的对象而言,"区域经济"涵括两个范畴的研究:一是,针对单一国家内部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问题,寻求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的策略研究;例如,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地区经济计划等。二是,超越国家地理概念的区域经济整合;例如:图们江开发计划、东盟东部成长区(EAGA)、世界3大区域经济组织等。区域整合是当前及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目前世界3大区域整台体分别为:欧盟(EU);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以及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三者中,…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港澳与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优势互补为基础的“前店后厂”式跨境一体化生产贸易体系的形成,导致三地之间商品、资本、人员与信息的流动和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优化配置,也开启了港澳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的整合过程。这种以比较优势为原则,以市场导向为基础的区域内资源的合理配置不仅推动了珠江三角洲地区高速的经济增长和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的情况下 ,加强珠港澳合作 ,共建珠港澳经济区 ,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同时 ,也具有有利的条件和优势。要充分利用珠港澳地区原有的紧密的经济联系 ,利用较强的经济互补性优势 ,在中央政府及三地政府的推动下 ,明确合作的主要领域和方式 ,进一步促进珠港澳区域经济的融合和发展 ;发挥珠港澳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保持竞争优势和经济带头作用 ,确保发展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外向型经济区 ,带动全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迎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迎接世纪新机遇,建设大珠江三角洲港口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回归后,其与珠三角的经济联系愈是密切,并逐步走向一体化。在这一过程中,大珠江三角洲必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强有力的支点及南中国对外联系及沟通的基地。为更好地扮演这一角色,港澳珠必须合理建设大珠江三角洲港口体系。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的区域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以香港为中心,珠江三角洲为腹地的港澳珠“增长三角”已发展成亚洲地区充满活力的经济区。本探讨了新一轮世界经济区域化的特点,并从功能性经济一体化和制度性经济一体化相结合的角度,提出了深化港澳珠合作领域和提升合作层次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从亚太地区合作看大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杨英笔者认为,珠江三角洲进一步发展的基本出路在于与港澳加强合作,研究珠江三角洲经济应将其与港澳放在一起。本文拟从这一观点出发,通过对亚太地区合作前景的分析来对大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问题进行讨论。-、亚太地区经济合...  相似文献   

10.
《现代乡镇》2008,(12):10-10
丹灶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邻近港澳,位于广佛发展轴线上。“珠三角——广佛都市圈——南海”三重区位优势,令丹灶成为南海交通版图上的重要坐标之一。随着珠二环贯通全境,桂丹路将与樵丹路、博爱路等形成一个更加便利的交通网,加上未来广珠铁路、广茂铁路、贵广铁路都将经过丹灶,丹灶必将借力“大交通”,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提速。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到制约广东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是什么,则非区域发展差距过大莫属。广东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土地和人口分别约占全省的80%和70%,而人均GDP只有珠江三角洲的1/4。全省约80%的国内生产总值(GDP)、80%的工业增加值、90%财政收入、80%的城乡居民存款均产生于珠江三角洲。如果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人均GDP能达到珠江三角洲的1/2,广东的经济总量该是多大!那绝不仅是超越台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何伟  陆琰 《河南经济》2001,(2):55-55
90年代以来,以欧盟(EU)、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亚太经合组织(APEC)等为代表的一批区域经济集团组织的成立,标志着区域经济集团化已成为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3.
珠江三角州西岸地区是珠三角与粤西、大西南的重要联结点,经过20多年的发展,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经济远远落后于东岸地区,存在着经济增长极辐射力弱、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缺乏协调等问题。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和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的建立等给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面对机遇,西岸地区要发挥广佛都市圈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增强珠江三角洲西岸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建立珠江三角洲西岸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以促进西岸地区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 珠海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前缘,因毗邻港澳而占有很大的地缘、它拥有百多个岛屿、广大的海域和宽阔的海岸线,主要陆地面积比香港大1/3多,是新加坡的2.64倍。有广泛的海外人文关系;享有海运通商的便利;有发展仓储、海洋养殖、捕捞、旅游和工农业的良好条件。地方政府倾囊建造的高栏港、三灶机场和正在兴建的铁路、伶仃洋大桥,将使珠海拥有全方位的交通便利优势。一旦这些工程完成,珠海便占有了既可沟通中外,又可统领珠江三角洲甚至西南内陆的龙头地位;并因此由一个封闭性环境转变为可以大规模利用环境外资源的开放性区域,而珠海做为内地与港澳两地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汇点,即使没有特区优惠政策,对内对外都仍然很有吸引力,这也对交通便利优势的发挥提供了可能,使珠海具备了发展成为大商埠的条件。 显然,珠海要想发展成为新的区域经济、文化中心,致力于交通优势的营造,无疑是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港报大篇幅报道珠三角经济区发展规划与展望文荆苑统一规划建立和发展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引起海内外舆论的关注。《香港商报》自1995年7月10日到21日,连续12天,以15个版面的巨大篇幅,刊发《21世纪珠江三角洲与香港专题报道》。主要内容是:(1)介绍珠...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新的历史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实施提出了"建设成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的要求,并明确提出"到2012年,基本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初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7.
珠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元月,辖区总面积120平方公里,其中产业区9.8平方公里,行使市一级管理权限。高新区位于珠海西区金海岸,是广东省90年代三大重点开发地域之一。这里距南方大港珠海港12公里,距现代化大型航空港珠海机场6公里,距广珠澳准高速铁路8公里,距澳门11海里,距香港45海里,正处在华南、大西南和珠江三角洲联接港澳、东南亚的立体交通枢纽位置,既有毗邻港澳地处“一国两制”最前沿的地缘优势,又有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为依托,更有国家对经济特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双重政策倾斜,其巨大综合优势得天独厚…  相似文献   

18.
外部经济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背景条件和重要影响因素。目前,广东省东西两翼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着经济全球化、西部大开发、珠江三角洲经济整合以及大珠江三角洲和泛珠江三角洲的规划和建设等有利外部环境。广东东西两翼两区域应充分利用当前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通过树立区域协同开发战略、建立区域创新机制、加强工业基础,以提高自身经济实力,改变经济相对落后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从2009年1月《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发布开始,到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2009年获批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发展规划已达到10个,数量超过前4年总和,范围从东部、南部延伸到中部、西部、东北等地区。区域兴则国家兴。从沿海区域规划的“见缝插针”,到中部、西部与东北地区的各个突破,我国新的区域经济版图正在逐渐成型……  相似文献   

20.
谈跳跃式发展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文匡致远对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本文以下简称珠区)的经济发展,人们已形成这样一种共识:只有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区内经济才能真正地上水平、上质量、上效益。但是究竟怎样发展珠区内的高新技术产业,本文认为应该跳跃式地发展珠区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