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模糊是文学作品的一种特性 ,其作用在于给读者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文学模糊主要表现在语义模糊、意象模糊和句法模糊等方面。对文学翻译应把握原作的意义 ,适当保留模糊性 ,以让读者去创造 ,发现原文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2.
模糊语言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在文学作品中使用模糊语言,其结果不是使表达的意思模糊,相反它能大大丰富其表现力.本文首先对模糊语言的先行研究和功能作一个简要的介绍,继而以散文、诗歌和小说的实例(主要是《红楼梦》这部作品中使用的模糊语言)分析阐述模糊语言的美学功能,目的在于提高人们对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的敏感性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3.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利用革命题材编织轻松快乐的故事,成为这个时代的文化标志。革命英雄人物的塑造倾向于农民式的、粗鄙的以及带有喜剧色彩的性格特征,其所具有的匪气被当作军人的阳刚之气予以表现。而传统的民女被抢的故事模式经过革命话语的润饰,却成了军人在后革命时代的激情表演。这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症状。  相似文献   

4.
接受美学理论对英美文学教学有一定的启示意义。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文学批评理论唤起学生的期待视野,通过学生的创造、审美和净化来提升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文献史料的爬梳钩沉,发现宋代女性诗歌有民生诗、丧乱诗、讽谏诗、咏史咏物诗、游仙访道诗等十种之多,说明宋代女性情感已经从“男人与女人”拓展到了“女人与社会”,相应的其诗歌也由内到外的从“身边文学”而变为“社会文学”。  相似文献   

6.
接受美学作为当代美学、文艺学的一种令人瞩目的文艺思潮和文艺美学方法,自80年代中期传入中国以来,就以它独特的思路和新颖的视角倍受关注并被广泛地运用到建筑、音乐、影视艺术等领域。教学是一门艺术。英语教学又有着区别于其它学科教学的独特性。本文试图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对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不同时期的工业题材小说展示出内涵不同的时代精神,工人的社会地位、工作热情、生活态度、精神追求、心理特征等都具有时代的差异。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至新世纪辽宁工业题材小说中工人精神面貌的梳理,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企业改制、下岗危机、机器取代人力、工厂生态环境等现实问题的文本分析,可以洞见辽宁工业题材小说蕴含的时代精神流变,从激情岁月的理想主义到改革初期的硬汉精神、从转型时期的慷慨悲壮到新世纪工人子弟的伤痛记忆,背后反映出人们对工业文明的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8.
接受美学理论认为,文本只有在读者积极参与下才能成为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源语文本在译者积极动态的介入下,将未定性和开放性的文本形成并不完全对等的目的语文本,两者之间同中有异,互补互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互文性理论为基础,认为读者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译者的读者,阐释者和作者的三重身份上,在接受美学、解释学、读者反应论等理论的指导下,以电影片名的汉译为例具体分析了译者的这三重身份及其主体性。最后指出在电影片名的翻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到文化因素和读者(观众)的反应。  相似文献   

10.
电影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接受美学认为在翻译电影名时,应该考虑观众的文化语境,使译文与观众达成视域融合;同时,有目的地、适当地保留异质文化因子,能够更好地促进东西方异质文明的对话。  相似文献   

11.
男权思想仅仅体现在劳伦斯的后期作品中,其前期作品并无男权意识,其前期作品的主题是强大女性对男性的压迫以及备受压抑的男性屈辱与恐惧.劳伦斯的前期作品可诠释其前期作品女性统治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思乡主题、战争主题、爱情主题以及咏史怀古主题进行了文化角度的分析,为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典诗歌文学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风格意义的翻译问题是翻译中主体对客体实施控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对它的深入研究对翻译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在翻译中风格是可以传译的,但另一方面,风格也是难译的,具有可译性限度。  相似文献   

14.
在《伊坦·弗洛美》中,伊迪斯·华顿熟练地运用意象的象征意义,成功地营造出一个阴郁、凄凉、与世隔绝的哥特式氛围,运用意象的对比,表现了恶劣的环境对人性的压制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5.
《荒原》是T.S.艾略特的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传世佳作。诗人通过对一战后的精神空虚、爱情枯竭的描写,揭示了西方社会的信仰危机和文明衰落。该诗运用旁征博引、象征、意识流等创作手法和独具匠心的谋篇结构,表现了诗歌主题力度,加强了诗歌效果。  相似文献   

16.
大江健三郎是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曾五次来华访问.他从小熟读鲁迅作品,其文学本质与中国作家莫言非常相近,因此对中国文学有特殊的感情.研究大江健三郎及其文学跟中国文学的关系,在中日文学交流史上将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瓦尔德兹作为奇卡诺族的代言人,在其创作的戏剧中始终潜隐着隔膜的主题。通过戏剧展示了由于美国主流社会对奇卡诺族的歧视压制,而导致的生存在与其他种族之间、族群内部的阶层之间以及家庭内部的隔膜中韵奇卡诺人的困境与情感痛苦,反映了奇卡诺族个体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  相似文献   

18.
雷祖威在《世界如此之小》中利用副文本策略如图表和段落标题等暗示小说的主题,通过叙述视角转换的策略,利用全知叙述者和物理家们的双重叙述,来表现华裔美国人的身份探索,揭示出处在后现代焦虑中的华裔美.国人应回归自己的真实身份,认同自己的文化归属。  相似文献   

19.
<太阳照样升起>是著名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四位主要人物的形象揭示了"迷惘的一代"这一深刻主题,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社会的人们由于心灵空虚,没有人生目标,找不到出路而产生精神迷惘的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20.
追溯威廉.华兹华斯的创作经历,可以揭示文学与政治之间的潜在关联:即一个作家只有保持与普通群众的密切联系,与时代精神息息相通,才能写出不朽的伟大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