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各国民法的形成、发展及现行的应有内容无不受到人文主义的深刻影响,人文主义与民法发展的联系表现在:权利本位的民法思想是民法典构建的基石,现代民法的精神中蕴含着人文主义,各国民法典中无不闪烁着人文主义的光芒,人文主义是我国未来民法典追求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2.
自然法思想在西方法学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他经历了古代朴素,中世纪神学,近代古典和现代复兴四个阶段,自由,平等,正义,人权,理性等四项支撑了自然法的过去和未来.  相似文献   

3.
自然法学派作为西方三大法学派之一,是一切法哲学的滥觞,是价值法学派。自然法的发展史是一部人类理性的启蒙史、是人类为自由和权利的斗争史。而自然法学派中最重要的则要算古典自然法学派。本文首先对古典自然法学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含义与特征及其主要内容做了一个简单介绍。接下来对古典自然法学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德斯鸠的古典自然法思想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则简要的总结了古典自然法理论的特色。以期明确孟德斯鸠对于古典自然法思想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自然法和自然权利预设了某些行为的不道德性和不合法性,同时在其规范中排除了任何形式的特权豁免.托马斯·阿奎那通过其天才的自然法思想,为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笔者主要就托马斯·阿奎那自然法思想的理论渊源、主要成就及对法律的本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纵观法学发展史,法学家们对法的概念的界定一直争论不休.形成的学说中,又以自然法理论与法律实证主义最为著名.作为自然法的基石--自由与平等更是对自然法学派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试图透过二者,一窥博大精深的经典自然法.  相似文献   

6.
优先权制度起源于罗马法,近、现代的许多国家都在其民法典中建立了优先权法律制度体系,其中以法国和日本最为典型.优先权制度旨在破除债权平等原则,赋予某些特殊债权以优先受偿的权利,推行国家的现行政策,维护公共利益及债权人共同利益,体现法律对实质平等、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理念.我国目前对是否建立优先权制度存在较大争议,加强对优先权的探讨与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优先权制度的历史演变考察、优先权的概念与性质评析、各国优先权法律制度的比较评析,论述了优先权制度的立法价值,我国建立优先权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建立我国优先权制度提出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7.
《民法典》体现了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将《民法典》融入高职思想政治课,对法治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大学生自身成长以及思想政治课课程目标的实现都有重要价值。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坚持在素材和案例选取上贴近学生,坚持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注重实践教学优势的发挥以及与有关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的配合,将《民法典》有效融入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中,以期提升高职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8.
当代西方,许多学者提出用不同的模式及分配方式来实现追求平等、自由和民主等一系列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目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这两种思想之间的关系对我们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价值具有十分有用的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特对这两种理论关系进行研究,区分其异同。  相似文献   

9.
自然法自诞生之初就以正义、自由为其内容,在其演进过程中更是以一种高姿态出现。而实证法学站在它的对立面,否认存在高于实在法的更高的存在。二战后的纽伦堡审判更是被认为是自然法的复兴、实证法的衰败。但是,自然法自身先验的价值标准以及内涵不清、外延不明,将正义置于危险的境地,实证主义法学则过分注重形式,忽视价值内核的作用而剑走偏锋,两者都存在缺点。法律哲学的追求应在于平衡,自然法学与实证主义法学应当寻求平衡点。  相似文献   

10.
萌芽于古希腊的自然法经过罗马法学家、哲学家的努力,由"自然秩序"向"理性秩序"的自然法演进,随着中世纪教会势力的膨胀,需要对教皇权力与世俗国王权力进行划分,托马斯·阿奎那的自然法思想顺应了历史的需要,成为沟通古典自然法与中世纪基督教自然法的桥梁.  相似文献   

11.
商人伦理就是判断商人行为的是非善恶的标准,它是一个道德范畴。自爱、自律、诚实、公平、勤劳、正义感、勇气、谦逊、公开竞争、恪守诺言、公平交易、在不损害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是商人伦理的主要内容。自由、正义、秩序、安全与效益是商法的主要价值。如果承认自然法学派的自然法是实在法的评价标准论断,那么商人伦理就是“自然法”位置,商法规范就是“实在法”位置。  相似文献   

12.
欧洲空想社会主义体现了人类追求平等富裕的美好愿望,但它忽略个人激励、否定自由竞争等理论缺陷使它不具可行性。现代经济学对此的反思再次凸现了市场机制的重要价值,从而为我们探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3.
王立伟 《大众商务》2010,(8):211-211
读了《自然法、家庭伦理和女权主义》后,笔者想到中国的一个类似于安提格涅的人(形似而神不似)——《史记·刺客列传》中的刺客聂政的姐姐聂荣。本文通过她们的故事,比较中西法律思想的差异,对中国法律宋体思想及传统进行反思,力图以此来对现代法治思想发展的障碍进行源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社会化大生产导致破产法价值内涵发生变化,由传统的债权人本位或者债务人本位转向社会本位,由形式平等转向实质平等。社会本位和对实质平等的追求是社会化大生产背景下破产法新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5.
民法典是一国民法完善与否的标志.法国民法典以其通俗易懂著称于世,德国民法典以其逻辑严谨流传至今.我国正在起草制订中的民法典应当具有什么品格,笔者认为,未来中国民法典应当符合现代民法发展趋势,适应现代科技发展需要,贴近中国的现实经济生活与吸收优秀的传统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在制定民法典的过程中,关于人格权是否应单独成编存在很大的争议。事实上,人格权制度独立成编是丰富与完善民法典体系的需要,符合民法典体系结构外在的立法价值和内在的体系逻辑,也是人格权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研究大陆法系国家民法典对人格权的规定及参照我国学者的观点,我们认为,民事主体制度和侵权行为法不能承担规定人格权的重担。从人格权的全面保护角度以及顺应民法的历史发展轨迹而言,我国制定民法典人格权法应该独立成编。  相似文献   

17.
罗马法以人格作为法律主体是否适格的判断标准,人格理论肇始于罗马法,罗马法中法律人格理论的突出特点是将人与人格分离,《法国民法典》以自然法观念上的"理性"作为实定法中的人的依据。《德国民法典》上的"权利能力"概念,是由实定法所界定的法律人格的适格条件。而关乎于我国的人格权制度的发展历程,其发展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法律人来共同见证。  相似文献   

18.
为积极面对由于互联网技术与电子支付发展带来的市场结构与交易方式的变化,德国支付服务法改革确立了以优待用户为导向的非授权支付责任分担规则.该经验立足于《德国民法典》的规范体系,也平衡了支付服务提供者与用户间的利益.此做法与中国新近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中通过推进法定数字货币,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导向吻合,值得中国借鉴.针对支付账户型第三方支付,支付机构与付款人间存在电子货币发行关系,以及基于支付委托合同的资金关系、基于支付委托合同的托收关系.在非授权支付中,支付账户型支付机构应当按照严格责任向用户先行偿还资金,再根据用户是否存在过错,"反向"主张违反附随义务的损害赔偿.支付账户型支付机构应获得法定追偿,向其他支付机构及加害人追偿.《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第7条主张支付机构与付款人间成立电子货币的消费保管合同,该规定与《民法典》、民法原理相悖.为了实现法律体系的协调,前述条文应删除"其实质为客户委托支付机构保管的、所有权归属于客户的预付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法哲学的视角,对自然法与民法的文化、作了宏观的阐述.本文选择自然法学作为对民法考察的基点,并非要否认分析法学社会法学对民法的影响及价值;并非对"形而下"的具体民法问题不屑一顾,而是主张也应关注"形而上"的制度与理念的影响及巨大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民法典》颁布之后,以总则编为基础,结合其余六编,《民法典》对民事权益的确认及保护进行比较完整的体系建构。但在民事权益体系中,并没有全面清晰的确立民事权益的行使及保护先后顺次。因此,在民事权益发生冲突时,现存仅有的规则难以解决价值分量不尽相同的民事权益冲突。文章拟以全国首例电梯加装案中存在民事权益冲突问题为探究基础,在民事权益的不同权利与权益之间进行高低位阶相关问题分析,并结合个案场景进行利益衡量,分析不同权利与权益之间的民事权益冲突问题,以期寻求解决民事权益在平等原则下发生冲突的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