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12年香港国民教育风波戏剧性地收场,掩卷沉思,国民教育与公民教育有何不同,国民教育应不应该包括公民教育,香港回归之前香港在英属殖民地统治下,香港的教育体系沿袭英国体系,在香港有英国国民教育和公民教育,大英"臣民"、"子民",在政治上是去中国化教育,没有中国意识,更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意识,由于港英政府的误导,香港缺乏公民教育的社会环境,香港公民教育没有在学校引起重视,香港回归后专门设立了公民教育的相关机构,香港的公民教育发展起来,香港公民教育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追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坚持公民教育的生活化和国际化。通过香港公民教育的发展,再反观大陆的公民教育,我们发现大陆在公民教育方面已落后于香港,必须充分地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笔者主要分析了当前加强大学生公民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公共精神及民主与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8,(4)
美国的公民教育是世界上起步较早,经验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美国的公民教育源于古希腊的城邦,让人们不仅要做个好人,更要做个好公民。美国公民教育具有先进的理念,方法上成功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美国公民教育的丰富经验对我国来说,具有很大借鉴的意义。我国在公民教育过程中,借鉴美国的经验,结合本土的详情,才能取得最好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理论思辨和教学实践两方面为公民教育的合理性进行了辩护:一是通过理论的思辨从思想意识上为公民教育正名,二是在与貌似公民教育的课程的对比中认识公民教育的不可或缺性;对作为一种启蒙、一种理念、一种实践和一种方式的公民教育进行了全新的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5.
公民礼仪教育是公民整体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亲情与友情关系、 引领社会风尚、 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环节.从社区的角度开展公民礼仪教育是提升公民整体道德素质的重要路径,通过公民礼仪教育的基础要素,探索社区公民礼仪教育的模式和运行机制,把公民礼仪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张倩倩 《经济师》2013,(1):120-121
大学生是国家建设和未来的中坚力量,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大学生公民教育要从大学生公民教育进课堂;更新教育理念,增强公民教育的全面系统性;校园文化建设的改变;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公民参与技能以社会实践为舞台,构筑当代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平台等方面重新构建,使其成为具备良好公民道德素质的优秀大学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7.
公民意识教育主要是对公民法律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责任义务意识方面的教育。对大学生开展公民意识教育是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回归,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以公民意识教育为主线改革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同时要有民主法制的社会环境作保障,大学生有不断的公民价值体验积累,才能循序渐进地养成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8.
公民环境教育的目标问题是有关环境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全面而系统的公民环境教育目标谱系应该包含知识、技能、意识、伦理、行为、评价与建议以及意愿等七个维度。而七个维度目标之间的互利共生是公民环境教育层次提升、效果提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公民意识教育与民主政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勇 《经济研究导刊》2008,(16):178-180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所有国家,政府不过是人民教养程度的另外一种表现而已。这揭示了公民意识教育和公民素质与政治建设的关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这表明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把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深化民主政治理念作为执政党的重要任务,这是党对民主政治建设理论的重大贡献,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增强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公民意识,当前已经成为进一步扩大人民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引领公民意识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群体作为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思想和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群体心理与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具有内在的关联。高校应在健康群体心理建设中实施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营造群体心理健康发展的校园环境,遵循群体心理特点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增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水平关系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针对师范院校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从加强公民意识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实践教育体系建设以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着手,全方位培养提高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公民意识,铸就良好的师德师风,使他们成长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材。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型时期,社会的急遽变迁使人生存的社会环境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对公民教育提出了挑战。在转型期,我们必须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民教育的方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贯穿于公民教育的全过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公民教育中的作用,型塑符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13.
刘军 《开放时代》2006,(6):129-133
在公民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厘定清楚政府的权威和责任,厘定清楚公民的权利和责任。这里重要的是,使公民知道政府的权威何在,政府的责任何在,政府权力又应该止步在什么地方;同时,也使公民清楚地了解,为什么要尊重政府的权威,以及如何维护自己的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14.
牛晓刚 《经济师》2012,(6):32-33
公民参与在公民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可以建立和健全公民社会,形成完善的公民参与文化和公民人格,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文章对公民社会理论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一系列诸如政治社会化程度不高、沟通渠道不畅、教育程度偏低等影响公民参与的问题,并从公民文化和社会团体等途径去寻求一些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公民意识是民众在民主政治社会必备的一种社会意识。其中,公民权利与公共义务、公民权力与公共责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共精神构成了公民意识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加强党员公民意识的培育,有利于对当前部分党员所存在的“优越身份感”、“获利工具感觉”、“虚无头衔感”等错误的思想意识进行改造,提高党员素质。因此,应发挥课堂在党员公民意识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积极开展党员公民意识教育的相关实践活动、完善相关考核评估体系,提升党员公民意识,提高党员队伍质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写作之主旨在于分析21世纪海峡两岸大学通识教育中"公民教育"教学实务中全球化与本土化之紧张性问题;探讨紧张性形成之原因;并分析如何在"公民教育"教学实务中舒解或消融这种紧张性。  相似文献   

17.
美国进步时代改革是在美国社会急剧转型的背景下,由公民和政府相互合作、相互建构而生成的一场社会系统性改革运动,是人类现代性进程中的一个缩影。在这一过程中,进步是持续性的精神向导,自由是变化中的行动指南,民主是其根本的内在逻辑。文章旨在对美国进步时代改革的内在逻辑进行梳理,并探讨这一时期的美国在"新民主"理念下倡导公民教育的主张与实践,冀期于对我国当前的社会转型和治理变迁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实现培养目标是学校教育的宗旨。对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要围绕实现培养目标的实现来进行。通过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培养学生远大理想和抱负;教学学生为人事处,引导学生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思想;激励学生勤奋敬业的精神,提高综合素质,成为“四人”人才。  相似文献   

19.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科学家。他的《政治学》对于了解当时希腊社会的状况,了解古希腊人的政治、法律、伦理、教育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本文从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关于公民教育而引发的思考入手,探讨社会转型期下的公民素质教育与社会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公民政治参与是当代世界各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尺。新中国成立60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也经历了曲折的三个阶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公民政治参与的主体、领域、意识、手段都发生了变化,从这些表面变化中可以透视其内在的嬗变:从革命型、动员型、激情化向建设型、自主型、理性化转变。未来中国,公民政治参与还将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