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文天地     
陈映芳作为一种理想类型的社会学概念,"乡土社会"抽取的只是中国基层社会(而非社会整体)的、部分的(亦非全部)体系及其属性。换言之,"乡土中国"只是传统中国的一部分,"乡土性"也只是中国  相似文献   

2.
王肃 《当代经济》2007,(23):42-43
法律社会学的研究证明,法律只是影响人们行为的一种强制制度,同时非正式的制度也制约着社会主体的行为.本文探讨了"合同农业"的非正式履行机制--自我履行机制.它是以信誉为基础、以文化传统及习俗作为约束方式的非正式制度,在"合同农业"的顺利运行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孙平 《开放时代》2005,1(4):32-41
费孝通先生是中国社会学、人类学的鼻祖,他在晚年回忆及"补课"中重点介绍了派克先生,费先生认为派克是他从事社会学的学术源头.派克是美国社会学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中国早期的社会学、人类学受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影响很大,其主要原因是派克来华进行讲学,他将美国社会学理论传入了中国.派克的理论对中国社会学、人类学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对工具理性的批判、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批判、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三大主题.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他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提出了"单向度人"的概念."单向度人"特指现代工业社会中只有物质生活,没有精神生活,丧失了否定性、创造性和批判精神的人."单向度人"导致了工人阶级发生转变,社会变革受到遏制;导致了发达工业社会中人的高度异化."单向度人"既有其理论贡献,亦有其理论局限."单向度人"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建设亦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科学史上,经济社会学只能算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但若追溯经济社会学的思想源流,我们可以在经济学和社会学两门成熟的独立学科中找到萌芽.经济社会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中国的发展也仅仅是二十多年的时间,在中国的发展趋势日益与国际科研领域接轨.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学的众多概念术语中,"社会学想象力"占据着一个非常独特的地位.它不是一个用来解释社会现象的具体概念,而更像是对观察和解释社会这种知识活动本身特质的刻画.与其他社会学概念相比,社会学想象力的用词带有很强的玄虚色彩,语义也略显暧昧朦胧,但它对社会学志业特质的构想却激励了无数社会学人,从刚刚迈入社会学门槛的大学新生,到巨作等身的资深学者,莫不如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已经成为社会学人建立对于社会学学科认同的最为重要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印记,也是一个民族得以传承的向心力.而要言及传统文化,必得回顾中国传统社会的形态格局,因为正是社会形态格局作为一种文化存在的依据,孕育了文化的价值理念.本文剖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形态格局——差序格局和亲情社会的本质,以此为基础,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及重要的"仁"和"礼"的价值理念.在此过程中剖析出中国人性格中的"内发性",探讨了中国人的"本分"和"规矩"观.  相似文献   

8.
陈侗 《新经济》2001,(4):100-103
19世纪,德国旅游指南出版人卡尔·贝德克尔制定出一种以观光为主的旅行模式,导致了人们在旅行当中只注重物,不关心人;到了20世纪,交通和信息的发达使人们干脆信奉一种"明信片旅行",宁可花钱爬上一座建筑物,也不愿意在树林里走一走.如果说贝德克尔的"观光"还包括自然风光,那么"明信片旅行"恐怕就只是针对建筑物的.人们相信,建筑物包含着历史、宗教和文化,而树林只是树林.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个别学者提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没有价值,而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是有价值的观点进行辨析,指出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社会,劳动都是没有价值的.而有些学者提出“中国人为什么勤劳而不致富”,不是出于对中国人的劳动有没有价值的关心,而是在有意识地散布中国人的劳动不能创造财富或中国人的辛勤劳动不能使中国人富裕起来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10.
正在经历了60多年的努力奋斗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成功而独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样的成功和独特告诉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最没有理由被唱衰的国家,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没有理由对自己国家的未来感到悲观的。中国需要话语自信,需要建立中国人自己的话语体系。"我只是恪尽一个中国新闻人的本分,说自己应该说的话,做自己应该做的事。用习近平的话说,就是"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1.
作为生物科技为主导的新时代,基因技术是引无数科学家感兴趣的研究领域,他们不断将手伸向了对基因的改造上,随着转基因食品的广泛出现,再到未来某天基因人的诞生,这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的伦理问题,引发人们的伦理思考.一旦"基因人"的出现,必将面临一系列来自社会伦理道德方面的巨大挑战,目前的普遍看法是,人类在基因技术如何影响人类社会传统道德方面的研究远远落后与基因技术本身的演绎.实际上,许多科学的新发现都伴随着对伦理道德的冲击和影响,这是一个老话题.对于人类的进化或优化过程而言,技术应该只是手段,在没有获得充分的依据表明其从根本上不会对人类的发展构成威胁或伤害的情况下,在没有对该技术的社会伦理后果做出有效的预估的情况下,切忌就加以应用和推行.本人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释了与基因人相关的概念,比如何为基因和基因技术,正是有了基因技术的催化作用才为基因人的诞生提供了必要条件.第二部分归纳总结了基因人产生会触及到的伦理学问题,尤其是对生命伦理学和社会伦理学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第三部分解释了随着"基因人"的产生,基因伦理的社会价值尤其应引人注意.基因人的伦理问题不是只供人泛泛之谈,而是需重视和落实于行动,发挥伦理学对于科技的规范指引作用,客观上也是促进基因伦理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消费不仅是一个经济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学问题,我们不能脱离社会学的范畴对消费孤立地加以研究。社会学角度对消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消费的非使用价值体现上。马克思、韦伯、凡勃伦等人的研究为消费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自进入经济转型期以来,居民的消费行为特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必要借鉴西方的社会学消费理论对中国的消费欲望膨胀的现象做一解释。  相似文献   

13.
张玉娥 《时代经贸》2011,(10):29-29
在社会科学史上,经济社会学只能算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但若追溯经济社会学的思想源流,我们可以在经济学和社会学两门成熟的独立学科中找到萌芽。经济社会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中国的发展也仅仅是二十多年的时间,在中国的发展趋势日益与国际科研领域接轨。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100多年来中国人在动用西方人文社会科学话语分析中国社会之所以一再发生错位和失误,其根本原因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形成了一整套完整自足的内部运作机制和运作规律,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习性,及以此为基础的自我整合之道.迄今为止,人们还没有真正打开通往这块文化习性世界的通道,而只是受西方观念的影响对它任加切割.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取得一些突破.  相似文献   

15.
志良 《新经济》2001,(1):28-29
中国世纪之末的海洋,常常被人遗忘,也常常被人关注,总是在这种抑抑扬扬的矛盾运动中.中国的海洋文化,在炎黄文化中也常常被人忘记.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一书中说:"中国没有海洋文明",既然200多年前的黑老说过了,那就是有根据的,现代中国人也无须考证了,没有就没有吧.可是也有人偏要叫一叫,说中国不仅有海洋文明,而且有发达的海洋文明,硬是跟黑老先生叫起板来.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学在80年代初恢复重建之后,并没有重视对三、四十年代形成的传统社会学的理论体系的整理和继承,而是改换方向,从西方当代社会学理论中吸取营养。加之对这种西方当代理论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消化、吸收,对解释大变动中的中国社会,显得理论乏力。鉴于此,作者认为,现在有必要重提稳固基础、续上断根,使社会学能够真正成为认识中国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7,(9)
随着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意阶层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职业群体。在社会学中,"阶层"一词来自源于社会分层理论,但是,我国对创意阶层的研究却更多偏向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称其为"创意人才"并强调了其经济学意义。文章旨在尝试以社会学视角还原中国创意阶层的价值。首先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创意人才"和"创意阶层"概念进行辨析,并以埃米尔·涂尔干的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中国"创意阶层"的社会意义。然后结合实际提出了我国创意阶层的简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常常有评论认为,由于中国人的族群中心主义,在非洲的中国人"自我封闭",与当地社会缺乏互动.这样的评论突出了中国人"自我封闭"的特殊性,却没有把在非洲的中国人与其他外来族群相比.我们认为,由于中国经济的半外围特征,当代中国人在非洲并不具有同质性,因此不能一言概之.利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数据,本文分析了中国人在非洲的居住、社会化和语言习得情况,并区分了中国人的两种流动:合同流动和自我流动.除了流动的方式外,影响中国人"本地化"的因素还包括当地政治环境、移民的早晚、语言障碍以及企业规章制度等.我们认为,大多数在非中国人不是自我封闭的,而且与其他在非的亚洲和白人移民相比,本地化程度并不低.  相似文献   

19.
如何从金融大国到金融强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世纪中期,"强国梦"一直是中国知识分子和民间社会的诉求.只是在多数人看来,当年的洋务运动仅仅是是"硬件"现代化,按照张之洞的话说,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了支持"硬件"现代化,又不得不开拓现代融资手段,兴办"公司"和金融市场等现代工商.  相似文献   

20.
最近几年一组优秀的中国社会学学者率先争论,中国社会和治理的关键机制已经从之前的"单位制"转化为"项目制"。他们大多认为,这个治理"转型"代表的是现代化和合理化,包括专业化和技术化,是从"管制型"到"服务型"治理的演变。本文论证,在实际运作中,"项目制"所遵循的其实是另一套逻辑,是逐利价值观下所形成的权—钱结合,主要展示为"官商勾结"。这个机制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但也促使社会越来越不公平,并已初步凝固为一种坚韧的治理体制,亟需警惕和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