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马戎 《开放时代》2020,(1):91-110,M0005,M0006
王明珂《民族与国民在边疆:以历史语言研究所早期民族考察为例的探讨》一文触及一个重要议题,即民国时期中国学者最重要、最紧迫的工作是"造民族"还是"造国民"。其所涉1929年黎光明"造国民"与1933年芮逸夫等人"造民族"活动的历史,值得再作深入探讨。两相对照,不难发现,运用西方民族学知识在中国边疆地区识别不同群体的"造民族"是一条便捷的道路,但"民族"意识被催生后所带来的离心力无法忽视;在各族民众中构建国家认同,"造国民"是一条艰辛、漫长、曲折,却仍然必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基于唯物史观,马列主义对民族问题的阶级分析对于突破民族经济学研究的诸多难点,在方法论上具有引领作用.引入制度因素的域观经济学,有助于民族经济学的理论建设.民族经济学应在批判西方主流经济学普适原理及"文明冲突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对本学科建设提出的更为迫切的纲领性要求.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开启了“中国梦”并以引领者的身份指引着中华民族的独立统一,其关于民族精神变革与发展思想,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崛起。通过研究和探索,深入理解孙中山民族复兴思想,进一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构想。  相似文献   

4.
语际和谐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基本问题之一.研究多语民族杂居区的语际和谐问题,有助于深入认识多语民族杂居区语言与民族的关系,深化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思想的认识,促进多语民族杂居区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民族复兴的深刻内涵从政治、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角度对海洋提出了重大需求.民族复兴需要在全球范围内维护我国海洋政治利益;需要从海洋上保障领土主权安全和完整;需要维护海洋通道安全和生态安全,以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发展海洋经济,提供战略资源储备,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资源接续基地.中国应尽快实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辩证的视角出发,从公民权利、国家主权和民族主义三个维度考察吉登斯对于民族国家的思考:民族国家的多元政治以公民权利为前提,但多元政治的发展又形成了民族国家强大的政治监控能力,政治监控反过来对公民权利造成损害;民族国家建立在主权独立和平等的基础上,在世界民族国家体系中,主权的安全以发展最先进的军事暴力为前提,但军事暴力反过来又成为危及民族国家和人类生存的最危险力量;在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的关系方面,民族国家塑造了不同性质的民族主义,但民族主义又是挑战民族国家一体化的最持久力量。  相似文献   

7.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引,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顺应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发展趋势的体现,有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通过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行理论研析,从经济、社会、文化三个维度对不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行类型化分析研究,提出新时代深入贯彻民族政策、建设互嵌式社会结构、强化情感联结等加强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路径,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纲”,巩固“三交”的工作基础;以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建设为抓手,扩大“三交”的社会基础;积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夯实“三交”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麻国庆  蒙祥忠 《开放时代》2022,(4):198-214+11
本文把云贵高原置于民族走廊学术脉络中进行研究,强调这一区域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的重要方法论意义,阐明了云贵高原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重要地位,进而分析融合多元文化体系的云贵高原,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的空间和文化意义。作为跨区域社会体系的云贵高原,又为学界提供了理解走廊与区域族际互动机制的研究视野。这一区域研究一直以来是我国民族学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研究场域,在中国社会与文化研究中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认同”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功能。今天中国人的“中国认同”正在面临各种外部挑战和内部解构,“中国认同”建设必要且迫在眉睫。民族社会学视角下,建国后不同历史时期“中国认同”建设的两种基本路径均不符合实现社会横向维度族类整合的本质性质和基本原则。珍惜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大传统和悠久的历史过程本身,普及对“中国历史”的集体历史记忆,提升“这是我们的历史”的历史意识,奠定对“中国历史”的历史认同的坚实基础,才是“中国认同”建设的正确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被称为“人种博物馆”。其中较大的民族有十几个,较小的民族也有几十个,且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语言、传统和风俗。印度还是一个多宗教、多种姓的国家,除印度教、穆斯林、锡克教、耆那教和佛教外,世界上其他各大宗教在印度都能找到它的教徒。  相似文献   

11.
从20世纪后期开始,科学方法论发生了转变,科学的价值理性受到关注,科学的范型开始出现了一些具有根本意义的变化--科学方法论从机械论、还原论和主客体二分论逐步向系统论、整体论、有机论发生转变,科学价值观从科学价值中立论和偏重工具理性转向工具理性与人文理性相结合,科学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也从科学至上转为与其他文化平等共存.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法的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精神和历史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表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维护国家文化主权;人权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条件,只有满足国际人权法要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被国际社会所承认;可持续发展和文化多样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环境法基础。行政保护模式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认和保存来讲不可或缺,但是仅给予行政保护并不能最大化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传承。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采取行政保护与法律保护相结合的综合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3.
宋少鹏  高夏薇 《开放时代》2022,(6):32-53+5-6
两位作者从宋少鹏已有的研究切入,在比较政治学的视域下讨论中国的妇女运动与政党/国家的关系,国家女权生成的历史原因及其当代演变。在长历史中,宋少鹏分析了集体主义时期与市场化时期公-私结构、国家-社会关系之演变,倡导把研究视域从“国家”转向“社会”,提出把“生活”作为女权主义的政治概念。围绕高夏薇的提问,宋少鹏在方法论意义上提出“境况性知识”的理念,认为需要以内在于历史的研究视域理解中国百年妇女运动的历史与经验,在跨国女权时代建立理解与沟通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红色文化”蕴涵着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所形成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是对历史传统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新的民族精神,文章简要分析了红色文化与旅游景区结合前提下的景观规划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田野工作”是人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它改变了以往纯粹书斋式研究的不足,开创了从“书斋”到“田野”的研究范式转向。以此视角来审视当前的民族器乐教育,书斋式的民族器乐教育呈现的是科学理性的僭越、音乐教学的封闭性、民族器乐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分离。而走向“田野工作”的民族器乐教育则表现为人文精神的建构、音乐教学的开放性和民族器乐教育与生活世界的统一,这无疑是对“书斋式”民族器乐教育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论亚当·斯密《国富论》的方法论基础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原因的研究》以自然哲学为其方法论基础 ,以符合自然秩序的“利己心”为出发点建立了其经济学理论体系 ,使经济学成为了一门有独立体系的科学。在其方法论的基础之上 ,形成了方法论内容上抽象法与现象描述法 ,方法论思维范式上的历史维度与社会维度 ,思考因素的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的二重性特征 ,这种方法论特征对其后世经济学方法论和经济思想的演变起到了很大作用。总结其方法论基础和方法论特征对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在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较为显著的进步.民族关系属于我国政治领域的研究范畴,民族经济则属于我国经济领域的研究范畴,二者彼此之间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民族关系的协调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民族经济的良好进步,民族关系与民族经济相辅相成,有利于带动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促进国民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本文旨在分析民族关系与民族经济的深刻内涵,以便为更好地发展二者提供有效的实施措施,从而为我国各民族建立良好的关系提供保障,促进我国民族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中国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自主探索发展模式,强调本民族的文化和文明传统。全球化对民族精神的冲击主要体现在对民族文化、国民价值观和核心传统观念的影响。发展中国家不但要减少全球化在经济上的负面效应,而且要抵御全球化对民族精神的冲击。现在“中国模式”还未完全定型,必须在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重塑民族精神,增强凝聚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才能真正成就“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坚实基础,因此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本文通过对民族高等教育、民族文化传承概念及相互关系的阐释,针对我国民族高等教育在传承民族文化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当的建议,以期望民族文化通过高等民族教育得到更好的发扬.  相似文献   

20.
香港回归是当代中国和平统一工程的成功典范,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历史的杰出贡献。总结邓小平“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香港问题”的思想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的问题上: 一、关于主权问题。邓小平指出:“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