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认为城乡分离与对立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城乡对立会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而消失,随着私有制和阶级最终消除,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城乡会逐渐走向融合。本文探讨了城乡关系发展的规律和发展态势,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城乡关系发展现状及原因,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对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指导意义。论证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城乡发展规律的选择,同时也是我国城乡发展实际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70年城乡关系演变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4.
中国城乡关系演变60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韩俊 《改革》2009,(11)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城乡关系经历了深刻变迁,城乡关系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当前,中国农业基础地位尚不稳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任务艰巨,缩小城乡社会公共事业差距任重道远,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尚未破除。加快建立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需解决好农民土地权益如何有效保护、农业基础地位如何强化、信贷资金如何配置、农村富余劳动力如何转移、县域经济和小城镇如何发展壮大、新型农民如何培育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城乡结合部是我国城市化发展中一种特殊的地域结构,其过渡性、动态性、复杂性等特点决定其易导致诸多公共安全事故,如事故性灾难、交通安全事故、公共卫生安全事故以及社会治安和群体性事件等。城乡结合部的和谐稳定发展事关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建设,因此,城乡结合部的公共安全治理建设就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本文在系统把握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前提之下,在深入研究我国城乡发展历史脉络和现实格局的基础之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基于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视角,进行发展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对话,形成了有关我国乡村振兴规律和趋势的若干认知:一体化统筹,融合化发展,股份化经营,组织化壮大,制度化支撑.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乡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已经出现一个新的重要拐点,即城乡关系由体制上的分割走向发展上的分化;城乡关系由过去的城市依赖农村阶段进入了现在的农村依赖城市阶段:城市对农村的剥夺由过去的行政方式转变为现在的行政加市场方式。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选取1978~2017年国内城乡生活方面的经济数据,分析了我国城乡消费之间存在的差异,并就城乡关系的发展形势进行了阐述。鉴于城乡经济发展对城乡经济的影响,提出要想促进城乡经济平稳发展,要充分调动城乡居的积极性,协调城乡发展,建立协调、可持续的城乡健康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能否正确处理城乡关系问题,关系到中国革命和建设成败的问题。党的历代领导核心都非常重视城乡关系问题。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不但促进了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而且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10.
1949—2006年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978年以前,农民和乡村对工业化和城市的支持,主要是通过提供农业产品的剩余来为工业化提供积累和降低成本。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至2003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城乡“二元经济”的解体,农民和乡村对工业化和城市的支持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农业剩余来支持工业化和城市的比重越来越低,而通过农民提供廉价的劳动力和乡村资源(资金和土地等)来支持工业化越来越成为主体。2004年以来,中央政府对城乡关系作了重大调整,使其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  相似文献   

11.
知识治理的起源与理论脉络梳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以知识为主题的研究已成为近十几年来的热点。“知识治理”是新近出现的研究议题,其研究取向、研究意义和理论基础均有待进一步探索。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对知识治理的思想起源、基本发展脉络和理论渊源等进行了梳理,并初步探讨了可能的研究取向,以期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13.
薛晴  刘俊英 《改革与战略》2012,28(1):36-38,47
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的诸多相异观点,并没有僭越社会本体论分析框架。文章站在我国省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立场上,对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作出社会本体论阐释,并进一步揭示二者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4.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深嵌于农村社会中的经济组织,其成长不仅依赖合作社与成员之间的正式契约,同时也依赖合作社与成员之间的关系。文章首先分析合作社关系治理的重要意义,然后将合作社关系治理分为信任、互惠、声誉、沟通四个纬度展开论述,最后提出促进合作社成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社会治理精细化是广东把社会治理创新落到实处必要的理念、思维、手段、方法、工具。本文从广东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谈起,深入领悟习近平关于精细治理、城乡社区的重要论述,从理论逻辑角度对社会治理精细化的现实依据与理论依据展开分析,以便深刻理解并精准把握社会治理精细化的要求,最终结合广东创新实践,从基层党建、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等维度探索广东城乡社区精细化治理能力提升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颜军 《发展》2008,(7):132-132
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诸多“不和谐”,突出表现在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如何缩小城乡差距,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居民和谐相处,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关系治理与契约治理作为两种不同的治理手段对于民营企业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已有研究大多只是静态地讨论了两种治理模式的组成因素和运用情境问题。由于不同治理模式成本的变化会影响民营企业重要的战略变迁,因此文章依据关系治理和契约治理,动态实证分析治理成本的变化与民营企业成长,同时根据未来经济转型的发展方向,对民营企业的治理模式选择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乡一体化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1898年霍华德就提出了该思想,随后很多专家对这一思想进行了完善。新型城乡形态下的农村建设实际上就是城乡一体化思想下的城乡空间融合的过程。新型城乡关系的建设需要遵循三条基本规律:S曲线规律、大城市超小城市规律以及协调发展规律。城乡一体化目标下的城乡整合需要做到:统一规划空间、互补城乡功能、区域相互协调等。发达国家的农村城镇化进程为我国的新型城乡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创新城镇片区管理模式,促进村镇融入城乡系统,改造传统农业融入城市,村庄归类与分步规划。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三步走"的实施方式是比较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刘荣 《黑河学刊》2013,(12):188-189
社区治理是在城乡社区范围内,政府、民间组织、社区单位、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社区居民等主体良性互动共同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并最终实现社区建设的活动过程,走向城乡互动的良治是社区治理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城乡关系的理性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泉 《西部论丛》2005,(8):31-33
城市作为与乡村根本不同的地域经济实体,一经确立就面临着与农村的关系问题,这使得城乡关系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目前,我们在三农问题框架内考察西部地区城乡关系问题的重要性,一方面是基于西部地区占中国国土面积、自然资源和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比重的大半,中国城乡关系的协调底线就决定于西部何时在何种程度上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这种一般代表性;另一方面是基于西部城乡关系问题研究既可以为西部及中国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