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棉花目标价格改革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中国棉花生产从供给端提高棉花品质,增强市场对高品质棉花需求的适应性。为了分析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执行后,中国各产棉地区棉花品质变化情况,通过对比不同政策背景下的棉花品质,评估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对棉花品质改善的影响程度。方法 文章使用主成分分析对2011/2012年度以来中国各产棉地区棉花质量情况数据进行分析,并对比其供给侧改革前后中国各产棉地区棉花质量的变化情况,以深入分析供给侧改革对棉花质量和棉花生产的具体影响。结果 (1)临时收储政策期间,长江流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多数棉花主产区的棉花综合质量得分排名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产量和检验量占比较小的黄河流域棉区则呈现出上升趋势,中国棉花整体质量呈现下降趋势。(2)棉花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伴随着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执行,2014/2015年度以后,西北内陆棉区和黄河流域棉花质量综合得分排名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长江流域棉区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中国棉花整体质量呈现上升趋势。结论 棉花供给侧改革对中国棉花品质的影响体现在多个层面,对于生产环节来说,植棉农户更加注重“特性因子”相关指标的提升,棉花加工企业更加注重“加工因子”相关指标的提升,但随着“产量因子”中新疆棉花产量占比的增加,中国棉花综合质量中低于标准级棉花的数量将会增加,在新疆优势棉区饱和的情况下,新疆棉花产量的进一步增加,将会对中国棉花综合质量形成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2015-2019年间,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在实践中有两种补贴方式:与交售量挂钩的补贴方式和混合补贴方式。两种补贴方式是否会产生显著不同的激励效果?文章基于2010-2019年县域面板数据,利用倍差法模型分析不同目标价格补贴方式对新疆棉花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条件下,与交售量挂钩的目标价格补贴使得新疆其他地区棉花单产水平较南疆四地州平均高出了189.28公斤/公顷。进一步分析表明,补贴方式差异引致的生产差异原因是与交售量挂钩的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存在类似于"马太效应"的"劣地退出、优地更优"机制。为实现"控制面积、提质增效"的政策目标,文章认为当前全疆实行统一的与交售量挂钩的补贴方式更为合理,若其他农产品支持政策借鉴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方式的相关经验,须结合相关农产品的具体特性,并建立相应的农业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3.
目的 由于生产要素的价格稳步攀升,新疆棉花生产成本过高,加上新疆棉花销售回归市场,价格不稳定,导致棉花生产风险增大,棉农种棉积极性降低。文章通过对新疆棉花成本收益及规模报酬变动趋势的研究,为棉农生产决策和政府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在对新疆棉农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研究棉花种植规模变动下生产要素的规模报酬。在二次函数的基础上寻找生产要素投入成本较低,收益最大的植棉规模,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棉花生产要素投入对植棉成本的影响,以及不同植棉规模下生产要素对棉花产量增加的贡献程度。结果 新疆农户棉花生产的单位面积成本和收益随着户均种植规模的变化呈二次曲线变化;单位面积成本随着种植规模扩大,先下降,超过一定规模后上升,成本最低植棉规模为3.56hm2;单位面积收益随着种植规模扩大,先增加,超过一定规模后下降,收益最高的植棉规模为4.67~5.33hm2。研究发现,户均种植规模在2.5~4.5hm2时,土地费用、机械作业费、水电费、雇工费用投入对棉花产量的贡献较大,规模在7~10hm2时,化肥投入对棉花产量的贡献较大;农药、地膜、滴灌带等物质投入未体现规模趋势。结论 新疆农户棉花生产的成本和收益随着种植规模不同而变化的趋势符合规模经济原理,存在最优种植规模;在不同种植规模下,各种要素投入对新疆农户棉花产量的影响差异明显。因此,要引导棉农合理投入生产要素,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相似文献   

4.
目标价格对新疆地方棉区棉花规模的调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2014年起国家在新疆实施棉花目标价格试点工作,标志着新疆棉花价格正式由政府指导价时代进入市场主导时代。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是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一个重要举措,属于国家调控政策范畴,研究国家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对新疆棉区棉花种植规模的调控效应,对促进新疆棉花产业发展、保障国家棉花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该研究选用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和价格的多年时序数据,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模型和棉花价格敏感度系数,从定性与定量分析新疆棉花价格与种植规模之间关系入手,深入探讨目标价格对全疆棉区整体及各个地州棉花种植规模的调控效应。[结果]棉花价格对棉花种植规模具有滞后性影响,且对不同区域棉花种植规模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适度的目标价格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调减新疆棉花种植规模、促进棉花生产向优势产区集聚、优化棉花类型结构的目标。基于此,提出新疆棉花生产发展的政策建议。[结论]目标价格政策对新疆地方棉区棉花规模调控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以来,在稳粮价、促生产、保粮安的同时,也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探索以市场机制为核心的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改革势在必行。方法 文章以稻谷为例,通过构建局部均衡模型,模拟逐渐下调最低收购价、取消最低收购价、取消最低收购价并大幅增加农业补贴等方案对我国稻谷的产量、总消费、库存和净进口等方面的影响,进而探究最低收购价政策调整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 (1)下调稻谷最低收购价,对稻谷市场价格、总产量和总消费的影响较小,而对库存和净进口量的影响较大;(2)取消最低收购价,虽然能大幅度减小国内外差价、库存量和进口量,但短期内也会显著减少稻谷产量,对我国的粮食供给安全带来了巨大冲击;(3)取消稻谷最低收购价,并大幅度提高了农业补贴后,稻谷总产量下降水平明显减少,既解决了托市收购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降低了取消托市收购对粮食供给安全的冲击。结论 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支持效应显著,为充分保障国内粮食安全,在推行粮食市场化改革时,应首先考虑小幅度下调最低收购价,而不是一次性取消最低收购价政策;同时,要配套相应的补贴政策,优化农业补贴结构,来保障粮农的种植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2018年在新疆正式推行棉花目标价格保险政策,试点至今已有五年。本文基于新疆叶城县、麦盖提县、六师芳草湖地区农户问卷,对农户参与棉花目标价格保险政策的影响因素及满意度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棉花种植面积、家庭年纯收入、政府支持力度对农户参保意愿均有正向影响;年龄对农户参保意愿并不显著;受教育程度对参保意愿呈反向影响。参保农户对棉花目标价格保险政策的补贴发放金额、补贴发放时间、补贴发放形式、政府监管力度及政策总体的满意度调查中,一般满意的最多,仅有较少农户表示不满意。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1月初,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在新疆开展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工作。实行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后,国家取消临时收储政策,生产者按市场价格出售棉花。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国家根据目标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价和种植面积、产量或销售量等因素,对试点地区生产者给予补贴;当市场价格高于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新疆棉花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研究棉花目标价格制度对新疆南疆棉农生产行为的影响。[方法]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以新疆南疆巴州、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3个主要产棉地州6个县(市)12个乡(镇)的248个农户调查数据为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棉花目标价格制度实施以来农户植棉行为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1)农户植棉的行为意愿与生产行为有显著正相关,农户改变植棉的行为意愿越强烈,对生产行为变化的影响程度就越大;(2)农户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以及农户感知行为控制与其行为意愿亦有显著正相关,并交互影响;(3)南疆农民对棉花目标价格制度的实施总体满意程度较高。[结论]棉花目标价格制度政策引导南疆棉农植棉行为向适度规模、提质量、重效益、合作经营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新疆28个县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三阶段DEA-Malmquist模型,测算并比较2015-2017年剔除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前后棉花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分析南疆、北疆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目标价格补贴对新疆棉花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存在负向影响,目标价格政策对机械投入、物质投入的影响显著为负,对土地投入影响显著为正。(2)调整后的棉花全要素生产率呈增加的态势。(3)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递减。(4)南疆的全要素生产率高于北疆。(5)2015-2017年各县市全要素生产率差距不大,但变动较为明显。根据目标价格补贴金额过高、南北疆棉花产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提出推动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加快土地流转、增加科技投入和政策向北疆倾斜等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是我国棉花主产区,稳定兵团棉花生产对全疆乃至全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此, 2014年国家在新疆棉区率先实施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为了解兵团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试点成效及存在问题,以优化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方法]以兵团第一师为例,实地调查第一师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实施情况,并依据样本区棉农对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响应做了分析。[结果]认为当前兵团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试点成效较好,实施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稳定了兵团棉花生产,促进了棉花品质提升,保障了棉农增收,加快了行业优化升级,恢复了市场活力; 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依据、方式和金额及政策实施还存在不足。[结论]为优化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提出应加大宣传力度并明确价格边界,合理确定定价周期、实施综合补贴,有效规避世贸规则、建立配套措施,完善信息发布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已有研究对目标价格政策的分析具有较强的启发意义,但对籽棉交易价格方面的研究较少。文章通过实证数据分析影响籽棉交易价格的相关因素,试图找到植棉农户交易风险的重要变量。[方法]分区间统计新疆28个县市1 140份交易数据,使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对整个数据样本进行解析,并采用bootstrap方法对籽棉交易价格进行分位数回归,进一步解释各因素对籽棉交易价格的影响。[结果](1)随着分位点的提高,籽棉交易数量对籽棉交易价格的影响程度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趋势,交易规模扩大对籽棉交易价格提升的作用较为明显;(2)在0.7分位点以前,有中介对籽棉交易价格的影响程度较为稳定;(3)随着分位点的提高,南疆对籽棉交易价格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大;(4)在低分位点籽棉交易等级对籽棉交易价格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5)随着籽棉交易的进行,籽棉交易价格与籽棉交易时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论]籽棉交易价格会因各种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其中单个农户籽棉交易数量的提高会有利于单笔籽棉交易价格的提高,交易时间与籽棉交易价格具有明显负向关系;南北疆籽棉交易价格因地域不同而出现差别;棉花交易等级对籽棉交易价格形成具有显著影响,但同一长度不同等级籽棉交易价格基本一致;不同棉花交易主体对籽棉交易价格的形成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构建辽吉黑农产品供应链大数据平台,以期实现东北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整合辽吉黑农产品种植、生产、运输等分散主体,有效协调政府部门监管、企业加工和运输、消费者等之间的利益提供借鉴。[方法]文章分析辽吉黑农产品发展现状及以零散农户为中心、以中间商为中心、以龙头企业为中心、以农民合作社为中心的4种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剖析辽吉黑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生产信息化水平落后、农产品物流技术滞后、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缺失等问题,构建辽吉黑农产品供应链大数据平台。[结果]辽吉黑农产品供应链大数据平台可实现4个功能:(1)通过建立省级或者大区域农产品信息平台,有助于实现农产品资源跨区域整合和流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各参与者统筹规划,实现农产品资源互联互通和农产品信息共享;(2)突破传统单一的某个环节监管、某一链条监管,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链条监管;(3)从传统的提供数据供应、需求向整条链条上农产品供给数量、需求数量、加工企业、分销网络等数据信息归纳、处理和分析,从提供信息向提供决策服务转变;(4)从事后处理向事前预警、风险防控转变,极大提升了政府各职能部门的监管效率和监管力度。[结论]采用"互联网+"思路构建的农产品供应链大数据平台,可促进农产品的协调和增值效应,确保农产品供应链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探讨目标价格改革对棉农收入的影响机理,揭示影响南疆四地州棉农增收的主要因素。[方法]从棉农角度出发,基于南疆四地州370个样本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结合当地特有的自然地理、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条件以及目标价格政策实施状况,理论分析目标价格补贴对棉农增收的作用机理,并运用多元线形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等对棉农收入的作用方向和影响程度。[结果]户主受教育程度、是否外出务工、社会关系、棉花种植面积、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棉花销售价格等对棉农人均收入均存在显著影响。[结论]基于此,要避免将补贴化为主要的收入保障措施,继续加快土地流转,扩大棉农财产性收入来源,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多管齐下,破解制约南疆民族地区棉农增收难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实施前后3年内(2011~2016年)棉花生产和需求变化情况,研究新疆目标价格改革对棉花市场的影响。[方法]运用3年滑动平均法,比较分析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前后我国棉花产业的市场变化。[结果]自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以来,生产方面:全国棉花种植结构日趋合理,新疆棉花种植优势明显,棉花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初步建立,棉农利益得到了保护;市场需求影响方面:棉花价格逐步回归市场,国内外棉价差显著缩小,棉纺织企业经营状况趋于好转,棉花产业正在转型升级,但棉花市场整体需求不旺。[结论]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同时在信息化进程、棉花产业发展模式、生产力提升等方面暴露出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下一步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加快棉花产业升级、加强科技创新,并推进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耕地利用效应的角度,科学认识耕地利用对新疆棉花生产时空变动的作用。[方法]运用LMDI和空间转移指数法,对1999—2017年新疆棉花生产时空变动进行测算。[结果]1999—2017年耕地利用对新疆棉花生产变动作用由大到小排序为:强度效应>结构效应>规模效应>程度效应; 流通体制改革后到加入WTO以前起主导作用的是程度效应,加入WTO以后到临时收储政策以前起主导作用的是结构效应,临时收储政策阶段和目标价格补贴阶段起主导作用的是强度效应; 新疆12个地州(市)棉花生产转出区为吐鲁番地区和和田地区,其他地州均为转入区; 克拉玛依市、吐鲁番市、哈密市、昌吉回族自治州、伊犁州直属县(市)、塔城地区为结构效应驱动;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为强度效应驱动。[结论]流通体制改革以后新疆棉花生产主要驱动力为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不同阶段各分解效应的对棉花生产变化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不同地州的棉花生产时空变化的驱动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加快推进新疆巴州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历史悠久,素有"华夏第一州"美誉,地处新疆东南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区位优势明显,发展现代农业的经济、社会和自然等基础条件相对优越,是新疆重要的棉花、粮食等农产品生产基地。近年来巴州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农业领域,全州棉花、粮食、特色农产品、设施农业等产业发展迅速,农业产业结构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态势,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农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但受自然生态脆弱、国内外市场波动、成本不断提高、自身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影响,现代农业发展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优化升级。文章梳理总结巴州发展现代农业的一系列优势,系统分析当前农业产业结构及主要特征,粮食、棉花、油塘、特色经济作物等主要产业的发展趋势和现状,指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因素,从管理、生态保护、促进产业发展、加工产业升级、创新产业化经营模式等角度提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总体思路和合理化建议,从而加快推进巴州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优质棉生产基地,目前初步形成了"世界棉花形势看中国,中国棉花市场看新"的格局,对保障国家棉花产业安全,促进新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经济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疆年来,新疆棉花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国内外棉花价差巨大,棉农生产积极性急剧下降,国家棉花安全和棉农收益受到严重影响。发展计划司带队赴新疆博乐市达勒特镇呼热布呼村就"新疆棉花产业现代化道路该如何走"等相关问题进行调研。通过调研,调研组认为实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是降低棉花生产成本、实现棉花产业现代化、巩固新疆棉花产业优势地位的必然选择。呼热布呼村闯出了新路,主要通过以棉田改造为基础,推进棉花标准化种植、以机械采棉为突破口,推进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以技术推广服务为支撑,推进棉花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5方面,实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促进棉花产业现代化积累了经验。同时也分析了制约新疆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 5个重点环节,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棉田改造、加强适应棉花机械化集成技术和品种研究、加大技术推广和培训力度等5方面来推进新疆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农电价格政策的利益相关者及利益共赢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发现,首先,目前我国农电价格政策存在定价缺乏科学参考标准、利益相关者决策地位不平等、价格水平和补贴机制不利于农电行业和农业的协调发展等严重问题;其次,农电政策除受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外,农业管理部门、国资委等蛰伏利益相关者也能产生较大影响;农村应该推行阶梯电价政策、改目前以低电价补贴供电企业为合理电价补贴农电用户、农电价格水平应该接近供电企业的边际成本、主要使用科学测定方法和横向比较方法分析农村供电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