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传统分散"单体结构"式村落到新型村社共同体的发展,既是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基本路向,也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总体趋势。近年,四川省将新农村综合体作为实现"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新农村示范建设的主导模式和重要载体,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对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仍缺乏系统的理论探讨和学理论证。该文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切入,系统构建了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体系框架,提出了相应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2.
微信的诞生使自媒体发展到一个高峰,用户在自媒体土壤上尽享由"生产者"和"传播者"双重角色所带来的话语权,同时微信也变成了网络谣言传播的重灾区.本文以大学生群体为分析目标,浅析微信朋友圈中谣言的传播与治理.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奥斯特罗姆提出的自主治理制度,为中国农村环境这一"公共池塘资源"的治理提供了新思路.而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熟人社会"为农村环境自主治理提供了有利的社会资本.本文基于奥斯特罗姆的自主治理理论,以广东省云安县横洞村的环境自主治理为例,从自主治理的可行性、 制度的供给和制度的可持续性三方面分析横洞村自主治理的过程.由此总结出农村自主治理要注重多中心"协同"治理,合理利用政府和农村权威者的作用,建立内外监督机制以克服"熟人社会"缺陷等经验.  相似文献   

4.
社会资本的重构与提高对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重庆市黔江区6个村的实地调查,发现西部农村地区社会资本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村民的信任具有较强的封闭性、村民间的互动较弱、社会关系网络平均规模较小、村民从社会关系网络中获取资源能力较弱、社会中间组织缺乏等。文章从六个方面提出了重建和提升西部农村社会资本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闽北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受地理条件、耕作模式和生产半径等因素的影响,闽北村落呈现"小聚落、大分布"的格局。南平全有市行政村1630个、自然村10708个,行政村平均分布密度为0.065个/平方公里,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离散化的村落格局,造成村与村之间村落文化、基础条件和发展水平差异大。全市所有行政村有六成是生态村,有四成比邻旅游景区和自然保护区。每一个村庄都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闽北还是中国南方古村落发育最  相似文献   

6.
杨忍  陆进锋  李薇 《经济地理》2022,42(3):190-199
伴随城市化和乡村空间消费化转型,大都市边缘区传统村落经历了多维度的空间重构。文章聚焦于都市边缘区典型传统村落空间多维演变过程与机理,从乡村地域系统的认知视角出发,尝试构建乡村的“物质—社会—文化”多维空间系统解释框架,以珠三角都市边缘区典型传统村落瓜岭村为例,通过深度访谈和文献研究等方法,剖析传统村落多维空间的演化过程及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从物质、社会和文化三个维度来综合理解乡村的空间系统,能更为立体和全面地认知乡村空间演化的过程与机理。(2)改革开放以来,瓜岭村的物质空间向旅游服务功能转变,社会空间呈现出开放化和复杂化的特征,文化空间历经了多样化和现代化的过程。(3)瓜岭村的多维空间演变受外部因素诱导和内部多维空间相互作用驱动,社会环境、市场需求与国家政策是主要的外部因素,而内部多维空间系统的相互驱动则以社会关系为核心。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宣言》蕴含的“共同体”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生产关系,共同体作为一种思想和理论,其指导的实践的最终目的是彻底实现人类的自由与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基于共同体思想提出应对世界经济、国际安全、国际治理、全球健康等世界重大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文章介绍了其发展和内涵,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概念的不断深化到探索实现路径的规划,从“健康丝绸之路”建设、共同抗击埃博拉、南南合作的全球健康,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表现等一系列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8.
认知共同体共享的思维逻辑和思想理念有助于达成共同的政策.从认知共同体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结合美国大都市行政联合实践和宁波大都市区案例.以新制度主义、网络理论和治理理论为理论基础,试图将认知共同体这一协作机制延伸至次国家层级,检验认知共同体在国内区域协调中的作用,探讨基于认知共同体的大都市区治理与协调的新型机制.  相似文献   

9.
既有的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研究侧重理性制度考察,相对忽视情感维度。文章以山西省W县的实践探索为案例,致力于呈现乡村情感治理的实现机制。研究发现,W县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符号认知、行为互动和价值迁移三重情感治理机制,并基于人情动员、共情共鸣和利益激励的情感治理深层途径,构建了“空间—联系—共识”情感共同体。情感治理过程触发了村民的心理反应机制,产生了情感性的政党认同,有效提升了治理效能,也实现了政党与社会的一体化,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治理权威。  相似文献   

10.
空间生产视角下广州里仁洞“淘宝村”的空间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空间生产理论,以广州市里仁洞村为案例,通过问卷调查、半结构式访谈和参与式观察获取第一手资料,从资本积累和权力关系视角揭示淘宝村空间变迁过程、资本积累及其背后的权利关系。研究表明:1自1990年代以来,里仁洞村经历了从传统村落—工业村落—城中村—淘宝村的空间变迁,在此过程中其资本累积和权利关系也发生相应变化。2在传统农业村落时期,主要依靠种植番薯、水稻等农产品获得农业资本积累;在乡镇工业化时期,通过把原有的集体土地出租转化为工业生产资料,依靠厂房等供给和分红获取资本累积;在城中村和淘宝村阶段,村政府通过宅基地重新分配和住宅新村建设,村民住房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村落空间也成为资本化空间。3与此同时,以潮汕人为主的外来人员大量涌入,从事淘宝电子商务及相关服务业,本地村民的社会联系弱化,外来者成为权力主体,通过地缘、亲缘关系,形成生产、生活中的权力共享。  相似文献   

11.
建设和营造一个更可持续的社会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重要议题。跨越三个世纪,从"可持续"(sustainability)概念的萌芽到"新生态"(eco+)思维的融合,"生态"的概念逐渐沿着非线性的复杂路径发展。基于联合国发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计划"等行动纲领,我国也形成了《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等治理体系框架,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演进和深化,可持续发展模式显示出充足的宏观驱动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12.
吴云霞 《开放时代》2014,(6):203-213
本研究的田野调查点奉法村,是位于越南北部海防市的一个古老乡村,在中越交往史中海防附近的出海口曾发生过三次中越封建王朝之间的"白藤江战役"。在海防至今传承着城隍祭祀和女神崇拜的传统民俗,定期在村落共同体举行的祭祀活动通过仪式展演不断传承"英雄祖先"的历史记忆。本文从社会记忆的角度分析在汉文化背景中,越南北部的民俗神灵体系表现出的越南本土文化与汉文化的抗争与融合关系。  相似文献   

13.
快速推进的城镇化加剧了城乡的分化,城市在走向现代化的同时农村地区涌现了大量的公共治理难题.农村社会要走出治理困局,就必须鼓励多元力量共同参与乡村治理.本文以农村环境治理为例,构建了一个多元共治的博弈模型,说明以党委政府为核心的多元共治不仅影响公共服务的供给,而且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公平正义.同时通过对浙江省12个乡村的分类考察也印证了多元主体参与村治的重要性.而要形成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格局,就必须完善和强化基层党组织功能,同时培育农村社会现代社团组织,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创新多元共治的载体和方式.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治理共同体视域之下推进我国高职院校依法治校能够切实有效地完善高职院校的法治体系,提升其治理水平。从依法治校内涵、社会治理共同体视域之下高职院校推进依法治校的意义、高职院校在推进依法治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社会治理共同体视域下推进高职院校依法治校的相关建议等方面,简要分析在社会治理共同体视域下高职院校推进依法治校的研究情况,为我国依法治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村治研究的路径与主体——兼答应星先生的批评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通过对应星"评村民自治研究的新取向"一文的回应,梳理出"华中乡土研究派"从村民自治研究到乡村治理研究的学术理路,回应了应文所质疑的所谓"反西方"和"反理论"诸问题.指出当下的乡村治理研究,应该提倡以经验研究激发学术灵感,以问题研究带动社会透视,以学理积累服务农村发展,并进而亮出以田野调查为基础,"三农"问题为指向,乡村治理为内容,农村发展为目的和问题主位、村治主位、中国主位的学术主张.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德命”与西方的“牧领”作为历史性、文化性的认知图式,很大程度上表征着各自政治文化的渊源、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与情感特征.以福柯谱系理论对二者的“治理”思想进行解读,有助于把握中西方知识、权力、主体及其治理功能的作用机制.“德命”的治理机制是:农耕文明的社会场域,政治家、儒家精英的“知识”构建,儒化的、高度自我赋权的知识/行动主体,基于伦理责任的自我技术等;“牧领”的治理机制是:宗教社会场域,宗教精英的“真理”构建者,信仰赋权的知识/行动主体,基于精神性良心的自我技术等.“德命”蕴含家国命运共同体、民本性、合法性统合等治理理性,“牧领”则表现出信仰共同体、契约精神、有效性统合等治理理性.  相似文献   

17.
王红梅  曹颖 《经济师》2015,(4):19-21
社区是人类生活的基础单元,社区质量的好坏直接关乎人类的生存价值和幸福基数,也直接关乎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价值与测量尺度。在当今经济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趋向纵深的新时期,我国社区"共同体"逐渐流转,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变化:居民生活的无助、情感的疏离、社区治安的恶化、社会资本的下降等等社会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如何解决这些新出现的问题,文章呼吁社区"共同体"的重建,加强社区居民互动,增强居民的情感联系,使社区成为人们的生活家园和精神家园。以此促进求社会管理主体的创新,促进社会的和谐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农村社会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社区建设进一步推进,传统的乡村管理模式渐渐地失去了效力,乡村治理的理念也正逐渐被引入到农村社区建设中去.乡村治理是一个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合作与博弈的过程,完善我国乡村治理的机制,提高治理的绩效,必须从我国农村社区发展的实际出发,多渠道有效地提高各主体的治理能力,完善和协调治理主体间的合作机制. 一、乡村治理的概念 1、强调乡村治理的主体.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大部分的学者都比较赞同乡村治理是一个多元主体共同实施管理的过程,乡村社会是国家和社会共同作用的一个领域.党国英认为,乡村治理是以乡村政府为基础的国家机构和乡村其他权威机构给乡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活动.乡村政府和乡村其他权威机构是乡村治理的主体.任艳妮认为,乡村治理是包括政府组织和乡村社会以及其他主体在内的一种多元主体围绕公共权力与资源有效配置展开的活动.房正宏认为,乡村治理场域至少存在三方治理主体,即基层国家政权(乡镇政府)、地方精英、村民委员会(民众).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区域财税治理历经七十余年的变革与发展,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其财税政策创新更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途径。本文从区域财税治理政策的基本理论出发,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释析区域财税治理政策的建立、发展、完善、创新的变迁过程和扶持型、倾斜型、建设型、创新型的演进路径,厘清央地财政关系、强化预算管理改革、规范税费法律制度的内容取向和协调性、渐进性、连续性的基本特征,以及区域共同体、府际关系、经济体制、社会体制和利益格局的动力机制;从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等关系视角,提出了强化"财权适度"、规范"精准定位"和明确"效能政府"等区域财税治理政策的总体策略。  相似文献   

20.
陈翕  刘琳 《当代经济》2021,(10):124-128
建设社区治理共同体是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基础.数字时代赋予了社区居民数字公民的身份,拓宽了其参与社区治理、与其他主体协同协商的方式.本文通过将数字公民模型(DCM)和社区治理共同体模型(CGC)相结合,得到一个对数字时代下的社区共同体更富有解释力的理论模型.根据调查所获得的374份有效问卷,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假设加以检验.结果 发现,数字公民意识对于社区共同体建设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为解释居民的社区共同体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