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要闻     
正我国进一步推进返乡入乡创业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返乡入乡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进一步推动返乡入乡创业,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明确返乡入乡创业人员同等享受当地创业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落实税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返乡入乡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推动返乡入乡创业,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意见》提出,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一是落实扶持政策。明确返乡入乡创业人员同等享受当地创业扶持  相似文献   

3.
傅梅烂 《浙江林业》2022,(12):28-2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支持大学生返乡入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既是浙江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又是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浙江省高度重视大学生返乡入乡创业,自2015年起,浙江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同时,各市、县(市、区)政府系统谋划出台配套政策全面激发大学生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的活力。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下,返乡大学生已经成为浙江乡村振兴中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4.
为遏制农村人口的不断下降,近十年来韩国大力推进城市人口归农归村,这与我国近几年积极推进的返乡入乡创业创新极为相似,其发展动向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量化研究了韩国归农归村的发展动向,包括人口规模、年龄结构、老龄化程度、兼业比重等的变化趋势;同时分析了我国返乡入乡创业创新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从理性看待返乡入乡的阶段性以及对乡村人口回归的作用、做好返乡入乡人员统计与跟踪调查、出台针对青年返乡入乡的鼓励政策、大力发展农村融合产业、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对我国推进返乡入乡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目的 促进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仍然在农村,文章旨在探讨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户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与效应。方法 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首先从经济水平、精神富裕和生活质量等5个维度对农户共同富裕水平进行了测度,然后检验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户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并进一步讨论了劳动力流动范围和就业稳定性对农户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 (1)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显著促进了农户共同富裕,在通过采用有序响应模型Ologit和倾向值匹配(PSM)方法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2)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范围来看,县域内的流动对农户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最大,而跨省流动的促进效应最小。(3)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稳定性来看,稳定就业对农户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大于非稳定就业。结论 要加快推进县域城镇化发展,完善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稳定性,确保其在教育、医疗和社保等方面的同等待遇,真正实现农村转移人口的城市社会融合,从而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6.
农业要闻     
《农家致富顾问》2021,(7):10-11
三部门联合召开全国推动返乡入乡人员创业就业工作视频会近日,农业农村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全国妇联联合召开全国推动返乡人乡人员创业就业工作视频会。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全国两会精神,做好返乡人乡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和农村妇女等“四支队伍”创业就业重点工作,确保“十四五”返乡人乡创业就业开好局、起好步。  相似文献   

7.
《农家致富顾问》2009,(12):52-52
江西省是劳务输出大省。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大批农民工返乡,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扶持一人创业,能带动多人就业。为此,江西省积极采取措施降低小额贷款门槛,在全省范围内打造10个返乡农民工创业园,扶持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8.
返乡入乡创业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现代农业、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保障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文章结合实地调研,针对返乡入乡创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完善相关政策、创新金融扶持、优化创业环境、加强创业培训等对策建议,推动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4月8日,国家发改委印发《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其中提到,鼓励各地制定人才加入乡村制度细则,允许入乡就业创业人员在原籍地或就业创业地落户并享有相关权益,探索以投资入股、合作等多种方式吸收人才入乡。联系到此前广为关注的山东户籍新政,"允许符合条件的入乡返乡创业就业的高校学生、退伍军人,以及拥有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原进城落户农村人口回农村落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云南省地形起伏度大,立体气候资源丰富,高原特色农业优势明显,测度其农业生态效率,并从农业生产条件、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环境3个维度选取10个驱动因子分析其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程度。方法 文章运用超效率的SBM模型,基于2008—2018年云南省129个县(市、区)农业面板数据,测度县域农业生态效率,结合空间自相关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对云南省县域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 (1)云南省县域农业生态效率整体处于中等效率水平,但呈波动下降趋势;空间上呈东西部、南北部相对高、中部低的“U”型分布格局,且东西差异大于南北差异。(2)从全局空间自相关来看,云南省县域农业生效率正相关和波动性空间集聚特征显著;从局部空间自相关来看,农业生态效率空间正相关的县域数量在逐年递减,集聚性呈下降趋势。农业生态效率高高(HH)集聚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北部及南部,向邻接县域扩散的趋势明显;低低(LL)集聚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中部和东南部。(3)从影响因素看,社会经济因素仍是目前农业生态效率主要影响因素,但其作用强度不断下降,自然环境因素特别是地形起伏度解释力不断上升,不同驱动因子对其空间分异的影响差异明显,且驱动因子交互作用会增强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分异。结论 云南省县域农业生态效率时空分异显著,社会经济因素是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地形起伏度、降水等自然生态环境因素对农业生态效率影响程度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1.
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利用鄂皖大别山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实地调查数据,并将其分为县城和乡村两个类别,分别分析经营能力、融资行为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在县城还是乡村创业,经营能力中的管理能力、销售能力以及融资行为中的融资可获得性对创业短期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但融资行为中的实际融资渠道对创业短期绩效影响不显著;经营能力、融资行为对创业长期绩效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相较于乡村,在县城创业,提高管理能力对创业绩效作用更大,且适当增加负债有利于创业长期绩效;相较于县城,在乡村创业,提高销售能力更有利于创业绩效,且降低负债有利于创业短期绩效。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政府支持力度等对创业绩效的影响也有差异。同时,融资行为在不同类别的经营能力与返乡农民工创业绩效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2.
在对福建省永安市和尤溪县、江西省奉新县和宜丰县、浙江省临安县和余杭县六地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个体特征(自主性和成就动机)和环境认知特征(资源获取预期、创业回馈和与非农就业比较认知)对林农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结果证实:林农的成就动机、自主性、资源获取预期和与非农就业比较认知对其创业意向具有显著性影响,而创业回馈对林农创业意向没有显著性影响。针对调查研究结果,从政策内容制定、政策宣传、林区教育、专家辅导等方面给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城乡迁移已成为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转型中的重要现象和组成部分。本文在土地权益二分为资源禀赋性权益和社会保障性权益的基础上,将土地权益及其社会保险效应纳入经典的Todaro模型进行中国化改进,利用南京市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后认为,土地权益尤其是土地保障机制的发挥影响着农民工的城乡决策,只要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对农民工仍起作用,户籍、城镇社会保障仍是其市民化的制度障碍,面向农民工市民化的土地退出机制设计就需受此约束而不应贸然推进。  相似文献   

14.
信贷约束和新生代农民工创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兴旺的内源式发展需要充分挖掘并发挥广大农民的企业家精神。本文基于江西省1028位新生代农民工的微观数据,采取直接诱导法甄别了样本的信贷约束及其类型,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实证检验了信贷约束对创业的影响,并利用马氏匹配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约59%的样本受到信贷约束,信贷约束会降低创业概率约16%,缓解信贷约束能使样本的创业比例提高约10%。分样本回归的研究结果表明,部分数量型和成本型信贷约束对创业的负向影响相对更大,高财富组的信贷约束对创业的负向影响更大。因此,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创业不仅要积极改善其融资环境,还要实施科学的信贷政策瞄准机制。  相似文献   

15.
Human capital raises rural incomes, but this effect is swamped by higher returns to human capital in urban markets. This leads to "brain drain" from rural areas. Populations grow more rapidly in rural counties that have a diversified employment base. Farm population grows faster (or declines more slowly) in counties with relatively high farm income, and nonfarm populations grow faster in counties with relatively high nonfarm income. However, higher farm incomes lead to slower nonfarm population growth and vice versa. Rural county government services financed by local taxes or debt have neutral or negative effects on population growth.  相似文献   

16.
陈文标 《林业经济》2012,(6):113-115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民增收,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是农民创业。根据农民创业和企业家精神理论,指出了农民创业的关键在于创业机会的识别,为此,我们根据农民创业过程中对农民企业家主动性搜索和发现创业机会、结合企业家个人特征识别创业机会、企业家利用创新的企业家精神把握创业机会构建了一个模型,为探索农民创业途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民参与,农民工作为农民群体的一部分,分析其迁移决策的形成机制并给予合理的行为引导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现实需要。方法 文章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建立农民工迁移决策分析框架,结合实地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剖析农民工迁移决策的形成过程与各节点关键影响因素。结果 (1)反映社会压力的主观规范与反映农民工自身喜好程度的行为态度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反映农民工迁移阻碍的知觉行为控制与主观规范、行为态度之间影响较弱,农民工迁移意愿主要受行为态度与知觉行为控制影响。(2)来自农村社会的意见是农民工迁移决策过程中社会压力的主要来源,经济与福利因素是影响农民工行为态度的主要因素,而工作信息传导不畅、城镇生活保障缺失等则是农民工迁移的主要障碍。结论 未来应以产业布局为抓手,充分发挥各级政府与村委会的影响作用,对农民工迁移行为进行合理引导。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意向选择问题研究是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该文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农村劳动力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其当前就业意向性选择为切入点,对影响农村劳动力当前就业意向的不同偏好因素进行分析,对其相关特征变量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并采用多元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山区农村劳动力当前就业意向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农村劳动力素质总体上优于农村女性劳动力,两者平均年龄仍较高,男性农村劳动力更倾向于外出务工或经商就业,但总体收入仍不理想。务农就业意向的农村劳动力与务工、自主创业或经商就业意向的农村劳动力相比,在年龄、耕地、收入等变量方面存在显著劣势差异。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家庭禀赋和所在村劳动力人口数等变量对其不同的就业意向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和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措施之一,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提供了际遇。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展开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外部环境的综合评价。[方法]基于人口省内流动的前提条件,依据“就地就近就业”的基本原则,即承认外部资源在局部范围内可共享,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探索外部环境在县域、市域和省域三级尺度下的空间关联变化,剖析农民工的潜在流动趋势,运用地理加权回归解释各类型因子影响程度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外部环境随尺度增大,集聚程度减弱,局部关联性增强; 基本形成以郑州、开封和洛阳东西一线的两个内向引力区和豫南地区的两个外向扩散区。经济、生活、劳动力和基础设施4类制约因素影响程度空间分异特征明显。[结论]为省域层面和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县外部环境分类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贵州、广西4个生态帮扶重点县脱贫人口的调查,识别出返贫风险影响因素,深度剖析返贫风险作用机理,全方位为返贫治理提供方向。方法 文章基于脆弱性理论和事故链理论,使用Logistic回归和决策树模型综合判断返贫风险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回归分析结果和树形图分析该地区返贫风险生成的作用机理。结果 研究共识别出12个显著影响因素,其中生态帮扶、生态护林员政策是生态帮扶重点县地区特有的影响因素。结论 (1)自然环境问题是诱发石漠化地区农户返贫风险的最直接因素,(2)政策保障对劳动力部分或全部丧失的人群具有重要意义,(3)发展动力是阻断返贫的关键因素,(4)生态护林员政策对有自身发展动力且生态保护意识强的农户更有效,(5)帮扶措施是阻断返贫的有力工具,其中外出务工在阻断返贫风险传导上较其他帮扶措施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