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利用2010-2017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面板数据,分析不同技术来源对各所有制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进一步考察各所有制企业对外源性技术来源的吸收效率。结果发现,不同技术来源对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所有制不同而呈现显著差异。其中,国外技术引进对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国有企业没有显著影响;国内技术购买对民营企业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其它类型企业没有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作用,对民营企业没有显著影响;自主研发显著促进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而对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没有显著促进作用。考察吸收效率发现,不同所有制企业对各种来源技术吸收效率整体较低且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
根据2005-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基尼系数估算全国装备制造业集聚水平;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 SBM 模型测度全国装备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构建门槛面板模型,实证检验装备制造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 全国装备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但地区差异明显;装备制造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呈显著的N型关系,具有双重门槛效应;东部、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呈递增的正向非线性影响,中部地区装备制造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呈先降后升态势,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呈倒N型关系;研发投入强度、能源消耗与装备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显著正相关,城市化水平、环境规制与装备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显著负相关。提高装备制造业发展质量,应增加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装备制造业集聚化、绿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我国法律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织模式缺乏相应的规制,导致实践中联盟呈现出目标短期化、规模难以大型化的特点,影响了通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以提升其整体技术水平的目标。以法律表现形式为切入点分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组织模式,从联盟的稳定性和制度效力等方面对比两类组织模式的优缺点,探求适合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组织模式,并提出具体的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2013—2017年中国高端制造业发生的技术并购事件为对象,展开技术并购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间关联关系、技术吸收能力和目标企业绝对知识规模对技术并购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并购双方相对知识规模和上市时长对技术并购企业创新绩效有负向影响;企业间关联关系、技术吸收能力会弱化并购双方相对知识规模对企业创新绩效的负向影响。基于此,建议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可以通过技术并购开展创新活动;在并购中,并购企业要根据自身技术吸收能力选择绝对知识规模合适的目标企业;继续提高研发投入强度,增强并购后的技术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研究校企合作对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将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划分为产品创新绩效和流程创新绩效,使用世界银行最新的中国制造业企业调查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探究校企合作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校企合作对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其对产品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大于其对流程创新绩效的影响;企业的校企合作行为具有“自选择”特征,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能够有效克服样本选择偏差问题,得出更为可靠的估计结果。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校企合作对不同规模、年龄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探讨了产业融合对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以及网络中心性和网络异质性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基于2006—2015年省际装备制造7个子行业面板数据,采用ISCNFI指数测度模型和基于产出距离函数的超越对数前沿分析方法,分别测度装备制造业产业融合程度及创新效率变化情况,进而利用面板回归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产业融合程度与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即随着产业融合程度提升,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网络中心性强化了产业融合对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而网络异质性削弱了产业融合对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7.
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中国制造业,面临国内发展条件与国际市场环境变化的叠加影响,突破口在于准确把握创新投入、本地市场效应对制造业发展质量的差异化影响与作用机制。文章选取200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分析方法加以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创新投入方面,研发强度与人力资本效应的作用具有不确定性,人力资本效应可以强化研发强度的促进作用,但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本地市场效应在规模与结构维度都显著正向促进制造业发展质量提升,但结构失衡弱化规模效应的正向影响。因此,应根据发展阶段特征、区域异质性制定差异化指导政策。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测算制造业与服务业在投入和产出两个环节的融合度,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引入平方项,研究产业融合对制造业发展的实际影响。研究发现:(1)在总体上,投入和产出两个环节的产业融合对于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均呈现出显著的U型特征。(2)在区分所有制和地区因素后,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产出环节表现出异质性,产出融合对国有企业发展的影响表现为显著的U型关系,而对民营企业的影响不显著;东中西部企业在投入环节表现出异质性,投入融合对东部地区企业发展的影响表现为显著的U型关系,对中部企业的影响不显著,对西部企业则为显著的负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空间计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桂黄宝 《经济地理》2014,(6):100-107
首先采用DEA-Malmquist创新效率指数测度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空间计量面板模型,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研究表明:①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处于倒退状态;②地理邻近性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③从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影响因素来看,企业规模和劳动力两因素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外开放水平具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资本投入具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工业化进程、政府支持程度及当地科技水平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财政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相关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17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多重回归分析方法,研究财政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补助对专利授权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有一定影响;税费返还的补贴方式对于企业的专利授权数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于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影响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财政补贴对于不同企业规模有着异质性的影响。采用财政补贴对滞后一阶专利授权回归以及替换创新绩效这两种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论稳健。最后,从加大政府补助和税费返还的力度、对不同规模的企业采用差异化的财税政策两个方面,提出提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水平和改善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邵云飞  杜欣  尹守军 《技术经济》2011,30(10):10-15,44
根据装备制造型企业的特征,分析了其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探索了影响其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即技术创新战略、技术能力、人才机制以及所属的产业集群环境。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典型的装备制造型企业——"东汽"进行案例研究,分析了上述四个因素是如何促进其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  相似文献   

12.
发展智能制造是世界上发达国家或地区制造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通过分析智能制造特征和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升级过程,提出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发展影响因素理论模型,运用中国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实证数据对理论模型及相关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国家政策、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建设、集成互联、数字化转型等因素正向影响智能制造发展。从技术创新、政策制定、信息技术等方面提出提高智能制造能力的建议,为促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4—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面板数据,系统考察创新人员流动和创新资本流动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效应及政府创新偏好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创新人员流动和创新资本流动均对制造业高级化、合理化有显著积极作用。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创新人员流动和创新资本流动通过提升创新能力间接推动制造业高级化、合理化;政府创新偏好在创新资本流动与制造业高级化、合理化以及创新人员流动与制造业高级化之间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但对创新人员流动与制造业合理化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在两类创新要素流动推动制造业升级过程中,政府创新偏好的调节作用呈现非线性特征。结论对引导创新要素合理流动,推动制造业高级化、合理化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揭示长江经济带11省市科技创新效率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基于PCA-SE-DEA组合模型,对全国和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度,重点对长江经济带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收敛性检验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江上中下游省市科技创新效率的地区差异呈逐步扩大趋势;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较低省市的追赶效应尚不明显;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最为显著。由此提出,长江经济带需要统筹协调,建立协同协作机制,构建全流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提高整体科技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4—2020年中国11大军工集团财务报表数据,从企业微观角度出发,运用LP方法计算国防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样本期内,我国国防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其增长率高于制造业整体水平但低于高技术产业增速,说明国防工业技术进步比较明显,但进步速率还不够高;各细分军工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较大差异,电子工业和船舶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值比其它军工行业高。收敛性分析表明,国防工业中,全要素生产率较低企业对较高企业具有追赶效应。建议军工行业必须转变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发展质量;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重点扶持技术发展相对缓慢的行业,促进军工行业协调发展;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促进先进民用技术转军用。  相似文献   

16.
逆向外包作为发展中国家嵌入全球价值链高端的一种新兴战略行为正逐渐兴起。以2012—2016年发生逆向外包行为的中国半导体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涵盖创新产出、创新投入和影响因素的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分析逆向外包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强度与方向。研究发现,逆向外包行为可显著增加半导体企业专利申请授权量,而对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则产生抑制作用,这两种实证结果综合印证了中国半导体产业逆向外包战略驱动论假说;逆向外包对半导体企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负面影响主要来自于并购海外相关公司,表明逆向并购具有高经营风险和高研发创新效率的双重现实特征;创新效率影响因素中,员工学历占比、技术学习能力和产业链完善性对专利申请授权量具有正向影响,而全球市场份额和政策支持力度虽促进企业盈利增长,但对专利申请授权量具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