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研究目的:解决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面临的国土空间要素难以快速感测、多源异构大数据难以系统管理、多主体应用诉求难以得到全面支撑等诸多难题。研究方法:系统分析规划管控要素,明确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架构;建立"上下联动、横向贯通"的国土空间规划大数据分布式管理模式;通过规则与学习的混合决策,建立未知世界认知模型。研究结果:面向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立了要素全面、内容完整、动态适应、实时更新的规划大数据集体系,提出了数据联动贯通、信息无损传输、情势动态推演的国土空间规划大数据云控平台架构。研究结论:规划数据库是推动国土空间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国土空间优化的基础,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的有序建设、科学管理和精准应用是实现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源泉。  相似文献   

3.
从卫兵 《中国农史》2007,26(3):80-87
近代张謇第一个在中国兴办具有现代化意义的大农业。为了实现其发展经济、利民兴邦的的宏伟蓝图,在兴垦过程中他学习和借鉴国外的经验,开拓性地创造了佃农"顶首"和劳力投资等方式,并采用股份制来解决通海垦牧公司的资金问题,同时建立金融组织来推动公司资本筹集。张謇最早提出自办"公私兼营"的农业银行的主张,他创办了多个为农垦事业服务的外汇银行、投资银行、商业银行,以大手笔实现了农业资本的现代化运作。这是他对中国现代化农业发韧阶段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泽州县是农业大县,农业资源丰富,如何开发和利用好这一优势,对于建设泽州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大和深远的意义。从农业资源的角度出发,对泽州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加快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王耕今一、土地资源,绚丽多姿我国国土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地形复杂,其中山地占33.3%,高原占26%,盆地占18.8%,平原占12%,丘陵占9.9%。在这些不同的地形中分布着7%的耕地,12.7%的林地,29.8...  相似文献   

6.
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主任张巧玲同志在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4年5月18日)同志们:刚才洪绂曾副部长就新形势下农业资源区划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职能和任务以及如何加强这项工作作了非常重要的讲话,请大家认真研究讨论,领会精神。  相似文献   

7.
“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展览”于1979年开始筹备,1980年完成。以后不断进行充实、修改,1983年1O月正式开馆。这个展览是由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组织的,中央7个部、委,30多个科研、教学单位参加的,农业展览馆具体编排、设计、施工完成的。 展览分农业自然资源、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生态平衡和综合农业区划四大部分。在展出的同时,还编写了24万字的《全国农业资源和区划展览资料》近2万册,寄发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做好政务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发挥政务数据的应用价值,文章探讨通过建设农业农村时空数据服务平台,实现农业农村政务信息资源汇聚、治理、可视化上图及应用,为农业农村政务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重要的参考借鉴。[方法]以农业农村政务数据为基础,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数据汇聚、时空化治理、可视化上图及业务应用的建设思路,总结了平台建设成效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结果]通过有效的数据汇集和时空化治理,解决了数据资源汇集和数据标准化问题;通过可视化上图及服务应用,有效支撑了业务单位对数据的应用需求,将数据和服务可视化、在线化;经过探索实践,形成了聚数、看数和用数的工具,为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和数据利用提供可复制的工具化手段。[结论]政务数据是各部门较为重要的信息资源,通过农业农村时空数据服务平台的建设为政务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探索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路线,为国家省级农业农村政务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经验借鉴和工具参考。  相似文献   

9.
1994年面对机构改革的艰巨任务,全国农业资源区划系统广大干部发扬艰苦进取、积极开拓、苦干实干的精神,完成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大批成果,1995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农业资源区划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努力开拓,全力推进资源区划职能尽快落实到位,根据这一基本思路,布署了1995年农业资源区划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0.
国家计委农业区划局、农牧渔业部土地管理局、国家测绘局于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十七日至二十五日在长沙联合召开了“全国农业用图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农业区划办、农业厅(局)、测绘局(处)以及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和技术人员近二百人。会议认真总结交流了近几年来测绘部门与农业部门、农业区划部门密切配合,搞好土地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农业科技资源是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现代农业也迫切需要将农业科技资源与农业经济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文章以研究农业科技资源与农业经济的关系为出发点,首先分析经济视角下农业的发展模式,了解到农业是温室气体的排放源之一,因此采用低耗能、低排放和零污染的发展模式对农业经济发展进行改造,实现农业的生产离不开科技资源,引用高科技技术、设备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其次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评价研究,从农业科技授予专利数量、农业新品种的数量以及农业科技论文数量等角度阐述科技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及影响力,指出其为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先决条件,为实现农业化发展、改善农业发展结构提供科技保障。  相似文献   

12.
加入WTO后河北农业资源利用态势及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择"加入WTO后河北农业资源利用态势及效率分析"为题,意在进一步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方法]以河北省农业资源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比值分析和历史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2001~2015年的河北农业资源利用态势及耕地资源、水资源以及化肥资源等主要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从2001年底加入WTO到2015年的14年间,河北省耕地面积和作物播种面积都有不同程度减少,但粮食总产量基本保持增长态势,种植业产值更是大幅增长;耕地资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2)农业用水量和农田灌溉用水量基本上都呈逐年下降态势,水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3)化肥施用总量逐年增长,在化肥施用结构中,氮肥和磷肥所占比例逐年减小,钾肥和复合肥所占比例逐年提升;化肥利用效率逐年提高。[结论]2001~2015年,河北省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农业资源利用呈现出"资源节约,效率提高"的运行态势。但河北省农业资源禀赋有限,珍惜并保护好耕地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控制并科学施用化肥,仍将是保障河北农业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期主题。  相似文献   

13.
农业资源管理研究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农业资源管理是人们为了保障资源处于良好状态和提高资源整体利用效率,实现资源永续利用,运用所掌握的知识,通过运用科技、经济、政策、法律等有效手段,对农业资源及农业资源利用过程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农业资源管理研究的宗旨是为提升我国农业资源管理水平提供科技支撑。我国农业资源管理研究发生了四大转移,展望未来,农业资源管理研究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洞庭湖区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自然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洞庭湖区农业自然资源丰富,气候,土地,生物等资源条件优越,但限制条件明显,重视资源管理,完善生态结构,搞好农田建设,防治水土流失,发展生态农业,是保证该区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5.
生态足迹是一种从生态学角度来衡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通过生态足迹需求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进行比较来定量的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目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以便对未来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和建议。生态足迹模型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量测度标尺,主要反映人类开发利用农业资源的强度。研究采取宏观形势分析与微观数理模型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式,以生态足迹模型为评价手段,通过对2000~2013年山东省农业资源开发强度和生态系统承载力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山东省人均生态赤字由2000年的3.662 2hm2/人增至2013年的7.709 4hm2/人,而2013年生态赤字率更是高达1709%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讨论分析了山东省严重生态赤字产生的原因主要为5点:一是人口的大量增加,从1980年到2013年,山东省人口增加了近2 500万;二是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镇化与农业生产相互争地的矛盾日益突出;三是耕作制度的改变、重用轻养和环境污染等造成地力、肥力下降迅速;四是水资源匮乏的加剧与地下水污染加重并存;五是人类活动干扰和环境污染加剧等因素导致自然生态系统的失衡加剧。由此提出应对措施,要改变山东省目前面临的生态状况,推进山东省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尊重自然发展规律,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硬性约束条件,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立合理有序的五化同步发展步骤,建立健全法制约束机制,以五化协同为最终目标,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新疆坎儿井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效用,以期更好地指导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达到促进区域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方法]文章以新疆坎儿井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为例,分析其资源特征、资源保护及开发现状;采用AHP分析法分析坎儿井农业遗产资源旅游效用,基于上述分析并结合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需求,提出优化其农业遗产资源保护及开发的规划、模式及策略。[结果]坎儿井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中主体旅游资源坎儿井工程(B_1)、辅助旅游资源农业文化资源(B_2)、客源与市场特征(B_3)和外部因素特征(B_4)的权重分别是0.43、0.22、0.10和0.06。[结论]在比较其生态价值、环保价值、旅游价值的基础上,发现在稳固生态价值与环保价值的同时,挖掘新疆坎儿井的旅游价值是实现农业文化遗产有效保护的最佳途径;主体旅游资源坎儿井工程和辅助旅游资源农业文化资源为坎儿井农业遗产资源旅游带来良好的经济收益,而客源与市场特征和外部因素特征权重最低,说明这两个因素是导致旅游效益权重低的主要原因;农业遗产资源旅游的保护和开发两者互惠共赢,但必须建立在重视农业遗产资源的保护及其宣传保护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基于乡村振兴的河北省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展开评价,为区域农业发展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将有利于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法]从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接受性和生态可持续性3个方面构建了河北省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和加权综合法测算了2007—2016年全省及11个地级市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并探究了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接受性和生态可持续性之间的协调度。在此基础上,采用DEA模型中的CCR模型和BCC模型探讨了全省农业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结果](1)2007—2016年河北省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综合评价分值呈平稳增长趋势,由2007年的0315提高到2016年的0498。2007—2012年,农业资源利用的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接受性和生态可持续性发展之间的协调度呈现递增趋势,由0760提高到0935。2012—2016年,协调度呈现递减趋势,由0909降低到0838。(2)2007—2016年河北省各市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评价分值整体呈递增趋势,但地区间存在差异。整体看来,唐山市的评价分值明显高于其他各地市,其次为廊坊市和石家庄市,邢台市的综合评价分值较低。(3)2007—2016年,河北省农业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变化趋势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2007—2012年,综合效率小于095,处于较低的水平。2013—2016年,综合效率大于095,处于较高的水平。大部分年份存在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从业人员、农用地面积和化肥施用量投入过多,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产出不足的现象。[结论]河北省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虽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今后更应注重经济、社会和生态之间的协调性,推动农业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向更高水平发展。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效率的提升主要是依靠生产规模的优化配置,技术创新发挥的作用较小,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亟待进一步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江苏省耕地资源在数量、质量两方面的历年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对该省耕地资源存在的数量减少、质量恶化的原因和实现其可持续利用的建议和对策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农业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维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主导作用。评估湖北省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为今后统筹资源利用和社会经济协调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采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2009—2015年湖北省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容量及生态赤字,分析了该省各土地利用类型的人均生态足迹组分变化和各项农业生物资源和能源资源的开发状况,对资源开发总体形势展开了评价。[结果] 2009—2013年湖北省人均生态足迹逐年递增,2014和2015年明显降低,但人均生态足迹远高于人均生态容量。能源用地、建筑用地和草地构成了湖北省人均生态足迹的主体,且开发强度呈上升趋势。其中,玉米、小麦、稻谷、蔬菜以及各类畜产品和水产品,部分能源资源的开发强度增强。[结论]湖北省对农业资源的开发已超过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严重威胁到生态系统的稳态,土地资源的承载力面临较大压力。全省需要从改变消费和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类型,合理布局土地利用规划,发展高效农业资源利用模式等方面入手,提高农业资源的开发效率,降低人均生态足迹,维持生态容量。保证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生态旅游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农业能否持续发展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影响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资源,因此探讨分析资源的利用情况对于促进农业及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鉴于四川省农业资源的特点,构建合理的四川省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评价。[结果]四川省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最终得分为62.79,在可持续性利用很好得分范围内;权重结果显示准则层中6个指标的大小依次为水资源(0.284 1)经济资源(0.257 4)生物资源(0.172 6)社会资源(0.168 4)土地资源(0.067 1)环境资源(0.050 4),其中水资源和经济资源对四川省可持续利用的贡献较大。[结论]四川省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水平潜力较大,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应综合考虑土地资源的监管、环境资源保护以及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互相促进,协调发展,从而保持并促进四川省农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