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复杂产品系统在产业发展中处于战略性地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创新理论的新兴分支,我国对于复杂产品系统自主创新能力动态演化机制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相关机制进行了细致分析,对于提升我国复杂产品系统的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详细讨论了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服务体系构建,并在此服务体系下,分析了在镇江市进一步发展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复杂产品系统的特征,设计创新过程中集成能力的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网络层次分析理论分析评估影响因素各层次间及同一层元素间的依赖与反馈关系,建立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应用super decision软件计算指标的影响权重,为提高复杂产品系统创新集成能力提供一种定量化的决策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工业化浪潮的持续推进,工业技术日益复杂化和系统化,复杂技术和复杂产品系统对经济增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后发国家而言,要实现经济上对发达国家的赶超,首先要进行复杂技术和复杂产品系统的追赶。以我国高铁技术的追赶过程和路径为例,认为复杂产品系统的技术追赶必须以动态比较优势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政策支持作用,结合我国的实际科研、技术、资本等要素条件,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择一些复杂产品系统领域,进行技术追赶。  相似文献   

5.
企业动态能力是指为了适应外部快速变化的环境而用于融合、建立和重整企业内外资质的能力。复杂环境使动态能力的重要性得到特别强调,其不稳定性的提高使动态能力的内涵呈现出新特色。经验数据表明,不同变革程度的外部环境下,动态能力将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内涵。因此,结合复杂环境的特点,探讨该环境下动态能力所呈现的新内涵,将有助于构建动态能力的系统结构体系,掌握动态能力通过融合组织功能资质来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认为复杂产品系统集成商构建其市场控制力需要面对3个要素——政府、竞争者和客户,据此构建了由应对政府能力、应对竞争者能力和应对客户能力构成的复杂产品系统集成商市场控制力模型。通过分析模型得出:企业根据自身的经验判断和估计针对3种能力设置的资源分配比例是影响其市场控制力的关键;复杂产品系统制造企业的所有制形式、高管社会资本和市场结构特征等因素会影响企业获取3种能力的难易程度,企业在这些因素上的不同导致企业的市场控制力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核工程)案例,提出一种以企业架构能力引领的复杂产品系统产业链协同创新模式。广核工程基于自身架构能力,从技术、管理和组织等多个维度与产业链相关主体展开协同创新,有效掌控产业链,并显著提升了整个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实现了由政府主导转变为核心企业引领的后发追赶。对国内其它基础薄弱、产业配套能力和创新能力差的复杂产品系统行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复杂产品系统的技术创新及其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复杂产品系统在当今的经济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创新过程也就成为技术创新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探讨了复杂产品系统的定义、内涵,总结了复杂产品系统的特征,概括了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关键风险因素,并分析了复杂产品系统的技术创新过程,最后得出了进行创新风险管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回顾了项目治理理论,并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识别复杂产品系统项目的利益相关者,进而对4个典型的复杂产品系统项目的合同签订过程、团队组建、外部环境和项目效益等进行剖析,从中析出具有一般性的复杂产品系统项目的治理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复杂产品系统项目治理模型是由内部治理、外部治理和环境治理组成的,是反映利益相关者的责权划分、参与方式及项目沟通协调的综合治理模型。提出:内部治理反映项目核心利益相关者的领导力;外部治理反映契约关系的作用;环境治理是项目各利益相关者权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突发事件呈多发态势,亟需由强有力应急科技系统支撑的应急产业作为保障。基于应急科技系统的复杂性特征,从四大主体属性及三大体系架构出发,对应急科技系统复杂属性进行分析。通过对我国应急科技系统发展历程进行梳理,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刺激反应模型、回声模型、涌现模型,以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为例研究应急科技系统发展机制,提出应急科技进步促进应急产业长效发展的实践启示。研究发现,应急科技系统具有复杂适应系统的7个特征,是典型的复杂适应系统;在应急科技系统中,政府、事业单位、应急企业等主体通过自适应行为不断积累经验并革新内部模型;应急科技系统发展遵循复杂适应系统刺激反应机制、资源交互机制、受限生成机制;应急科技系统发展历程表明,其存在并遵循上述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1.
区域科技基础设施体系是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条件和支撑力量。借鉴现有研究成果,从狭义和广义角度对科技基础设施的内涵进行辨析,提出狭义投入角度和广义功能角度的区域科技基础设施体系框架;以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典型代表江苏省为例,基于广义角度分析江苏省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现状,找出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十四五”时期江苏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建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15年我国开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关于这种实验主义创新治理能否转化为实际治理效能,其对中国特色创新体系建设的推动效果如何,目前鲜有文献从实证角度进行研究。基于2011—2019年我国内地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运用分组分析法考察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科技体制改革对知识创新体系中高校与研发机构相互提升的促进作用显著;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了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对高校、研发机构等知识创新体系创新绩效提升的拉动作用;高校和研发机构等知识创新体系主体供给侧投入增加,未对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产生促进作用;高校、研发机构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的边际产出低于企业。  相似文献   

13.
中美两国拥有迥然不同的国家科技决策体系,其差异具体体现在国家、部委和项目3个决策层面。基于宏观视角比较研究了中美国家科技计划决策体系,从两国科技计划决策体系总体特征、决策层面、决策过程、决策环境入手,剖析中美国家科技计划决策过程背后的逻辑。结果发现,美国科技决策体系为典型的"自下而上"式决策结构,上层决策主体多元而分散,存在政治分肥;下层执行主体清晰,决策独立集中。中国则为"自上而下"式决策结构,上层主体明确,战略决策集中有效;下层执行主体分散,缺乏专业化管理。研究结论为决策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框架,加深了对中美科技决策的理解,有助于促进中美科技对话与交流。  相似文献   

14.
科技悬赏奖是指为解决某一特定领域难题而专门征集科技创新成果的一种非周期性奖励制度安排,其设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能否成功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关联性等特征。运用文本内容分析法,分析135项科技悬赏奖的设置特点,认为其在设置过程中有7大关键因素,即悬赏任务发布主体的权威性,参与悬赏的准入标准,参赛者动机与激励方式、风险及行为,解决悬赏难题所需运用知识的隐性程度,悬赏设计标准具体化程度,悬赏过程的可沟通反馈性,悬赏结束后技术成果的转化等,研究结论可为建立科学合理、运作高效的科学资助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