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千家万户小农仍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体,农户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决定了家庭内部资源的配置方向.对河南455户样本农民的调查显示,当前农户家庭资源的配置呈现出典型的非农化特征,农户经济行为表现为明显的"四化"趋势:粮食生产糊口化,非农经营主业化,留守劳力低质化,资金流向消费化.这表明我国未来的粮食安全存在着巨大危机.为应对"四化"趋势、保障粮食安全,本文提出了提高粮食比较效益、优化惠农政策、加快培育农业大户、提升留守劳力素质、吸收各方资金参与粮食生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交易费用经济学认为,组织的存在是为了节省交易费用.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的变迁正是为了缓和农产品流通中"小农户、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更好地协调和联接农业生产、加工及销售各环节,以节省交易费用.本文从交易费用与契约选择的角度,首先分析改革以来我国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三种主要组织形式,得出"公司 合作社 农户"和"专业合作社"两种契约关系较"公司 农户"要稳定,利于节省交易费用;然后进一步探讨"公司 合作社 农户"和"专业合作社"两种组织形式在不同行业中共存以及引起市场份额差异的根本原因,即资产专用程度的差异;最后归纳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3.
文章使用2008-2012年45户水稻种植小农家庭微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粮价预期如何影响小农种粮行为.文章通过使用面板联立方程估计了农地经营和水稻种植等因素与家庭收入之间的关系;使用二元选择模型考察了粮价管制场景下决定小农种粮意愿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目标价格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在货币收入最大化(支出压力最小化)的小农理性假设下,收入增加越快的家庭越倾向于减少水稻种植面积;目标价格的主要决定因素有家庭工资性收入、种粮雇工工资和家庭支出水平等.因此未来政府应关注小农的种粮意愿变化,重视小农家庭农业生产行为的转变趋向;构建和完善与小农行为选择相契合的粮食目标价格形成机制,尽可能减小由于小农集中放弃土地经营而对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详细阐释了"带动"一词的起源、发展和可能的结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产业化组织实现更好"带动"功能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还有进一步深化的空间,但是,企业对于农户的"带动"最终是无法完满的,因为汪洋大海般的承包制小农依然是被遗忘的角色,他们既不能被龙头企业带动,也很难被专业合作社带动.本文指出,解决"带动"问题的未来方案应该不是建立一个统一的组织模式,而是发展出多种组织形式共生共荣的农业产业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5.
小农经济改造与中国农村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小农经济有效性表示质疑的理论传统并非马克思主义所独有,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也长期存在.改造小农经济以适应国家现代化进程,是二者的共识.总体而言,1949年以来中国农业政策都或强或弱地体现了这一点.始于1978年的改革,似乎使中国农业一夜之间从"一大二公"的状态又回到了小农经济的分散经营状态,30年粮食产量的历史性突破创造了"小农的奇迹".然而要确保农业的持续性发展,则改造小农经济的目标和任务依然存在.在人地矛盾现状未发生根本变化和农业发展受市场风险冲击渐强的背景下,应当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对小农自愿、适度的联合保持开放和支持的姿态,使小农经济首先走向小而有效、小而不散,进而走出小农经济的陷阱.  相似文献   

6.
李怀  于晓媛 《经济学家》2023,(12):114-124
小农户组织化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以培育乡村内生发展动能为目标的系统治理工程。集体统摄下立足小农户本位的再组织化通过产权、关系与合约三重治理机制共同作用,反映了乡村发展的一般逻辑,有助于农业农村走向全面现代化。基于实践检验,发现了产权、关系和合约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互动机理,不仅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一般性分析框架,还有助于丰富和拓展马克思主义合作理论和治理理论。总之,“集体统摄+小农户本位”下国家资源嵌入与社会资本介入,有助于培育和增强乡村内生发展动能,助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韦伯和马克思均认为,小农家庭经营将被使用自由雇工的农业企业取代,传统乡村社会将瓦解和消亡.本文对华北地区耿店村近15年来社会经济变迁的研究发现,其发展逻辑与上述经典判断有诸多背离.市场经济的发展对耿店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农业从粮棉种植转型为温室大棚蔬菜生产.后者在市场上有更高的收益,并且可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而与此同时,小农家庭经营并没有被农业企业所取代,反而更加巩固,农户小资产所有者身份也得到加强.伴随着农业转型,村庄社会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村庄治理从以行政性事务为主转变为以向农户提供经济性服务为主;农户联合成立了一系列合作性经济组织,以稳定销售、协调生产、扩展产业链、实现“纵向一体化”.这些变化使传统的村庄更富凝聚力,而且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小农经营的内在弱点,使其可以更好的应对市场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央一号文件已经连续十一次关注"三农"问题,推进农业现代化成为中央聚焦"三农"的核心主题。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是推进农业现代化、保证粮食稳产增产、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撑。为分析影响农户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增长、农民增收贡献程度的大小,文章根据2000—2012年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农户农业机械化投资相关数据,对农户农业机械化投资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回归分析,表明户均农业机械投资在增加农民人均收入、亩均收益、农业产值、人均粮食产量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最后,文章提出增加农业机械投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免费"商业模式在过往的商业实践中已经有很多尝试,创造了诸多成功的商业案例.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免费"商业模式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也体现了其强大推广效果和影响力."免费"商业模式在互联网经济中的应用,对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造成了一定冲击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其的进一步思考.本文从"免费"商业模式的分类及特点入手,分析"免费"商业模式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具体实践对于"免费"商业模式尤其是互联网经济背景下的"免费"商业模式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浅析农业的"清洁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来看,农业污染不亚于工业污染.工业污染是"点状源"污染,而农业污染是"面状源"污染,这使之更难监测和控制.农业"清洁生产"问题实际上涉及到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三个关键性问题:一是对农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二是提高农业生产单位的经济效益问题;三是环境保护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问题.  相似文献   

11.
推进成都市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师》2019,(5)
现阶段小农分散经营仍然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成都市在土地改革、农业经营模式等方面具有先发优势,但是也存在规模化经营程度不够、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社会化服务功能发挥不充分等制约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的问题。结合成都实际,文章提出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产业融合发展、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人才培养力度一系列推进成都市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曾经热过一阵子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这个话题,自从1986年全国粮食出现“滑坡”后,便受到冷落,似乎粮食的减产,部分农民种田积极性的降低,无不与农村调整产业结构有关联,其实,经过实实在在的一番调查,结果并不是这样的。就拿我们隰县来说——从86年以来,在推行农业生产逐步趋向“小区域经济”的调整期,平均每年农业总产值增长1.4%,粮食总产量增长10.4%,食草牲畜饲养量增长1.7%,果品总产量增长24%,森林植被覆盖率提高1.2%。由此可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小区域经济,大大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进一步深化农村  相似文献   

13.
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流转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耕地流转规模小、比例低,相关法规制度不健全,农户耕地流转意愿低。应借鉴发达国家农地改革的做法,扩大土地养老功能,对流转土地达80%以上的农户参加养老保险,给予60%的保费补贴;对转出土地的农户按租期长短实行阶梯租金补助。对粮食种植大户按其种植规模进行差额补贴和奖励;向种粮大户提供低息贷款、免费供应良种,利用政策杠杆促使种粮成为体面的职业和挣钱的职业。加强耕地流转执法,严格监督农地农用,收回非粮化转出的耕地,剥夺撂荒农户的农地承包权。通过耕地流转,促进粮食生产走上规模化、现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丁学东 《资本市场》2002,(11):67-69
<正> 经过我国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的长期实践,大家已经形成一个共识,即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途径和必由之路。但是,我国农业产业化却遇到了不少难题,例如现有的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农户的程度低。全国2.4亿个农户中,由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的农户只占15%,绝大多数农户依然是一家一户面向市场。据1999年的统计资料,我国  相似文献   

15.
商品房价格的持续攀升使得"小产权房"以其绝对价格优势迅速获得购房者的青睐,然而由于<土地管理法>和<房地产管理法>相关规定的存在,使得"小产权房"在受到追捧的同时备受"违法超生"的诟病.其实.无论是站在实在法的角度观察,还是从法理的高度出发,"小产权房"的存在均具有合法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粮食直补政策是国家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是促进"三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4年实施以来,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在研究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观点。为了对粮食直补政策进行全面正确的评价,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一是粮食直补政策概念的界定;二是粮食直补政策实施的现状分析;三是完善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的思路;四是完善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的对策建议;五是粮食直补政策的改革取向。总的观点是,在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进行改革。改革的取向是,补贴对象向粮食主产区、农业经济合作社以及种粮大户、粮食生产企业、农业现代化进行转移。  相似文献   

17.
卞靖 《经济纵横》2019,(5):119-128
随着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提升,粮食安全保障层次已跨过"吃得饱"阶段,正从"吃得好"向"吃得健康、吃得安全"阶段迈进。在此过程中,农业大国之间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国内外各种利益诉求和矛盾相互交织,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将面临更加多元和复杂的风险挑战。未来15年,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改变立足国内、眼睛朝内的传统思维,以更加开放、更为积极、更具全球思维的方式,树立新粮食安全观,推动从数量型安全向质量型和能力型安全的战略转变。应客观认识未来可能出现的农业全产业链被外资挤压控制、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进一步凸显、国际化过程中外部挑战增多等新风险,借鉴国际经验,着力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增强参与全球农业治理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强化企业"走出去"和"运回来"的保障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与能力,从而全面掌握未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主动性,有效化解各类重大风险。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黑龙江省水稻生产为例,以实际调研数据,通过Logit模型对农户选择稻米质量安全技术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农户小规模经营下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机制与路径选择。提出在现有农户小规模经营下,必须加强产业化建设,促进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创新;进一步落实粮食补贴制度,走以工补农道路;加强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与推广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9.
以大学生为主的"新失业"群体正日益构成中国未来失业人口的主体部分,劳动力市场上的"新失业群体"就业问题正逐步成为主要矛盾.本文分析了新失业群体的现状、特点以及面临的各种心理问题和主要矛盾,以期为"新失业"群体对策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种植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粮食补贴政策旨在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本文通过构建嵌入补贴政策的农户种植决策行为理论模型,考察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粮食种植行为的影响,并利用安徽省17个地市421户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粮食补贴政策对激励农户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粮食补贴政策在动态趋势上表现出显著的"土地投入"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