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现有研究往往把辱虐管理视作一个单维概念,本文在严谨的理论分析基础上区分显性辱虐管理与隐性辱虐管理,剖析其对下属职场偏差行为的不同影响,并探讨绩效归因的调节作用。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来自237位企业员工的数据,使用层次回归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实证结果显示,显性辱虐管理对下属个体偏差行为有正向影响,绩效归因的调节效应不显著;显性辱虐管理对下属组织偏差行为有负向影响,绩效归因越强则该作用越强;隐性辱虐管理对下属个体偏差行为和组织偏差行为都有正向影响,绩效归因越强则这两个作用越弱。  相似文献   

2.
辱虐管理研究评述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破坏型领导的典型代表,辱虐管理近年来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梳理2000年以来的相关研究,在简要介绍辱虐管理的概念、本质与测量之后,详细归纳四大类理论视角之下的辱虐管理因果研究,并简单总结一些创新性的研究.通过对文献的系统梳理并跟踪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识别出现有研究不足,指出此议题在辱虐本质探讨、跨文化比较和应对措施等方面的发展前景,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娜 《中外企业家》2013,(8Z):90-91
基于中国组织情境,分析了辱虐管理对上下级冲突与员工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并引入了情绪智力因素探讨其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辱虐管理对上下级冲突和离职倾向显著正相关,员工的情绪智力对辱虐管理与上下级冲突和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问卷调查所得的243个配对样本的数据,探讨了辱虐管理对员工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机制,发现:辱虐管理与非伦理行为显著正相关;领导认同在辱虐管理与员工非伦理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职业伦理标准调节了领导认同在辱虐管理与员工非伦理行为间关系的中介效应,表现为职业伦理标准越低,领导认同的中介作用越强.结论:辱虐管理会通过破坏领导认同而导致员工非伦理行为的增多,而职业伦理标准会抑制领导认同对员工非伦理行为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
辱虐管理是指管理者持续表现出的敌意言语或非言语行为,但不包括身体接触.以往大量研究证实了辱虐管理的破坏性后果,因此,为了更好地预测和预防辱虐管理,近年来不少研究开始深入探讨辱虐管理的前因变量,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了推进学界更加全面和系统地认识辱虐管理的形成机制,本文从组织特征、工作特征、主管因素和下属因素四个方面,论述辱虐管理的影响因素,并概括了七种不同理论视角与解释逻辑,进一步解析了辱虐管理的产生机制.最后,文章提出了辱虐管理产生机制的整合模型,并讨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强制性公民行为是员工因感受到来自主体、客体及环境的压力,被迫表现出来的一种非自发性公民行为。它的出现将增加员工的工作压力和疲惫感,提高员工的离职意愿,降低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组织中常通过强制性说服、角色定义、刻意追求OCB三种辱虐型领导方式形成强制性公民行为。  相似文献   

7.
8.
服务破坏已成为服务业的普遍现象,但国内关于此类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本文研究以资源保存理论为基础,旨在调查辱虐管理对服务破坏的影响机理,考察情绪耗竭的中介作用,以及组织支持感对辱虐管理和情绪耗竭的调节作用。通过问卷和访谈法,对220份有效答卷进行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辱虐管理对服务破坏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情绪耗竭在两者之间起正向中介作用。当员工经历辱虐管理,情感资源会受到损耗,这促使员工做出服务破坏。另外,组织支持感也被证实对这一关系有调节作用,组织支持感能够帮助员工重获重要的资源,减轻了由于辱虐管理而产生的情绪耗竭,这对减少服务破坏行为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高权利距离、高集体主义的文化特点,从双因素理论出发,运用SEM模型及层次回归法,探究辱虐管理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机制及作用路径,并以265名金融机构员工及高校MBA班学员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辱虐管理对工作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员工工作满意度在辱虐管理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核心自我评价负向调节了辱虐管理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作用,即核心自我评价越高,辱虐管理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负面影响越高。企业可以通过开展领导力培训,完善信息反馈机制、制定奖惩制度降低辱虐管理行为的影响程度;管理者通过营造和谐、积极的工作氛围,对下属进行心理指导可以避免辱虐管理行为的产生;员工可以通过加强自我管理,多与人沟通或寻求心理咨询部门人员的帮助,减缓负面情绪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0.
已有研究普遍证实了辱虐管理对员工身心及工作绩效的严重危害。然而,员工会如何应对辱虐管理很少受到关注。本研究基于压力的认知评估理论探索员工以工作重塑应对上司辱虐管理的作用机制及边界条件。以453名员工为对象,研究结果显示:辱虐管理与挑战性评估呈U型关系,即较低或较高的辱虐管理都较容易引起下属的挑战性评估,观点采择加强了这种U型关系,进而影响到员工的工作重塑;辱虐管理与威胁性评估呈正相关,但威胁性评估在辱虐管理与工作重塑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观点采择在辱虐管理与威胁性评估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也不显著。本研究揭示了员工选择工作重塑应对领导辱虐管理的原因及条件,拓展了工作重塑的前因机制研究,并为组织如何基于辱虐管理的认知——评估视角指导员工的工作重塑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仅继承家族既有隐性知识不足以实现家族企业跨代发展,继承人还需引入并逆向传递异质性隐性知识,从而借助父辈权威打破企业成长边界.利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三个中国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案例,识别并检验了跨代转型创业视角下家族企业隐性知识的双向流动性及内在传递逻辑,归纳了隐性知识在代际传承过程中的双向传...  相似文献   

12.
家族企业中的文化与产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企业(Family Enterprise)是指为一个家族所有并控制的企业.从广义讲是指由家族成员所拥有的企业,强调的是家族对企业的所有权;从狭义讲则指企业不仅为家族成员所拥有,并且为其所控制.据美国一所家族企业学院的研究显示,约有70%的家族企业未能传到下一代,88%未能传到第三代,只有3%的家族企业在第四代及以后还在经营.麦肯锡咨询公司研究的结论是:家族企业中只有15%能延续三代以上.因此,依靠原有家族的力量,特别是经营决策的控制,对家族企业的生命周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现实竞争的激烈,如果单靠家族企业自己的力量,大多数会结束其企业短暂的生涯.本文通过分析企业文化的核心作用对家族企业产权变革的影响,从而使处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能良性和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陆与台湾债券市场在总体架构上相差不大,市场发展轨迹在许多方面也不谋而合,当前都面临着一些共同的发展中的问题。为此,本文根据对台湾债券市场实地考察的情况,通过对大陆与台湾债券市场的对比研究,试图归纳出台湾债券市场发展中的一些基本规律以及对大陆的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有鉴于家族企业的经营策略形成有别于一般企业的形成模式,本研究探讨台湾中小型家族企业经营策略之形成模式,利用观念性研究架构、专家问卷以及企业问卷的设计,量化并综合性讨论,归纳出台湾中小型家族企业的经营策略成功因素,为台湾家族企业经营策略提供新的思考,以便在市场机能与商业利益的引导下,研拟具体措施协助台湾中小型家族企业,成功融入不同的文化,以达到永续生存与成功获利的目的。本研究透过文献分析与实证分析结果的汇整,得出三个结论:独立自主的家族管理者是家族企业成功生存的关键;良好的内部凝聚力是家族企业经营的必要条件;良好的外部顾客关系是家族企业的成功要素。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wo major perspectives can be construed in the literature concerning the nature of family owned businesses (FOBs). The first implies that these enterprises hav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stewardship. FOB owners are said to care deeply about the long‐term prospects of the business, in large part because their family's fortune, reputation and future are at stake. Their stewardship is said to be manifested by unusual devotion to the continuity of the company, by more assiduous nurturing of a community of employees, and by seeking out closer connections with customers to sustain the business. The second perspective is less flattering. It proposes that FOBs are unusually subject to stagnation: they are said to face unique resource restrictions, embrace conservative strategies, eschew growth, and be doomed to short lives. This paper develops and examines the merits of the two perspectives, neither of which has been systematically articulated or researched. It does so in an empirical study of only small firms that are owned and managed by their founder. Within this sample, it compares firms that are FOBs, that is, family owned and managed, with non‐FOBs, that is, owned and managed by a founder with no other relative involved in the business. The findings show significant support for all three aspects of the stewardship perspective of FOBs, and no support for any elements of the stagnation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16.
华人社会盛行的诸子析产制是代际传承中分裂家族和家族企业的根本原因吗?本文通过剖析香港新鸿基地产控制权争夺事件的案例发现,在代际传承过程中分离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集中配置剩余控制权并未根本解决上述问题,原因在于这种产权安排造成了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不对称,甚至控制权反向控制剩余控制权的情况,在代际传承导致家族原有内部治理...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