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薇 《理论观察》2015,(3):122-123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理论,同时也是一种科学信仰.它不仅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规律,为社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鼓励着人类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本文试图从马克主义信仰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情感要素、马克思主义信仰对教师的感染力三个维度探索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路径,以解决当代大学生的信仰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民间化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障碍,提出了应对策略及实现路径。要完善实践主体;唤醒实践客体;强化实践中介。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分析大学生信仰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的路径:在生活中培养并实践大学生信仰教育;以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态度强化大学生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4.
信仰教育是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和灵魂,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是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渠道,应该从方向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上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及多渠道的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5.
云南边境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来自教育对象、学科发展、经济与意识形态等因素的诸多挑战。要解决当前存在的种种问题应当在坚持以人为本、物质与精神、理论与实践、统一与多元相结合的原则基础上,发挥云南精神的引领作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深度挖掘教育内容,构建多元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民间化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障碍,提出了应对策略及实现路径。要完善实践主体;唤醒实践客体;强化实践中介。  相似文献   

7.
由于西部民族地区有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历史传统、区域特点、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因素,因此,西部民族地区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路径上有其特殊性的一面。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推进西部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平台;协调各方利益是推进西部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内在动力;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是推进西部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基本途径;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推进西部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8.
西部民族地区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不协调发展严重制约了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统筹区域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寻找西部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确保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这是民族地区目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是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而带来的农村养老问题的有效办法,是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民族地区的新农保推行具有其特殊的经济、自然、社会和文化环境,文章试从政策宣传、财政支持、政策监督和制度完善等方面探索适合民族地区新农保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在多种因素影响下,一些大学生的信仰出现多元化、淡化、功利化倾向,高校有必要强化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应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努力塑造大学生的主流政治信仰;更新高校信仰教育理念,突出大学生教育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信仰。  相似文献   

11.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加强“90后”大学生法治信仰教育的主要路径是:实施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相结合的教育方式;采用案例教学法,普及法律基础知识;参观人民法院和监狱,提高法律敬畏意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德治促法治.  相似文献   

12.
曾咏辉 《黑河学刊》2011,(2):148-150
乌江流域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生态屏障区,需要我们从乌江流域生态环境状况和少数民族环境保护意识水平层面来充分认识加强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在环境教育中,要坚持经济理性与环境理性相结合、现代生态文明观与传统风俗习惯相结合的原则,以科学教育为突破口,以环境道德实践为中介,以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为落脚点。  相似文献   

13.
当今时代要求我们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展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马克思主义信仰客观虚幻,但不停留于虚幻,所以需要我们与学生实际结合,与大学生接受能力、思维方式、年龄特点结合;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同于实践,但要回应实践,所以需要我们适应网络化、信息化、多元化、全球化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4.
国家认同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国民意识,在社会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人们对于国家的认同、归属、承认等方面。在对大学生进行国家认同教育时,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环境以及文化传统的不同,导致了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国家认同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主要研究国家认同的内涵,国家认同的社会功能以及如何在民族地区进行国家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15.
西南地区作为民族地区,在公民意识教育过程中会因为社会成员的民族成分复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国外势力的干涉等因素难以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挑战,笔者对于这些具有地域性的挑战进行分析研究,探索优化该地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陈明  肖治涵 《中国西部》2023,(4):108-115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文章基于文旅融合发展产生的新形态,结合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对我国民族地区文旅融合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文旅融合发展主要有文化景观、特色小镇、文创开发、历史主题等模式,同时文旅深度融合面临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资源整合意识不强、未能有效平衡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人才缺乏等问题。据此,应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大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推动乡村文旅智慧化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西藏农牧学院大学生为调研对象,对大学生的荣耻感、文明素质现状的自我认知等展开量、质、性的研究,分析了西藏大学生文明素质整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两个方面提出了大学生文明素质培养路径选择:一是环境及组织层面的培养路径;二是个人层面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8.
19.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图书馆工作的转型发展已经成为必然,对于女性从业者占多数的图书馆行业,女性馆员也必须在新形势下探索自身成长与性别超越的路径,以紧跟时代步伐助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基于对青海X大学图书馆的调研,分析高校女性图书馆员目前的性别角色形象,探索互联网时代女性图书馆员职业角色面临的挑战,并对其在互联网时代下的职业成长路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基于分区视角,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地区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进行系统分析后认为,宁夏新型城镇化既有发展速度快、规模偏小、质量不高、差异性明显以及集聚辐射能力不强的特征,又存在体制机制制约、固有政策约束、发展要素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等客观问题。鉴于此,不仅提出了研究区新型城镇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思路,还提出了先行先试、破解制度藩篱、扩大发展自主权、优化发展空间布局等具体的路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