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但是由于教育缺乏、体制不健全以及人文关怀欠缺等多种因素影响,很多新生代农民工存在游离、悲观、自卑和孤独等心态,影响他们的社会融合。因此,企业、政府和社会要积极参与新生代农民工心理疏导,通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舆论引导和社会教育等结合,培养新生代农民工健康心态,促进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四川省绵阳市新生代农民工为例,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现状,并探索解决思路: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律意识,保证劳动合同签订率;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和生活质量;推动社会保险法规落实,扩大新生代农民工参保面;重视农村文化、教育发展,强化农民工的知识、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3.
学界普遍认为,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农民工。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新生代农民工数量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国农民工数量达到2.29亿人,其中新生代农民工就有1.41亿人,占到61.6%。毋庸置疑,和老一代农民工一样,新生代农民工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但是,较之老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表现出明显的特性,这种特性首先体现在他们独特的生活境遇和相对复杂的心态上。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都应该更加重视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特殊而重要的群体,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用系统思维,多头并举,帮助农民工改进工作和生活状态,帮助他们树立健康心态,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进城打工,多居住于环境差、安全系数低的城中村或者偏远郊区。本文主要描述在江苏省打工的农民工居住状况,说明农民工住房问题对农民工群体、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5.
农村社区建设和管理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载体,文章以青岛市城阳区部分农村社区为例,对农村社区管理仍然存在的理念落后、公共服务薄弱、社区居民文明程度不高、资金匮乏、社区文化缺失等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农村社区创新管理体制、优化公共资源、增强发展动力、强化社会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影响农民工融入社会的诸多因素中,户籍制度被认为是最关键的。政府主导的"土地换户籍"不管是使农民生活更无保障,还是使农民"一步登天",都不能使农民工真正融入社会。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城市化,而城市化最重要的内容应该是人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与社会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青年农民工。在我国,目前农民工达到2.4亿,其中30岁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约占61.6%。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这一群体还在以每年800—900万的速度增加。然而,与庞大的数字相对的却是其在城市艰难的困境。一、新生代农民工及特点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新生代 相似文献
8.
基于幸福感视角下的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探讨——以温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感是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统一。影响幸福感的因素很多,社会养老保险是一种重要的收入分配手段,也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经济因素。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状况和幸福感水平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以实现其正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9.
10.
由于新疆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到位、办学条件较差、教育基础薄弱等因素,导致维吾尔族农民工存在职业水平较低、缺乏实用技能等问题,使得他们在内地劳动力市场上竞争性不强,生存能力不高。面对维吾尔族农民工在内地城市生存与适应困难的境况以及新生劳动力在当地的就业需要,运用新疆现有的资源发展职业教育,既能持续性提高劳动力素质,又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无疑是目前使新疆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达到双赢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12.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建设中一支不可或缺的主力军,但由于“户籍”身份与“职业”身份的分离,以及我国二元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使其社会保障权利被“边缘化”.这样的状况非常不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该文从社会支持网络的角度出发,首先对农民工现有的社会救助支持网络进行了描述,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一个新型的农民工社会救助支持网络,这个社会救助网络包括由政府参与的正式支持网络以及其由非政府组织、社区和亲戚朋友所组成的自发支持网络,能够为受助农民工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13.
随着近年来中国农村"家庭化"流动人口的不断涌入城市,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接受教育的问题已备受社会关注。本文通过对福州市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的调查,旨在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内在原因,以唤起民众对这一问题更加广泛的关注,并尝试对改善福州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沈阳市外来农民工的数量、来源地、行业分布、经济收入、住房以及社会行为和心理状态等进行了调查.希望其有助于政府、企业和社会有的放矢地帮助农民工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流动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本文以山东省农民工为研究对象,基于山东省农民工流动的特殊现状选取典型样本发放问卷,运用spss统计软件的频率分析和回归分析功能进行相关系数的计算,进而分析影响农民工流动的重要因子以及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并且对山东省农民工流动的战略转移方向提出合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17.
18.
农民工实现社会身份转换是“农民工融入城镇”问题的重要内容,“农民工”这一称谓既表示了一种职业。同时又表达了一种社会身份属性,作为与“农民”、“城市居民”并存的第三种社会身份类型.农民工的标签粘贴和身份建构又不同于农民的身份建构。它不仅是一种国家的制度安排与自我角色认同的结果,更是一种社会各方面互动的过程建构。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社会保险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企业、农民工三方面都是影响参加社会保险的重要因素,了解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应对当前金融风暴的重要之举。本文通过对农民工发放调查问卷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农民工社会保险覆盖率不足四分之一,其主要原因是政府政策制定的缺失、企业责任的逃避、农民工自身意识的淡漠等,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现象已有30多年历史,已从一代农民工发展至二代、三代,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入城市,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这绝不意味着他们已经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市民,他们无论是生产生活方式还是思维方式、思想观念都还处于艰难的过渡时期。因而,加强对农民工社会适应性的研究,是当前必须高度重视的社会课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