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改革开放36年来,我国城乡商品市场逐渐呈现出整合的态势。然而,由于条件的制约,民族地区商品市场发展严重滞后。本文利用二元经济理论和市场分割理论,从西部民族地区城乡商品市场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找出制约城乡市场一体化发展的因素,并根据分析提出促进西部民族地区城乡商品市场一体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既是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任务,也是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体现。本文在特别强调西部民族地区发展重要性的前提下,在具体分析制约其发展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的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3.
西部民族地区的整体滞后,是社会、经济、历史等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从深层次上分析其落后的根源,才能有效地进行针对性的战略开发,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一般认为该地区落后的原因,主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资源禀赋、科学技术、国家宏观政策等.本文选取新的角度,试对制约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自然环境、人才因素与文化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是我们党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目标。就广西而言,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还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从经济、政治、社会和自然等方面探析这些问题的表现以及存在的原因,提出加快我国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产业结构优化是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内容。在现代经济增长中,谁能抓住产业结构优化这一关键问题,谁就能在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受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条件以及政策性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结构调整滞后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西部民族地区应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以及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契机,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充分而有力的调整,通过结构的优化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创业活动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文章在分析制约民族地区创业活动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认为民族地区应通过营造鼓励创业的文化氛围、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和培训、制定落实相关创业支持政策、搭建有效的创业服务平台等措施促进创业活动的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7.
农民教育群体数量和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速度.农民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共同使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就是在明确农民教育在服务边境一线、民族“直过区”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中的优势,为边境一线、民族“直过区”脱贫致富提供人力资本支撑、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培养人才、服务国际大通道建设提供人才、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输送人才;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充分认识到农民教育的重大战略意义和政治使命,下移服务重心,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促进农民教育与城乡一体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何庆光  蒋艳 《特区经济》2010,(9):141-142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正处于典型的二元结构时期,民族地区加快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发展非常必要和紧迫。鉴于当今制约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存在的多方面因素,应积极采取探索与农村低保制度相适应的农村贫困人口扶贫方式、加大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力度等多种措施,从而在根本上解决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升民族地区的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9.
10.
现阶段,我国西部地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严重不均,这种不均不仅表现在基本公共服务整体投资层面,还表现在教育、医疗与社会保障等具体领域。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发展因素,也有制度设置和决策层面的因素。我国需要采取多方面措施,来促进西部地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相似文献   

11.
<正>从经济发展角度来讲,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进入新阶段以后,过去长期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传统红利空间已经逐步消退,如体制转轨红利、人口红利、外贸红利、资源红利等,所以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必须要寻求新的增长空间,并创造出新的红利空间来支持未来经济的增长。这种新的红利空间必须通过制度创新来释放新的红利空间,而这种制度从西部地区来讲,主要就是"城乡一体化"。未来十年西部地区更需缩小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12.
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国锋  张沛 《改革与战略》2010,26(12):81-83,9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今后"三农"工作的方向和目标,在我国西部地区实现这一任务尤为艰巨。文章从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农村产业发展、生产技术要素、人力资源素质、产业组织现状、基础设施配置和村镇建设规划六个方面的制约因素入手进行分析,提出了产业择优发展、技术配套保障、人力资源建设、专业组织壮大、基础设施配套和村庄布局规划等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文章认为意识形态、二元结构、资金瓶颈成为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树立信心,长远谋划;拓宽融资多渠道;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加大宣传,让政策深入人心等措施能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袁长征 《发展》2005,(4):53-54
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西部10省区(不包括内蒙古和广西)少数民族人口5440万,占全部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51.1%,占西部地区总人口的18.98%,这表明,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各民族间交往与联系增加,民族人口流动和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各民族团结更加紧密,同时民族地区间已经能够承载比过去更多的人口。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少数民族人口的过快增长,在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必要劳动力,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的同时,另一方面又加剧了民族地区人口、粮食、能源、资源和环境的矛盾,加剧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难度,制约着民族地区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15.
16.
17.
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对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有着重大的意义。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克服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意识等多方面存在的困难,创新制度,建设公共设施,培养新型农民,发展特色经济,丰富民族生活,循序渐进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卓玛措 《发展》2006,(2):50-51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西部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既是西部民族地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进程、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9.
正确把握和处理好新阶段的西部地区工农城乡关系,对于实现西部城乡共同繁荣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已进入加速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20.
西部民族地区人口现状、问题和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口现状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地大物博、地广人稀。解放前,经济凋敝,社会动乱,民不聊生,人口再生产长期处于多生、多死、低增长型,人口自然增长率也比较低。解放后,由于国家实行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政策,社会安定,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民族地区人口再生产迅速实现了向多生、少死、高增长型的剧烈变化。到1978年,民族地区人口增长到1.32亿,比1952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