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文本中虽然没有对共享概念进行直接论述,但他们把共享的精神融入到了他们的哲学范式中,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野。文章在这个层面上,通过深入理解《共产党宣言》蕴含的共享思想,以期为当代中国落实共享发展理念,以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东方社会理论,既有各自不同的见解,又有共同之处。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东方社会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社会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马文颖 《魅力中国》2013,(23):45-45,47
分工理论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观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在他们的基本理论框架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分工理论为出发点,遥步分析出人类社会最终必然走向自由的发展演进过程。在当下,对马克思分工理论进行理论研究。对正确认识和把握分工理论意义重大,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于此.文章首先对马克思分工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一定的概述;其次.对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的内容进行了重点论述。具体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最后,对马克思分工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党的先进性的理论探索   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党的先进性的本质决定因素.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阶级性是党的先进性的先天决定因素.对此,马克思和恩格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对无产阶级的阶级属性作出了深刻分析.他们认为,无产阶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代表了先进的生产方式,较之其他阶级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目前有马克思1845年的原始稿本和恩格斯1888年的修改稿两个版本。二者的差异引发了学术界对于恩格斯所做修改的讨论,并对此褒贬不一。对此发现,恩格斯修改后的版本可以归为三类,即错误的更正、格式的修改和用语的修改。前两类修改主要体现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根本立场、观点上的高度一致,尤其是第一类以及第二类修改中绝大多数没有更改马克思稿本原意的同时,使得文本的逻辑性、可读性和流畅性得以提升,体现出恩格斯修改稿的重要价值。而绝大多数的第三类修改则呈现出二人在表述习惯、行文风格和对于某些概念和问题的理解上的差异性,这也体现出了马克思原始稿本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像黑格尔那样创作出自己的《精神哲学》和《精神现象学》,而更多是把精神这个范畴作为定义其他范畴的工具或描述其他范畴的词汇来使用。同黑格尔把人的精神规定为"绝对"有着本质上的不同,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通过思维、意识、观念等精神一词的同义词或近义词间接回应了他们对精神的理解:不但从实践层面理解人的精神活动,而且直接把它的本质规定为实践。  相似文献   

7.
胡开军 《西部大开发》2011,(4):58-58,80
马克思、恩格斯一贯重视民族问题的研究,他们探讨了民族的发展规律,认为民族都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本文简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形成的一般历史过程及其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并指出了再新形势、新背景下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统一战线理论的基本思想,奠定了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基础.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概念、获得最广泛的同盟者策略,阐述了工农联盟的重要性及无产阶级与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思想.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运用于中国实际,并在理论和实践上发展了这一理论,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革命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和理论,不仅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著作中从来没有论述过,就是在其他十多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中也没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两种生产理论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提出了两种生产的思想;以后恩格斯又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系统地阐述了两种生产理论.两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民族学家,由于经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既不能科学地说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也不能对存在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斗争等问题给予科学的解释,更不能找到正确解决的途径.真正对民族和民族问题予以科学说明并使民族理论成为科学体系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破天荒地使民族理论真正成为一门科学.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但马克思生前曾多次反复强调说:"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而恩格斯也曾多次转述马克思的这句话。对这句话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解读,将有助于我们较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市民社会"概念由来已久,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多处提到"市民社会"一词并在"市民社会"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其唯物主义历史观,但是马克思市民社会的理论长期不被重视。文章简单梳理了市民社会概念的发展,对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市民社会概念进行分析,深入理解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期的唯物史观与市民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4.
知识资本概念的提出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知识资本在西方得到了广泛系统的研究和认同,但在国内理论界仍然争议较多,且概念模糊,主要原因之一来自于知识资本与马克思资本观之间存在的不一致之处。知识资本的概念与马克思的资本观相冲突的看法实际上是对马克思理论片面和僵化的理解。事实上,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用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可以解释知识资本的出现和运动规律,知识资本理论也将促进马克思资本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贫困与反贫困思想在世界反贫困理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我国反贫困事业的根本指导思想,对其加强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将从马克思贫困思想与马克思反贫困思想两方面展开探析,全面阐述马克思对贫困概念的理解、马克思对贫困人群的界定以及马克思贫困与反贫困思想的主要内容等。  相似文献   

16.
从实践论角度解读马克思文化哲学具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利于理解马克思文化哲学的革命性和批判性,说明其理论的合法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说明文化创造主体和文化客体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相互作用的动态发展过程及其辩证关系,揭示文化发展的真谛。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理论的现实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城乡对立是一个历史范畴,城乡融合才是未来社会的重要特征。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了严重的城乡分离和对立,时值工业化中期阶段,认真分析总结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城乡融合的理论观点,对于正确处理城乡关系,积极实施城乡统筹战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奋斗目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据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论述,对于流行于学术界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的误解,进行了疏理和澄清。  相似文献   

19.
传统学界对于黑格尔的市民社会观存在理解不足的现象.实际上,黑格尔的市民社会观是深刻吸收了古典经济学的理论精华的,且黑格尔哲学的理论根基是隐性的社会唯物主义.在此基础上,黑格尔对市民社会的理解达到了同时代的高点.随着马克思思想的发展,市民社会是马克思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领域.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是过程性的.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对市民社会进行了初次分析,对市民社会和国家的二元分裂的观点是赞同的.在某种程度上,马克思对于黑格尔的经济学规定意义上的市民社会理论是不自觉接受的.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马克思在第一笔记本中,构建了人本主义异化理论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而到第二、三笔记本,马克思的视野发生了改变,开始不自觉地从客观逻辑分析市民社会,将劳动概念的理解和分工概念结合起来,将异化理论和客观逻辑结合起来.对于市民社会的研究,从理论上说,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内在路径.现实意义是对我国市民社会的建设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进行了科学的揭示,并由此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著作的研读,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思想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