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独立前印度是一个粮食短缺饥荒频发的国家,独立后历届政府都相当注重粮食的发展,绿色革命的成功使印度实现了粮食自给并略有出口。本文依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粮食安全理论为基础,来评析当前印度粮食安全的现状。本文结论是印度政府应当把粮食生产作为基础,同时,稳定供给和保障消费来实现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
随着粮食生产自给有余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食产品的需求不再是只注重数量,而是更加注重质量,注重品牌。贵港市港北区自2002年起大胆探索无公害优质谷生产的路子,建立500亩的示范样板,并通过了自治区农业厅和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等有关部门的鉴定。在此基础上,2003年港北区  相似文献   

3.
粮食产业园区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强化了粮食收储能力,推动了节粮减损能力。目前多数粮食产业园区数字化应用尚处在初级阶段,全产链融合有待加强,也受到人才、政策资金等因素制约。其原因主要与粮食产业弱质化特点有关,相关的理论探讨及实践也不足。粮食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要加强顶层设计,以资源整合和业务融合为规划主线;注重过程管理,以人才优化和系统平台优化为转型重点;完善保障措施,以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为发展支撑,不断强化政策梳理和研究,统筹协同推进粮食产业园区建设。  相似文献   

4.
据外报报道,1999年8月15日,印度的人口已突破10亿大关。但是,在印度这样一个成人一半是文盲、一半以上的儿童营养不良和1/3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国度里,人口达到10亿是不值得庆贺的。早在印度人口达到IO记之前,印度人口的增加已经超过其自然资源的承受力。从森林面积日益缩小、牧场状研不断恶化以及地下水位下降等方面就可以看出这一点。虽说印度的谷类产量在讨去的扣年净增长了两倍一但是,粮食的增长跟不上人口的增长。进入gO年代后,同其他许多国家一样,印度的粮食生产增长放慢了速度。在这样的背景下,人均耕地的组续减少…  相似文献   

5.
印度经济面临考验梁军1996年,执政多年的印度国大党在选举中败北,总理拉奥被迫下台。据观察人士分析,国大党在大选中失利有多种原因,但主要原因是改革措施削减了对农产品的补贴,使粮食和化肥等价格上升,导致民怨日深。应如何评价印度的经济改革?印度经济存在哪...  相似文献   

6.
叶世隆  张伟 《特区经济》2014,(5):136-138
独立以来,作为世界上第二人口大国的印度,历届政府都极其关注粮食问题,从尼赫鲁政府的土地改革到后来的绿色革命等,印度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加粮食产量,取得相当大的成就。一个最显著的成果是到20世界70年代末,印度在低水平上实现了粮食自给。粮食是农业的基础,粮食可持续发展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国经济增长的基础。在这个背景下,研究印度独立以来解决粮食生产问题,分析其成败得失,不仅对印度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都有现实的借鉴意义,也可丰富发展经济学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7.
作为世界上第二人口大国的印度,尼赫鲁和英.甘地执政时期都极其关注粮食问题,从尼赫鲁政府的土地改革到后来英.甘地的绿色革命等,印度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加粮食产量,取得相当大的成就,一个最显著的成果是到20世纪70年代末印度在低水平上实现了粮食自给。  相似文献   

8.
印度改革带来的负面影响印度拉奥政府上台执政三年来推行经济改革取得很大成绩。三年前,印度经济衰退,外汇储备只够进口20天的粮食和燃料。但经过三年经济改革和开放,使得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从原先的1.2%上升到5%,外汇储备增至200亿美元。印度拥有9亿人口...  相似文献   

9.
印度现代化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周 《特区经济》2008,(5):99-101
近年来,"印度巨人,印度虎,21世纪属于印度"等提法不断地进入我们的眼帘。的确,印度半个多世纪的现代化进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印度的现代化不仅抓住了机遇,选准了突破口,大力发展软件业,而且历届政府高度重视,更为重要的是印度注重科教兴国,奉行精英主义。  相似文献   

10.
顾海兵  沈继楼  刘玮 《开放导报》2007,(4):81-86,110
从1947年印度独立到20世纪80年代,印度国家经济安全主要是以争取自身经济独立、摆脱他国控制为重点,即"只有经济独立,才能经济安全";20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经济安全观发生转变,即"只有经济发展,才能经济安全"。印度经济安全战略的实施值得我们借鉴的有:一是印度于1998年成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为国家提供战略性的决策咨询和建议。二是印度特别注重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三是印度建立了进口贸易的商品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四是印度大力推行经济外交,为其经济安全服务。  相似文献   

11.
我国粮食物流:主要问题、国际借鉴与对策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凡慧 《改革与战略》2009,25(8):184-186
我国粮食物流存在着仓库设施陈旧、布局不均、运输方式落后、资源分散等问题。关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实行粮食散运,物流标准化和自动化程度高。我们应认识粮食物流的重要性,明确战略重点,建设物流节点,改进粮食物流的技术装备,推广散粮运输,以此建立我国现代粮食物流体系。  相似文献   

12.
《青海经济研究》2006,(2):52-52
印度不太富裕,并且人口众多,但是,印度百姓看病不难。原因是什么?《人民日报》刊发的题为《印度百姓看病不难》的通讯,为我们揭开了这个谜团: 首先,推行全民免费医疗制度,建立系统的政府医疗服务体系。据统计,印度共有1.2万所医院、2.2万个初级医疗中心、2000多个社区医疗中心和2.7万个诊疗所。这些遍布全国的政府医疗机构满足了大多数国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同时,政府也鼓励私立医院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为贫穷患者适度减免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3.
《海外经济评论》2007,(44):34-34
美国财长鲍尔森宣称,世界银行应更加注重向贫穷国家发放贷款,并削减对中国、印度等正笼络大量私有资本的中等收入国家的资金援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经济增长中的软硬基础设施比较:中国应不应该向印度学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进行中、印经济发展模式对比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印度模式是否比中国模式更具借鉴意义。印度模式更强调软件基础设施建设,而软件基础设施会产生长期发展的动力,因而印度模式对中国是有借鉴意义的。如果中国改变过于注重对硬件基础设施投资的做法,而同时在软、硬件基础设施上投资,印度将很难超过中国。  相似文献   

15.
印度培养与吸引信息技术人才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国家的重视和扶持,印度信息技术产业高速发展。目前印度已拥有一大批计算机技术人才,建立了世界性的软件开发基地,特别是软件出口方面取得了显成绩,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软件出口国。印度信息技术产业持续增长为印度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国政府签订的WTO协议,中国对粮食流通领域的过渡期于2008年结束,今后中国政府不能再对粮食流通领域的外资介入进行限制。目前,外资粮食巨头正掀起一股收购中国基层粮库的热潮。在这背后,外资粮商都是一条龙的运作模式,从种子、化肥等生产环节到建立自有运输通道等流通环节,意在掌控中国粮食流通业。  相似文献   

17.
印度风险投资业发展的得失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中在1973,就由RSBHATT委员会提出建立一个十亿印度卢比的风险投资基金的初步构想,1985年底,印度政府在颁布其长期财政政策(LTFP)时,建议进行风险投资试点以发展本国的新技术产业,解决长期困扰印度的贫困问题,1986年,印度政府决定每年划拨1亿卢比归IDBI,建立了印度第一家风险投资基金,1988年印度经济事务部颁布了风险投资指导方针,一年之后印度在其“七五”计划中正式确立了风险投资体制,到1990年有四家分益性的基金开始运作,而印度风险投资业真正快速发展,则是在印度证券交易所(DEBI)颁布风险投资公司注册和投资制度之后,大量海外风险投资基金和国内风险投资基金开始运作,由此印度风险投资业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据统计,截止1999年,已有3.2亿美元的风险基金投资于印度高新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18.
2004年国内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扭转了国内粮食生产连续5年下降的趋势,国内粮食库存较年初有所增加,粮食价格经历了上涨、高位运行到稳中趋降的过程。2005年国内粮食供给将会继续增加,产需缺口进一步缩小,但是实现产销平衡尚有难度,加之铁路运力和运输成本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粮食价格将在高位小幅波动。从中长期来看,要进一步完善现行的各种政策,建立保障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出访印度,明确提出建立中印缅孟经济走廊,探索互联互通新方式,将我国与印度、缅甸和孟加拉的经贸合作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而要建立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就需要具体的规划方案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益阳,镶嵌在洞庭湖平原上的一颗摧魏明珠,以盛产稻米闻名于世。在市区会龙山北麓,有两家毗邻的粮食企业,一家是全国粮食工业战线的一面红旗——益阳市大米厂;一家是全省粮食储运系统的优胜单位——益阳市粮食一仓库。这两家与共和国同龄的企业从50年代开始,就创造了全国、全省十多个“第一”:1956年,大米厂用国产金刚砂代替进口砂,试制成功了著谷砂盘,打破了美英等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在全国粮食系统引起巨大轰动。1960年,试验成功“单式循环选糙”新工艺,中国粮食工业院校的教科书由此而改写。1973年,首创“高温高压”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