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税收效率和公平原则的理论与税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较深入地探析了税收的效率和公平原则的有关理论观点,并根据这两个理论原则和我国实际情况,对如何完善我国税制,其中包括要完善消费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财产税,以及设置环境保护税和社会保障税等方面提出了有益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论“三层次”税收公平观与中国税收公平机制重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税收公平观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考察的视野不开阔和涵盖的内容不丰富.所以,对税收公平的理解和判断,必须延伸到经济的、社会的角度,应当建立起包含税收的负担公平、税收的经济公平和税收的社会公平三个层次的广义的税收公平观,这样才能真正把握税收公平的全部内涵.根据这一思路,对中国现行税制的公平性进行了全面考量,发现存在诸多有悖于税收公平的因素,并提出了重塑中国税收公平机制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3.
关喆 《经济论坛》2009,(19):37-38
随着我国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急剧拉大,政府通过税收手段进行的再分配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我国目前房地产税有诸多缺陷和弊端,限制了其公平职能的发挥,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我国物业税制改革,应坚持公平与效率的原则,以公平为本同时兼顾效率。具体来说,一方面运用税收优惠政策促进房地产供给,增加保障性住房,运用保有环节税收缩小贫富差距;另一方面应对目前房地产税的计税基础做出调整,提高物业税的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大量的人口使得我国的养老保险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同时,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进行,人口的出生率大大的降低,同时我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使得我国的养老保险形式面l临着雪上加霜的情况。而企业年金作为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当前的养老保险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对于维护我国的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企业的年金税收在考虑公平的同时也不能够忽视效率的重要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的完善,这就使得我国的企业年金税收需要处理好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效率与公平是人类社会的绝大多数人的共同追求;也是税收工作应遵循的的两大基本原则,税收制度的废立和税收制度的运行必须以效率和公平为准绳。目前,我国税收制度仍存在一定的体制性缺陷,既没有充分体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税收公平原则,又存在税收效率的损失,有的税种还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不利于引导投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提高市场竞争力。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国进行了新一轮税制改革。  相似文献   

6.
公平、效率与最优税收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闫威 《财经科学》2002,(6):6-10
帕累托效率不保证竞争过程导致的分配与广为接受的公平概念相一致,因而具有分配功能的税收政策在其理论与实践中,必须考虑公平与效率的权衡问题。正如我们在税收理论的发展历程中看到的,公平优先,效率优先,还是二者兼顾,直接地导出了不同的理论形态和政策结论。本文主要从公平与效率的角度分析了税收理论的发展脉络,在对不同理论模型及其政策含义进行评介的同时,着着分析其间蕴藏的公平与效率含义。  相似文献   

7.
公平和效率问题既是经济学关注的问题,也是社会学、政治学的广泛讨论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学术界对公平与效率的争论和养老保险制度构建原则的分析,提出了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公共保障领域要注重公平,在私人保障方面要更加注重效率.  相似文献   

8.
环境税不仅可以改变污染者的行为,而且其税收收入还可以用来保护环境和改善税收结构,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三赢”。环境税收政策采取先易后难、先旧后新、先融后立的实施战略,首先消除不利于环境保护的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其次,综合考虑环境税和环境收费;再次,实施融入型环境税方案对现有税制进行绿色化;最后引进独立型环境税。  相似文献   

9.
林晓 《当代财经》2001,(7):58-63
公平包括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两大方面,而经济公平又分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三个层次。税收应在其职能范围内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经济公平。税收体现公平的形式至少有四:一是分税公平即体制性公平,指政府间的税收分配公平;二是定税公平即制度性公平,指课税制度设计上的公平;三是征税公平即管理性公平,指税收征收管理上的公平;四是用税公平即权益性公平,指纳税人的税款使用 的监督权利与平等受益。当前应从以上四个方面出发加快税收改革,促进公平实现。  相似文献   

10.
达到效率与公平二者的同时最大化,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然而现实社会里,在追求效率最大化的过程中往往是要以牺牲部分公平为代价的;反之亦然.于是,就相应地出现了效率与公平二者的取舍问题或价值排序问题.效率与公平,不仅对经济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社会的和谐构建影响深远.因此.对效率与公平问题进行辩证地研究并科学地把握,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公平与效率视角下住宅消费保障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宅消费保障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实质上是对国民收入的一种再分配。这个分配过程对公平与效率具有双重效应,不掌握一定的“度”就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基于公平与效率的视角来探讨中国住宅消费保障制度的完善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对现行的住宅消费保障制度进行完善,如加强对住宅消费保障的法律支持;建立透明的居民财产收入审报体系;建立住房保障配租补贴体系;建立住房保障的动态调整机制等。  相似文献   

12.
张婷 《时代经贸》2012,(4):48-48
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30多年,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国有企业改革出现了诸如国有资产流失等一系列公平与效率问题。公平与效率要兼顾,但是在改革过程中经常出现公平与效率顾此失彼的现象,职工控股,关注了公平却忽视了流失,而在国企的治理中由于人们对国有资产的不在乎,导致效率低下,因此要让市场成为主导,兼顾改革中的公平与效率,这样才可以很好的解决公平与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演进路径中,公平与效率的轮转可谓厚此薄彼,及至2013年新的收入改革方案,国家才将公平与效率理念的位置予以符合辩证逻辑的表达。税收调整是收入改革中一项重要举措,其在某种程度上将直接影响改革的成败。在公平与效率的论证中,应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嵌入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中,并进行逻辑的辩证处理,唯有如此,才能调校数十年来效率优先理念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4.
论“效率与公平”问题的终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学界对于“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主要有三种观点效率优先论、公平优先论、效率与公平兼顾论。笔者认为“效率与公平”是一种和谐的动态平衡关系,即效率-差距扩大-公平-差距缩小-效率。而这种和谐正是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人类在追求“效率与公平”的和谐中必然走向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效率与公平”问题的实质。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改革:效率与公平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中共十四大以来国有企业改革战略的转变历程,评价了国有企业改革在提高经济效率方面的表现,并就国有企业改革在社会公平方面的表现做了分析.本文认为,今后改革的任务是充分重视过去改革的缺陷所造成的各种具体问题,进一步采取必要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改变改革的方向和基本战略.否定和偏离十四大以来形成的改革方向和基本战略.只能退回到传统的国有企业体制,那样将不仅损害经济效率,也损害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的税收目标是建立实现资源配置优化的公平税收制度,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效率优先、有限公平和收入适度.适合我国税制改革方向的税收公平评价体系应在经济、社会、生态三个层次上体现出来.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具有较大的减税空间.虽然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全面减税的条件,但首先可以在完善出口退税机制、取消汽车等商品的消费税、减轻农民税负等方面实行有针对性的减税.  相似文献   

17.
“公平与效率之争”的根源、分歧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和效率都有多种含义,这是产生"公平与效率之争"的一个重要根源.在现阶段,公平的内涵主要是经济公平,特别是收入平等;效率的内涵主要是经济效率,特别是经济增长.经济公平与经济效率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相对重要性,是"公平与效率之争"的核心内容,由此产生了多种观点.这些观点在特定条件下都有合理性,它们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优劣之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公平与经济效率组合发生了大幅变动,改善经济公平状况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8.
19.
文章首先论述效率的三层内涵、公平的三层内涵,从而确定分配领域的公平与效率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讨论分配领域的几种公平与效率关系存在的经济社会的背景和条件.最后,从人力资源科学配置角度,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背景和条件,揭示分配领域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并解释了目前调整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许雅玺 《经济师》2012,(1):84-85
效率与公平并非矛盾对立关系。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缩小贫富差距,"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分配模式可以有效解决蛋糕做大和蛋糕分配的问题。具体到"效率与公平并重"模式的框架建设,涉及到了初次、二次和三次分配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