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两型社会"生态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文化形态,有其特定的内涵和价值观基础,其主要是:强化思想意识中的生态文化、强化政府行为中的生态文化、强化经济发展中的生态文化、强化科学技术中的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2.
打造城市森林"绿肺"是建设生态良好社会和提高生态承载力的重要路径之一,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必然要求。以人为本、整体协调、本土特色、文化传承是城市森林"绿肺"建设应秉承的四个原则。新疆城市森林"绿肺"发展的具体路径:宣传和强化城市"绿肺"意识;探寻耐寒植物、节水型城市森林模式;提高树种丰富度,打造新疆特色。  相似文献   

3.
施红玉 《黑河学刊》2011,(11):12-14
农业、农村、农民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目前,"三农"在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结构中的现状与我们的现代化水平差距甚远,解决"三农"问题要从教育和文化、政治和组织、生态和设施、产业和投入四个途径来提升农民的素质,保障农民的权力,确保农村的安稳,提升农业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4月表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破解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将环境保护的"倒逼机制"传导到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上来,能更好地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文化生态问题是剧种研究不容忽视却相对薄弱的方面。文章尝试提出"戏曲剧种文化生态"概念,强调中国戏曲剧种的发展与变异,无不与文化生态的变化紧密相关。探讨当代濒危剧种的保护与传承,必须从文化生态的整体变迁中找寻思路。以闽南古老的仪式剧种打城戏为例,剧种内生态的失调导致艺术生产机制的停滞,而外生态中的文化大环境和小环境也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难以扭转的变迁。由文化生态视野关照这些濒危剧种的传承与保护,则需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尽力还原剧种内生态的自我生产能力,二是结合剧种实际寻求剧种与当代社会的契合点,提供给剧种最基本的生存条件。  相似文献   

6.
谭振江 《老区建设》2012,(16):29-32
生态文明观源于欧美对自然与社会的深刻反思;生态观念原本融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形态中,应当加以传承和升华,使之成为人们自觉的行为。生态建设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根本,脱离或是偏离这一根本的建设都会成为"无本之木"。生态观念的传播关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大局,其重要性不容忽略。江西教育和传媒在生态观念传播中发挥重要职能。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平远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齐头并进。随着富实、休闲、幸福平远建设的逐步推进,一个"休闲胜地、生态慢城"正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福建省龙岩市认准定位,将当地红色、文化、历史的精神糅合,以文化为神、生态为形,正在着力建设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海西应先行,闽西当先锋"。龙岩,在"海西建设"中的作用已然显现。  相似文献   

9.
从生态人看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锡强 《改革与战略》2010,26(11):16-19
生态人是指顺应生态发展规律,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和谐共存并协同进化的人,是对自然人、经济人、社会人等假定的扬弃。生态人是人从"片面独立的人"向"全面自由的人"发展过程中的"量中的部分质变",人的全面发展应把经济的视角与生态伦理的视角辩证地统一起来,坚持人的发展与自然的发展的统一,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化价值目标的统一,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生态城市管理是把生态城市视为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控制和实施对生态城市的全面管理。有效的城市管理离不开良好的城市管理体制,生态城市建设需要探索适应生态城市发展的管理体制。我们既要重视发挥政府在城市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又要充分发挥社区、社会中介组织、社会团体、企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同时,生态城市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上程,必须运用多种管理方式和方法,多"管"齐下,多种方法协调配合,相辅相成,确保生态城市持续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确立了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五位一体"总布局不是凭空的理论创造,而是提出从"二位一体"到"三位一体",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以及"五位一体"总布局与内涵。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并列的高度,宣示要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八大报告用专门一章阐述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发展,鹤文化逐步地渗透到经济建设诸多领域,有力地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研究鹤文化、打造鹤文化、弘扬鹤文化,就成为我们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对此,我们应该鹤文化研究的理念转变、强化鹤文化研究的品牌特色、加快鹤文化建设中的立法步伐、拓展我市鹤文化在省外、国外的宣传力度、重视鹤文化的民间性等方面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鹤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4.
根据现代化目标的一般性内涵与区域性特点,提出了"经济发达,科教先进,文化繁荣,生活富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民主法治,人本文明"等八个方面的苏南现代化目标构想。研究探索了苏南地区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现代化等方面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传统风俗中的生态伦理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下形成的,其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多样,并渗透到人们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之中。传统风俗中的生态伦理观念在现代社会具有很大的价值,其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为当前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文化内源,有利于生态的保护和生态产业的发展。传统风俗中的生态伦理存在一些缺陷,需要进行现代转换,以便与现代生态伦理相契合,从而使生态保护的方式方法更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物流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执行得是否坚决,其持续性十分重要。物流企业应通过建立"阳光采购、诚信服务"的廉洁文化核心价值观,增强渗透力,做好推进功课,严格招标管理,强化廉政教育,催化廉洁文化建设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7.
"老区生态文化资源建设具有重要的地位。"生态文化资源优势是革命老区的重要的优势。加快推进老区生态文化资源建设,是加快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赵学忠 《发展》2011,(3):39-40
"十二五"时期,山丹县围绕科学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标,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着力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山丹生态脆弱,首先,恢复生态、保护生态。保护好南部水源涵养区,恢复扩大北部荒漠生态区,建设中部绿洲农业生态区,由点到面扩大生态建设成果,建立合理、高效、稳定、和谐的生态系统。其次,建设生态、发展生态。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不断提高单方水的产出效益,统筹提高水的利用率和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平,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和节水型产业,切实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还要积极建设生态文化,建设一批生态乡镇、生态村社、生态小区、生态企业、园林化单位和生态家庭,积极创建生态文明县。  相似文献   

19.
行政文化的剖析需要从整个生态入手。当下行政文化范式的缺陷是由于法律体制中法、法治和法制前瞻性的缺失以及权力价值中权利扁平化和价值理性化的缺失。行政文化建设的迫切性在于构建效能型的经济生态、服务型的政治生态和现代型的社会生态的需要。行政文化建设路径有:一是创建法律制度,营造制度氛围,构建法治生态;二是推进政务公开,加强互动交流,构建多元生态;三是提升人员素质,强化职业道德,构建人文生态。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阐释《福乐智慧》生态伦理思想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其对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文章认为,在新疆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本土少数民族传统生态伦理在缓解人与自然冲突、促进人与自然平等相处、和谐共生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应树立"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应坚持遵循自然、顺应自然的原则;应注意发挥"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价值理想的感召引领作用。《福乐智慧》的生态伦理思想也只有经过当代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洗礼,才能实现其创造性的现代转型和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