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业生态化是构建高效利用资源、降低环境污染的产业系统,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本文从产业生态化的内涵、产业生态系统、产业生态化途径、产业生态化特征及评价标准、产业生态化与企业竞争力5个方面进行文献梳理,研究表明关于产业生态化理论研究、基于产业自身规律研究产业生态化、产业生态化机制以及关于产业生态化定量研究4个方面有待丰富与完善.  相似文献   

2.
基于循环经济的工业园区生态化研究   总被引:60,自引:2,他引:60  
循环经济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中国经济发展也力求在不断提高智力资源对物质资源的替代,实现向生态化的转化。但由于长期受线性技术范式的制约,加上近10年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资源耗竭和生态消费已经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桎梏,而工业在中国国民经济结构中又占据着主体地位,因此,工业的生态化对中国经济的生态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详细剖析了产业生态化的循环层面,提出了工业园区生态化的升级目标、推进措施和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界定产业集群生态化的概念,在分析企业内部清洁生产模式和平等型及依托型产业集群生态化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以企业内部低资源化为基点分别产业共生网络、绿色供应网络、废弃物质资源化输出、物质“零排放”及专业废弃物处理五方面实现产业集群生态化的实践路径。并进一步指出产业集群生态化是一个多方参与协作的过程,政府、大学、科研院所、中介机构等的大力扶植是其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4.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推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中坚力量,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科技金融的有力支撑。本文基于科技金融投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及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三者间的作用机理和传导路径,利用我国30 省2007~2015 年均衡面板数据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它们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整体来看,变量之间存在单向作用关系,即科技金融投入的增加有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进而使产业结构得以优化。但分地区来看,各种原因导致上述作用路径均未能切实到达顶端。基于此,文章最后提出若干对策建议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三者的动态关联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随机前沿模型,测算我国各省市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并考察R&D投入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程度.主要结论如下: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整体较低,东部地区高过中西部地区,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在时间趋势上,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提升速度最快,中西部地区较缓慢且有反复;R&D人力投入和R&D经费投入会促进技术效率的提升,前者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签订京都议定书以来实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数量最多的东道国,之前的研究文献鲜有对省级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分布的内在机理进行分析。考虑到中国具体的政治、经济、地理多样性背景,本文通过对2004~2011年已经审批通过的所有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数量变量及相关解释变量的变截距固定效应面板检验,发现各省份的电力消费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外资流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布局。研究结果发现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主办方更多考虑到减排项目的经济效益,从而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选择落户在电力消费水平较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低、外资流入不太积极的省份地区,间接说明发展清洁机制项目对于缩小经济发达省份与欠发达省份经济差距,改善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有正向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工业化发展至今,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目前已基本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因此需要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总结,以便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此,本文首先对国外工业结构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总结,提出了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工业结构的研究进程与动态进行系统分析,指出了我国工业结构调整研究的现状与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而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2009年,中国政府提出了2020年的碳减排目标,如何在保证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发展的前提下兑现对国际社会的碳减排承诺,是我国经济必须面对的重要命题。本文利用中国31个省市1998~2010年度的面板数据,研究了高技术产业、产业结构、人均GDP对我国整体以及不同区域的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证实发展高技术产业确实能够降低碳排放强度,并进一步证实,高技术产业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边际递减效益,即高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越大,其对降低碳排放强度的贡献越小,产业结构对碳排放强度影响为正,人均GDP越高,碳排放强度越低,证实了经济发展对降低碳排放强度的贡献。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实现中国的低碳经济道路。  相似文献   

9.
10.
产业集群是一种竞争力极强的产业组织形式,也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集群多处于初级阶段,研究该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对促进该产业发展及发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及根据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实际情况总结出了18个影响因素,归纳为产业集群内部及外部因素,再基于我国21个省级地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不同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义,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产业生态化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效路径。山西是典型的能源资源省份,近年来,立足能源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在深化能源革命中不断推动能源产业生态化效率和质量双提升。但是,能源产业生态化仍存在相关配套体系不完善、生态遗留问题较多、新技术赋能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能源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碳排放的测算, 发现京津冀碳排放的行业分布集中且存在重叠现象,但碳结构差异性较大。 利用STIRPAT的扩展模型, 使用京津冀行业的动态面板数据, 发现京津冀生态化与规模、 技术、 结构和政策效应高度相关; 然而, 河北重组效应显著, 天津主要是能源结构的优化, 而北京则更多为结构升级效应。 另外, 北京和天津对河北存在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 反之不成立; 而北京和天津之间互为正向溢出。 鉴于此,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 其生态化调整既要考虑差异性, 也要认识正向溢出的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2008~2014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模型,对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科技创新对促进产业升级呈现明显的正效应;从地区层面看,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影响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其中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驱动效应在中部地区最大,西部地区其次,东部地区最小;通过进行分位数回归分析得出,产业升级发展的不同阶段,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并非都相当大,影响小的地区要及时挖掘其他创新源。  相似文献   

15.
产业竞争优势模型:基于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自1990年以来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呈持续快速发展态势,对农产品出口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产业市场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驰名品牌少和品牌杂乱等问题制约着产业和企业进一步发展,归结为一点就是产业竞争优势不明显.本文应用钻石体系理论,建立竞争优势评价模型,并以黑龙江省为例分析和检验,得出竞争优势指数和影响因素权重,并提出对有竞争优势的要素进行优化和对有比较劣势的要素进行改进,以达到提高产业竞争优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王学力  陈佩菊 《工业技术经济》2007,26(10):118-120,127
快速提升产业技术原创力是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和竞争力的关键,本文以广东1985-2005年期间的专利申请与授权数据进行了多角度动态分析与比较,探讨了目前广东在产业技术原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提升广东的产业技术原创力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用UN Comtrade 2008—2017年中国与南亚地区能源贸易的相关数据,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实证研究中国与南亚能源产业内贸易水平及结构。研究发现:中国与南亚地区的能源贸易主要表现为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较不明显且存在较大的国别差异,产业内贸易结构呈现垂直型和水平型兼具的混合特征,其中垂直型以高质量垂直型为主。中国与南亚能源贸易变化量主要由产业间贸易引起,中国与南亚各国能源产业内贸易变化量主要表现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相似文献   

18.
刘波  杨勇 《工业技术经济》2007,26(10):89-93
受企业资本结构研究的启发,本文对产业负债的内部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利用我国36个工业行业1994~2003年360个观察值,通过面板数据静态回归发现:企业资本结构理论中的税率、盈利性、风险、规模、资产结构以及成长性等因素同样能解释产业负债的形成,实证结果显示产业不同期限负债的内部影响因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产业集中度指数对河南省2000~2006年20个产业的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测算.我们的结论是,Porterd和Krugman的产业集聚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并不适合所有的产业;产业集聚要促进产业和经济的增长,关键是培育河南省产业在全国范围内技术、资本、管理和品牌方面的垄断优势;河南省总体的竞争优势在全国有弱化的趋势,因此加紧培育产业的垄断优势就成为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产业集聚效应的测算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了浙江省六大主要产业作为集聚效应的研究对象,对此六大产业历年来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对其集聚效应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只有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存在比较明显的产业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