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五”期间,土左旗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两个转变”,实现“两个提高”,国民经济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调整,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旗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20.99亿元增长N2005年的54.1亿元,年平均增长20.8%;全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6101元提高到2005年的15793元,年均增长21%。全旗固定资产投资额2000年1.54亿元,2005年达到36亿元,平均增长87.8%。农民恩格尔系数2000年46.02,2005年35.40,下降10.6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2000年是35.2,2005年实现30.3,下降了4.9个百分点。透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到,五年来,土左旗实现了跨越和腾飞,全旗干部和群众一道作了艰辛的努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杭锦后旗以旗域经济为统领,以建立畜牧业大旗、产业化强旗为目标,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全力实施“三化互动”战略,走出了一条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旗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2005年,全旗生产总值实现39.6亿元,比上年增长25.6%。是“九五”末的2.1倍,五年翻了一番。财政收入达N3.25亿元,比上年增K25%,是“九五”末的2.7倍,年均增长22.3%。三次产业之比由2000年的48.2:19.4:32.4调整为2005年的32.4:37.6:30,二产比重首次超过一产,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性突破,全旗经济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新态势。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一主三化”的方针,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全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县域经济的稳步提升。2007年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完成财政收入17.2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  相似文献   

4.
2004年,旗委、政府团结带领全旗各族人民一手抓抗灾救灾、一手抓经济建设,使全旗呈现出经济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边疆安宁,社会稳定,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旗上下形成了浓厚的发展氛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27亿元,增长29.2%,经济总量居全盟第二;财政总收入达到8186万元,同比增长8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2亿元,增长109.9%,增速均是历史上最快的一年。  相似文献   

5.
新巴尔虎左旗位于呼伦贝尔市西南部,总面积为2.22万平方公里,边境线总长305公里。全旗总人口4万人,13个民族,蒙古族占总人口的77%。所在地阿木古郎镇是全旗政治、文化、经济中心。2006年,全旗生产总值9.71亿元,增长22.6%。财政总收入完成3520万元,增长12.8%。全旗工业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能力持续提高。2006年,工业企业总产值完成2.6亿元,同比增长51.6%。优化畜群产  相似文献   

6.
《北方经济》2006,(2):10-15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回顾 (一)国民经济高速平稳发展,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 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3822.77亿元,年均增长16.6%,比“九五”时期快约5.3个百分点,比“十五”计划快7.6个百分点;“十五”前4年年均增长14.4%,高出全国平均增速近5.4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跨上第一个1000亿元用了近50年,第二个1000亿元用了六年。2004—2005年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跨上了第三个1000亿元的台阶。2003-2005年经济增长速度连续3年居全国第一位,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由2000年的1.44%上升到2004年的1.66%,在全国的位次由第24位上升到第23位,在西部地区的位次由第6位上升到第5位。2005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600元左右,是“十五”计划的1.8倍,年均增长16.5%,比“九五”时期快7.5个百分点,提前6年完成了“十五”计划制定的到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十五”期间,全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8.5亿元,年均增长14.7%。财政收入达到8.5亿元,年均增长22.6%。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2.8亿元,年均增长34.3%。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4061元增加到6710元。全区经济实力迈上了新台阶,为今后更快更好地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唐山经济》2006,(1):27-28,40
近年来,遵化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深入实施“开放带动、科教兴遵、旅游突破、工业强市、龙企富民”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三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在第二、三、四、五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评比中分别位居第77、76、61、55位,位次逐年提升,实现了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预计2005年可完成生产总值212亿元,同比增长23.3%;财政收入18.3亿元,同比增长52.5%;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同比增长37.5‰遵化连续四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给了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9.
(一)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上升。“十五”时期,随着我市国民经济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经济总量上,2005年,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3.7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7.1%,已占到全市GDP的一半以上,比“九五”末期提高了5个百分点,是2000年的2.1倍;200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52.43亿元,比上年增长16.6%,绝大多数为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完成的;2005年,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国税收入7.52亿元,完成地税收入8.52亿元,两税合计16.04亿元,占全部税收总额的89%,比“九五”末期提高21个百分点,是2000年全部税收收入的3倍;非公有制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加快,2005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亿元,  相似文献   

10.
“十五”时期北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2005年全区预计实现生产总值167亿元,年均增长18.5%;三级财政收入超过30亿元,年均增长35.6%;农民人均纯收入8800元,是“九五”末的1.6倍。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7亿元,竞争力显著提高。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一、经济基本竞争力快速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迅猛 2004年全旗生产总值达到6亿元,同比增长94_8%;财政收入完成6058万元,实现再次翻番,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成为2004 年全国县域经济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县(市)。今年上半年,全旗主要经济指标再创新高,6月末,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741万元,同比增长41.1%。全旗财政收入完成648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 373l万元。增长135.3%,是2003年全年财政收入的2.1倍,高于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薛城区委、区政府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三化”(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一统筹”(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健康发展。今年1-9月份,全区完成生产总值31.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17.16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15772万元,农民现金收入2753元,同比分别增长22%、62.8%、29.9%和21.2%.  相似文献   

13.
一、“十五”时期的简要回顾 “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拼搏进取,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45.2亿元,年均增长17.3%。财政收入达到13.5亿元,年均增长25%。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4.6亿元,是“九五”时期的3倍。“十五”期间,实际利用内资30亿元,是“九五”时期的3.5倍;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是“九五”时期的2倍。  相似文献   

14.
一、2005年全省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2005年是“十五”的最后一年。全省各地区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保持了各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好势头,为“十五”计划的执行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也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总体来看,2005年全省地区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工业速度、效益同步高位增长,财政收人创多年来的最好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平稳,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各项社会事业进展顺利,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全年完成省内生产总值544亿元,增长12%,超计划2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突破万元大关。其中,一产增长5.4%,超计划2.4个百分点;二产增长15.6%,超计划1.6个百分点;三产增长10.1%,超计划1.1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367亿元,增长15.2%,超计划5.4个百分点。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61.2亿元,增长19.3%,超计划6.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成都经济发展》2005,(6):22-24,26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牢牢把握“工业强区”这一主线,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为总揽,以项目年工作和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为抓手,强化责任,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快构建成都工业高地步伐,国民经济呈现持续健康发展态势,经济运行速度与质量同步提高。1-8月。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6亿元,同比增长17.9%,完成年计划目标的54.4%。预计,前三季度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亿元,增长17.5%。  相似文献   

16.
“十五”期间,新城区依托区位优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五大战略”推进“八大工程”,努力加快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全区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2005年,该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0亿元,是2000年的4.5倍,年均增长34.6%;财政收入达到8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4228元,比上年增长23.1%;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009元,是2000年的1.76倍。  相似文献   

17.
“十五”时期汉沽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2005年全区预计实现生产总值41.8亿元,年均增长12.6%,三级财政收入完成4.92亿元,年均增长10%;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亿元,年均增长52.1%。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工作》2007,(2):33-34
丰镇市位于晋、冀、蒙三省区交汇地带,素有“鸡鸣一声,三省相闻”之说,是自治区的南大门。由于流动人口多,又比较复杂,所以,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恶性案件,造成人心不稳,社会不宁。改革开放以后,市委、政府带领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伟大旗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科学发展,使全市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势头,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3亿元,同比增长21.2%;财政收入完成7.03亿元,同比增长24.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7.19亿元,同比增长3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8.5亿元,同比增长11.2%,在较短时间实现了新的跨越。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保持了乌兰察布市第一名。从2004年连续三年蝉联中国西部百强县,2006年又跻身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回眸“十一五”,灵川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辉煌。 五年来,该县按照“工业强县、农业稳县、三产活县、项目兴县”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良好态势。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38.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72.9亿元,年均增长11.24%;财政收入由3亿元增加到8.03亿元,年均增长21.7%。  相似文献   

20.
一、柳州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十五”期间,柳州市经济增长总量快速扩张,工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328.32亿元,上升到2004年的660.82亿元,2005年预计超过800亿元,年均增长19.5%,预计“十五”期间累计将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2748亿元,是“九五”期的1.9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