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当前,我国面临发达国家重振实体经济和新兴发展中国家低成本制造竞争的双重挑战,同时我们也迎来了世界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和我国经济发展转型交汇的难得历史机遇期。技术的突变可以带领整个产业的发展,如何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发展的趋势显得尤为重要。2014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完善激励创新的产权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我国工业企业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而部分企业出于自主创新能力低、转型风险高等方面的考虑,缺乏转型升级主动性的现状,构建倒逼机制成为政府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一种有效选择。文章以倒逼机制为理论分析框架,通过对嘉兴市构建工业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机制的探索进行个案分析,在对其做法、成效及存在问题分析思考的基础上,揭示出政府如何通过发挥"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形成合力是产业转型升级倒逼机制有效构建的关键,以此为基点,提出产业转型升级倒逼机制构建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构建产业质量管理体系是"十二五"时期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要求。本文以天津滨海新区电子信息产业为例,综合分析了新区电子信息产业目前在产品整体质量、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质量人才队伍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提出下一阶段完善新区电子信息产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4.
正石墨素有"黑金子"的美称,随着科技创新的发展,石墨新材料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节能环保、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我国是世界上石墨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但存在优势资源低效产出,产业组织松散,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等问题,在整个产业链中处于低端。在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国石墨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已列入我国"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总体布局,绿色化转型发展得到全社会广泛认同和普遍重视。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下,研究如何充分挖掘"生态财富",释放更多"生态红利",成为青海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亟须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本文以青海省门源县为例,基于生态经济化视角,运用市场化手段,围绕"种养游"这条发展主线,提出门源县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青海省及国内其他地区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东部产业转移与中西部“三农”问题化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西部地区受"三农"问题拖累,东部地区则受产业转型升级问题困扰,且两者互为影响、相互加强.统筹解决两大区域发展难题的现实且有效途径,是积极推进区域间的产业转移及其承接.东部以产业转移为产业转型升级腾出空间,中西部则以承接产业转移为解决"三农"问题创造条件.推动区域间产业转移及其承接,要求构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倒逼机制;将中西部地区打造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理想承接地;中央政府在宏观层面上应加强引导和调控.  相似文献   

7.
作为"经济增长发动机"的风险投资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中国台湾是世界上风险投资和高科技发展结合最成功地区之一,这对于产业急需转型升级的浙江来说,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深入研究了中国台湾风险投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和作用,结合浙江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风险投资发展的情况,提出浙江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许刚 《中国高新区》2014,(9):136-139
正当前,无锡新区止处于"二次创业"的关键期,经济爬坡越坎的困难期,工业转型升级的阵痛期,解决突出矛盾的攻坚期,既面临着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发展"两难"问题增多、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等现实困境,也面临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所带来的巨大历史机遇,在各种确定与不确定因素作用下,在遽变与不变的产业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9.
方行明  何永芳 《改革》2007,(9):115-121
近年来,石油短缺、油价昂贵导致世界生物能源产业,如燃料乙醇产业迅猛扩张。而乙醇产量的迅猛增长,消耗了大量粮食类农产品(特别是玉米),从而造成全球性的"粮食能源化"问题。为应对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的同时出现,我国应调整燃料乙醇的原料结构,采用非口粮类能源作物、庄稼废料、城市垃圾等,实现能源与粮食的双丰收,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电子商务产业既具信息化要素,又兼现代商务特点,是现代产业转型一个重要的着力点,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将电子商务产业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宁波电子商务产业具有很好的基础和良好的发展势头,如何进一步推进其发展,是宁波提升信息产业、打造智慧城市、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环节。进一步推进宁波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可选择在高新区构建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加快启动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明确产业园发展"两区、一模式、三中心"基本框架;强化保障机制建设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区域产业转型重新定位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林 《改革与战略》2009,25(11):118-121
区域产业转型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完善市场经济和参与国际产业竞争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经历了几次重要的转型,其转型无不受供给一需求关系的变动和技术促进的影响,区域产业转型正好反映了国家产业转型的点阵关系。文章对我国区域产业转型的动因和特点进行分析,对我国区域产业转型进行了重新定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杨培源 《特区经济》2007,226(11):122-124
经济转型中的"经理革命"是历史的必然,这是由现代产权运动的基本趋势决定的。我国家族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管理能力已经出现明显滞后的条件下对融合社会管理资源上却显得进退维谷。在转型期外部制度体系大背景下,家族企业应努力突破内部特质性进而通过有序的制度化演进从而为"经理革命"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大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在加快经济转型与发展的过程中,休闲产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国早在"十一五"时期就将休闲经济写入产业发展规划。休闲产业的发展,必将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新的机遇。一、休闲产业已成为当前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世界经济发展方式的不可持续,对世界经济影响深远,全球产业、经济结构开始新一轮的调整升级。后危机时期,我国要不失时机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在世界产业格局和国际分工中的主导性和竞争力。本文从产业产值、成长方式以及发展进程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产业转型现状,指出了当前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有利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5.
2016年3月18日,主题为"互联变革产业融合驱动创新"的"2016中国IT市场年会"在北京举行。年会由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主办,指导单位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支持单位为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在产业融合与"工业4.0"时代,在中国经济"新常态"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国适时推出了"互联网+"及"中国制造2025"等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开始进入了创新驱动引领的新经济时代。这一方面促进了不同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生鲜果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我国新旧动能转化和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苹果产业如何在与"互联网+"融合中蓬勃、健康发展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文章以栖霞苹果产业发展为例,通过分析栖霞苹果产业的发展现状,探究在"互联网+"背景下栖霞苹果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为栖霞苹果产业健康发展、转型和升级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正"商贸江苏"应成为江苏省区域发展的核心基础战略,成为拉动江苏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动力!一、江苏当下发展的最大结构性矛盾是产业转型升级诉求与商贸环境之间的不匹配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产业转型升级"再一次成为关键词。国家近些年大力强调产业转型升级绝非解决危机的权宜之计,而是打造未来中国经济升级版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事实上,近些年来江苏省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8.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仍将面临体制转轨、增长方式转变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三位一体"的历史性任务.成功推动衰退产业的顺利转型有助于这一历史性任务的完成,文章分析了衰退产业的成因、特征及其日本衰退产业转型的历史经验,希望能对我国的经济实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提出"互联互通"战略背景,使我国物流产业迎来新的春天。互联互通大战略的中介桥梁是物流产业,为了在互联互通下更好地发展物流产业,文章以此为目的,对物流产业的空间转型进行研究。对众多文献对比分析发现,中国物流产业自身局限非常突出,如地域基础资源分配、设施技术等多方面都存在问题。为了使中国物流产业能有更好的发展,必将要求物流产业在创新点、扶持政策、互联网经济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做出空间改变,以此形成新的物流产业格局。  相似文献   

20.
二元经济结构转型是我国长期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消费在任何经济发展阶段都是由生产和产业结构融合以及居民收入及其分配结构所决定的.在我国,收入及其分配结构决定于二元经济结构转型的状况;生产和产业结构调整又是由产业转移和融合的状态所决定的.因此,消费提升决定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的转移与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