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强安 《时代经贸》2007,5(8X):150-151,153
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根据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后是否均受同一方或相同多方最终控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企业合并的方式有控股合并、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合并的账务处理不同。  相似文献   

2.
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根据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后是否均受同一方或相同多方最终控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企业合并的方式有控股合并、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合并的账务处理不同.  相似文献   

3.
并购是合并与收购的简称,其中合并又细分吸收并与新设合并。吸收合并也叫兼并,是指以主并方法人地位存续为前提,将目标公司的产权折合为股份,连同相应的资产与负债整合到主并方之中,兼并的结果是主并方的法人地位存在,目标公司的法人地位不复存在。新设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司合并组成一个新的统一的法人公司,被合并的各公司原有的法人地位均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4.
杨军 《资本市场》1998,(7):38-40
<正> 兼并,是指两个或更多个法人之间进行产权的组合,其中一方或多方失去法人资格的行为,包括吸收式兼并和新设式兼并。吸收式兼并是指一个企业吸收其他企业,被吸收的企业失去法人资格,新设式兼并是指两个以上企业兼并设立一个新企业,兼并各方失去法人资格。收购多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公开购买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份而取得该公司的控股权的行为,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兼并对象是上市公司,收购方可以购买上市公司全部的  相似文献   

5.
一、以股换股吸收合并的概念及特点 《公司法》对吸收合并有明确的规定:吸收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进行合并时其中一个公司存续,另外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公司则不复存在的合并。在这类合并中,合并方仍然保持原有的公司名称,并有权获得被合并方公司的财产和债权,同时承担其债务。吸收合并有两种基本的支付方式,即现金支付与股票支付。  相似文献   

6.
覃邑龙 《当代经济》2006,(17):111-112
企业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通过一定的方式组成一个新企业的行为.在美国,其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规定美国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规范的购买法)核算.而在我国采用简化的购买法对企业合并进行核算.在购买法下,"合并价差"的会计处理是关键.我国合并价差的会计处理应与国际惯例接轨,即采用规范的购买法进行会计核算.  相似文献   

7.
公司并购(merger and acquisition,M&A)指一个公司为某种目的,通过一定渠道和支付手段,购入目标公司全部或部分资产或股权,包括兼并与收购两种方式。广义并购包含合并(吸收合并与新设合并),收购又分为资产收购与股权收购。  相似文献   

8.
新准则规定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进行会计核算,其主要特点:合并中取得的资产或负债按公允价值计价、合并差额一定情况下形成商誉;会计核算中要按控股合并、吸收合并及新设合并分别进行处理;同时应注意合并中购买方和购买日的准确确定。  相似文献   

9.
企业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通过一定的方式组成一个新企业的行为。在美国,其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规定美国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规范的购买法)核算。而在我国采用简化的购买法对企业合并进行核算。在购买法下,“合并价差”的会计处理是关键。我国合并价差的会计处理应与国际惯例接轨,即采用规范的购买法进行会计核算。一、简化购买法和规范购买法的基本内涵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是一项极其复杂的会计技术工作,也是高级财务会计研究的一项重点内容,其中“合并价差”的会计处理是其核心。目前对“合并价差”的会计处理主要有两种方法,其中在…  相似文献   

10.
刘中文 《经济论坛》1999,(15):21-22
企业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通过订立合并协议并依据法律和法规的规定而变成一个企业的法律行为。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国有企业之间、国有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合并做一些探讨。企业通过合并,不仅企业规模扩大,而且可能使企业组织更完善、资本金更充实、负债比例更合理、财务更健全、生产成本更低,企业也增强了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同时,企业合并促使国民经济大范围内的各种生产要素流动,合理再组合和再配置,把不良的、低效的要素组合为优良的、高效的要素组合,从而在微观上使企业壮大,得以更有效地生产和经营,在宏观上使国民…  相似文献   

11.
企业并购是资本运作的主要方式,是企业实现快速扩张的重要途径,一般是指兼并和收购。兼并又称吸收合并,即两种不同事物,因故合并成一体。指两家或者更多的独立企业、公司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者多家公司。收购指一家企业用现金或者有价证券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票或者资产,以获得对该企业的全部资产或者某项资产的所有权,或对该企业的控制权。  相似文献   

12.
孙晓妍 《经济论坛》2007,(24):86-88
随着企业改制、公司上市、企业合并等经营活动的日渐频繁,企业价值评估已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根据国家财政部2006年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定,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目前,我国企业合并中较常用的价值评估法主要分为三类,主要是现金流贴现法、经济附加值法、实物期权法.  相似文献   

13.
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自从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以来,关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相关规定很多,在实务过程中出现的案例也很多,但是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一、并购的含义和动因 企业并购,即企业之间的合并与收购行为。企业合并是指两家或更多的独立企业合并组成一家公司,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更多的其他公司。收购是企业通过现金或股权方式收购其他企业产权的交易行为。合并与收购两者密不可分,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界定了企业产权交易行为。  相似文献   

15.
南北车合并实质上是既具有中国国企改革特点又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一次整合,将为我们国家沿着中国道路、中国模式探索国企改革及央企整合,实现中国大公司战略,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国崛起和中国梦奠定重要的基石. 实质是市场化选择下的新设合并 首先,从法律形式上来看,这是一次新设合并.根据南北车公布的合并方案,合并之后成立的“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既不是过去的南车,也不是过去的北车,而是一个新的公司形态,有着全新的公司名称、组织机构代码、股票简称代码、法人治理机构、战略定位、组织架构、管理体系、公司品牌等.不仅如此,吸收合并往往存在一方“吃掉”另一方,由于在过去的竞争中并不存在南车把北车打得一败涂地的情况,而是双方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合并,并不存在吸收合并的基石,所以把本次南北车合并界定为一种新设合并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6.
李志益 《当代经济》2008,(4):123-124
目前在企业合并会计理论中,主要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即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一直是会计学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论的问题。随着我国企业越来越多的采用合并方式实现战略目标,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对这些企业也越来越重要。文章结合我国运用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现状及新准则的规定,对两种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7.
企业收购与兼并的产权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之间的收购与兼并是指两个以上的公司根据特定时期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所规定的程序(在通常的意义上是凭借公司法),通过签订一组市场合约的形式合并为一个公司的行为。从产权经济学的观点来看,收购与兼并是一种产权交易和产权重组。在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完全,特别是在直接融资的前提下,作为扩大企业规模的一种方式,收购与兼并并不象新增投资以组合生产要素那样能够得到普遍的接受。实际上,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企业的兼并和收购在我国发展很快,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并购是吸收合并、新设合并和收购的统称。在并购活动中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进行准确评估是保证并购成功的关键,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选择科学、适用的评估方法,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并购方并购后经济效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银行并购包括了合并和收购两层含义,其中银行合并指的是两家或两家以上的银行按照一定的法律规定及协议组成一家银行的法律行为;银行收购是指一家银行通过有偿的手段获得其他银行经营控制权的交易行为,收购更多地强调买方银行向卖方银行的赎买行为。由此可以看出,银行的合并和收购行为在经济意义上是一致的,都是将两家或两家以上银行的产权以及经营管理权控制在一个法人手上。文章就我国银行鼻购的总体柏摁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概念界定根据2006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企业合并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不属于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