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年轻的中国土地管理事业相依相随,《中国土地》走过20个年头。这20年,应唤起我们对历史和未来深深的思考。过去的20年,一幕幕惊天动地的变革,将土地的活力唤醒,曾经贫瘠饥饿的中国土地富饶起来了,美丽起来了。谁创造了这一切,谁是变革的发起者?走进20年,你会发现,答案不是哪个人,而是伟大的改革开放事业,激发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热望,催生出一股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力量。于是,冲破旧体制“禁区”的理论勇气和实践需要形成了强大的合力,有了上海、深圳土地有偿使用的大胆实践,而在非沿海城市中,最早开征土地使用费的是辽宁省抚顺市,开征起因是主管副市长听了中央党校易之教授关于社会主义地租仍然存在、城市土地理应有偿使用的专题讲课。《中国土地》1986年第1期刊出易之所著《试论土地究竟是否商品》一文,引起较大反响。20年后的今天,我国土地管理事业依然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改革往何处去?值此《中国土地》创刊20周年之际,我们约请了几位在土地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请他们发表看法。我们期待着出现更多的“易之教授”,《中国土地》杂志愿一如既往地承担起一个伟大的使命:沟通理论与实践两条战线,将实践探索成果及时总结升华,使理论成果化为改造世界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2.
提高土地生产率是根本——耕地保护再认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与年轻的中国土地管理事业相依相随,《中国土地》走过20个年头。这20年,应唤起我们对历史和未来深深的思考。过去的20年,一幕幕惊天动地的变革,将土地的活力唤醒,曾经贫瘠饥饿的中国土地富饶起来了,美丽起来了。谁创造了这一切,谁是变革的发起者?走进20年,你会发现,答案不是哪个人,而是伟大的改革开放事业,激发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热望,催生出一股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力量。于是,冲破旧体制“禁区”的理论勇气和实践需要形成了强大的合力,有了上海、深圳土地有偿使用的大胆实践,而在非沿海城市中,最早开征土地使用费的是辽宁省抚顺市,开征起因是主管副市长听了中央党校易之教授关于社会主义地租仍然存在、城市土地理应有偿使用的专题讲课。《中国土地》1986年第1期刊出易之所著《试论土地究竟是否商品》一文,引起较大反响。20年后的今天,我国土地管理事业依然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改革往何处去?值此《中国土地》创刊20周年之际,我们约请了几位在土地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请他们发表看法。我们期待着出现更多的“易之教授”,《中国土地》杂志愿一如既往地承担起一个伟大的使命:沟通理论与实践两条战线,将实践探索成果及时总结升华,使理论成果化为改造世界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3.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土地管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三步走”战略,而每一战略阶段的发展均与《土地管理法》的颁布实施和修订密切相关。第一步是实现了城乡土地统一管理,即改变过去多头分散管理的局面,实行城乡各类用地统一管理、统一审批的体制,这是1986年颁布实施《土地管理法》、建立新的土地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第二步是进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实现了由土地资源管理到土地资源、资产并重管理的转变,充分体现了土地资产的价值,并利用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这是进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而这一制…  相似文献   

4.
1985年,原农牧渔业部土地管理局为充分发挥北京政治文化中心的优势,推动我国土地管理事业的发展,决定将中国土地学会委托黑龙江省自然资源研究所代办的《中国土地》迁到北京。办理过交接手续后,我和另外两名同志承揽了《中国土地》采稿、编辑、发行等工作。此后的一两年时间,《中国土地》走过了办刊史上最艰难的日子。杂志能坚持办下来,真应该感谢那段岁月中大力支持过杂志的人们。生动,如同五颜六色的花朵,装扮着这块土地。我相信,每一朵花的绽放都离不开编辑人员的细心呵护。1986年,编辑部收到一篇署名易之的文章,围绕土地有无…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收取土地年租金的形式实现国有土地的有偿使用,是近年来我国土地市场发展趋势。对此,业内人士从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两个方面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认为其代表了我国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方向。抚顺市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征了土地使用费,到目前基本实行了土地租赁制,其发展过程基本反映了我国土地有偿使用的变迁历程。抚顺市土地租赁制的历程抚顺市是因煤炭开采而兴起的工业城市,由于城市类型及历史原因,形成了典型的工业型城市土地利用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业用地所占比重大,在城市建成区近14…  相似文献   

6.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绩与效  1989年4月,昆山市率先出让了第一幅国有土地使用权,以此为标志,拉开了江苏省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序幕。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全省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逐步深化:在土地供应方式上,从行政划拨与有偿使用双轨并存,要求逐步创造条件向有偿使用单轨制转变;在有偿使用方式上,从以出让为主转为出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多种形式灵活运用;在供地手段上,从以行政手段配置、协议出让为主,转为通过土地市场供地,运用市场机制、价格杠杆调控,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原则;在土地收益分配上,从谁出让谁…  相似文献   

7.
《农业经济问题》1985年第9期发表的《也谈土地有偿转包》、1986年第5期《土地有偿转包中不存在经营权的“补偿”——与赵军翔同志商榷》,1986年第11期《试谈两篇文章的得与失——与赵军翔、李录堂二同志商榷》等文章,觉得对土地有偿转包问题有继续探讨之必要,下面谈点个人的看法:土地有偿转包的“偿”的实质是什么?农民直接将这种有偿转包称为“租地”。我认为,“偿”的实质是地租。  相似文献   

8.
当前土地资产管理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国家法定的三种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方式,出让、租赁、作价出资或入股可以相互取代吗?“取消出让,全面推行年租制”的说法可取吗?按照法律规定,各地市、县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供应国有土地时,凡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建设用地。应当一律以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供应。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的方式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国有土地租赁、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或者入股。这三种国家法定的土地有偿使用方式,各有其特点: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将国有土地位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给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  相似文献   

9.
论土地交易程序的法制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我国建立了土地有形市场土地交易活动实行进场公开交易。土地交易的市场化客观上要求交易程序的法制化,在追求实现土地最大利用价值的同时,交易程序必须严谨具体,以保证交易的公开、公正、公平。现行土地交易程序基本框架土地交易程序是从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中产生的,也是应人们渴求公正交易的要求建立起来的。土地交易程序已经成为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乃至整个土地管理法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体现出了应有的程序价值。我国现行土地交易程序的基本框架包括:1.规定了交易方式。关于交易的方式,《土地管理法》《土地…  相似文献   

10.
守望大地20年——《土地管理法》成长备忘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年之于人,呱呱坠地,茁壮成长,已入成年;20年之于中国新型土地管理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也在日益走向成熟。而《土地管理法》,正是一部指引和见证新型土地管理事业成长的法律。让我们从20年前开始,检索这一段激动人心的历史。1986年,一个新时代催生了一部新法律,中国新型土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带来了土地管理事业的春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社会主义土地管理工作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土地实行的是按部门分散多头管理的体制.改革开放以来,进行了城乡土地的统一管理;对土地实行了有偿使用与城市土地市场的开放.伴随着土地的有偿使用,在城市建立了土地市场和土地督察制度.改革开放催生出土地管理的新时代,带来了土地管理事业的春天.  相似文献   

12.
影响决策介入决策贯彻决策——专家评委高度评价《谁给我们土地》李元(国家土地局副局长、《谁给我们土地》主编):我代表课题组和国家土地局感谢各位专家、学者的支持。《谁给我们土地》这本书算是我的一个创意,由中国土地报社组织编写,得到了国家领导的高度评价。人...  相似文献   

13.
钟澄 《中国土地》2012,(6):25-27
国有土地租赁制度作为土地使用权出让的补充,最初应用于企业改制中土地资产的处置.1999年1月1日实施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明确国有土地租赁为土地有偿使用的方式之一,首次从法规层面明确了国家可以出租方式向用地者有偿提供土地,补充和完善了原来单一的有偿出让方式.  相似文献   

14.
贺信     
《中国土地》编辑部:值此《中国土地》创刊20周年之际,谨致热烈的祝贺和良好的祝愿。二十年来,《中国土地》以弘扬先进的文化为己任,始终以正确的导向、独特的视角、超前的意识、丰富的内涵、鲜明的主题,紧跟时代步伐,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真实反映中国土地管理事业每一个进步、每一次跨越和每一项改革成果,成为广大土地管理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及时了解土地管理政策、借鉴成功经验、学习专业知识、跟踪发展动态、探讨焦点问题的重要窗口,对宣传、指导和推动土地管理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历经二十年的洗礼,《中国土地》已从一棵幼苗…  相似文献   

15.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自1999年开征以来,作为调节土地市场的重要经济杠杆,在促进存量建设用地利用、抑制新增建设用地盲目扩张、增加国有土地资产收益、推动农村土地整治、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从实践看,新增费管理政策仍过于粗放,存在多种"亚健康"症状.实现新增费差别化管理,将有助于提升新增费资金使用绩效.  相似文献   

16.
《谁给我们土地》总结报告《谁给我们土地》项目组一、项目来源和概貌《谁给我们土地》是国家土地局领导直接下达给中国土地报社的研究任务,列为土地管理领域节地挖潜、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实践经验系统总结、研究和大范围推广的一个重要项目,后来形成国家土地局向...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政府前不久发出《关于加强非农建设闲置土地管理的通知》,《通知》规定了开征土地闲置费的办法。闲置土地从确认之日起,由县以上国土管理部门对其用地单位开征土地闲置费。对房地产开发用地,按一年不超过该用地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土地》杂志伴随共和国土地管理事业的脚步已走过了20年的风风雨雨,正以勃勃生机展现在世人面前。算起来,我和她相识也有6个年头了。1996年8月,我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成为土地管理战线上的一名新兵。虽说仍从事文秘工作,但隔行如隔山,急于更新知识、转变行话、开阔视野的我,就与《中国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土地》是我的良师,是她教会了我转行后如何写作。她那很强的指导性、丰富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深深地吸引了我。我翻箱倒柜找来前几年的《中国土地》,如饥似渴地吸吮知识的琼浆,每天晚上宿舍的灯都亮到深夜。为了…  相似文献   

19.
两个世纪已经完成了交接,一直在为新世纪激动莫名的人类开始平静下来,一百年的欢歌笑语与辉煌,一百年血与火的洗礼,风雨交加的跋涉,岂是这几天的唏嘘感慨可能结账的?中华民族这一百年的经历与感受,又岂是今天所能体会的?  今天,走过迷茫,走过莽撞,走过迂回曲折,探索前进的中国土地管理事业终于成长起来,随我们一起跨入了新世纪。伴随着中国现代土地管理事业成长起来的《中国土地》杂志也十八岁了。在新的世纪里,她仍然会像以往的十八年一样,将自己紧紧地同中国的土地管理事业联系在一起,努力创造新的辉煌,勇敢地面对新的…  相似文献   

20.
土地:革命与危机特邀撰稿人《人民日报》记者蒋亚平邓小平说,中国的改革实质上是一场革命。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中国的改革成功在相当大的成分上,得益于“土地革命”。改革开放,从1978年算起,已有18个年头。中国的土地理论研究和土地制度变革实践,一直沿着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