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与融资成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可以通过股权方式或债务方式来筹集资金,这两种融资方式又会引发公司资本结构和资本成本等一系列问题。本文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和融资成本,结果发现,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股权融资偏好”,上市公司的真实股权融资成本要远高于债务融资成本,因此,过低的融资成本只是股权融资偏好的表层原因,特殊的股权结构和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才是其内因。  相似文献   

2.
从股权融资成本看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其直接原因是股权融资实际成本偏低.文章通过分析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实际成本偏低的原因,提出治理股权融资偏好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王天晴 《西部财会》2004,(4):18-19,22
新优序理论认为:企业融资应遵循内部融资优先。债务融资次之。股权融资最后的顺序。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异常:忽视内部融资。偏好股权融资。轻视债务融资。出现这种异常的融资行为是由我国上市公司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决定的,资本市场的“一股独大”、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是导致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实际成本低于负债融资成本,内部人控制下的经理层偏好股权融资,以及债券市场发展落后,上市公司负债融资受到限制是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主要原因,本文探讨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啄序理论在我国为何变成啄序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啄序理论(融资优序理论)是资本结构几个主要理论之一,按照该理论,企业的融资顺序是先内源融资,再外源融资。在外源融资中,先债权融资,再股权融资。从西方主要国家的融资结构来看,在内源、债权,股权这三种资金来源中,内源融资(净收入+折旧-股利)占绝大部分,其次为债权融资,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之和普遍超过股权融资,股权融资的比例普遍较低。而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顺序表现为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和内源融资,从1998年后,股权再融资的规模已经与IPO发行规模不相上下。这与啄序理论的结论恰好相反,产生了啄序理论悖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股权融资偏好已是不争的事实。针对这一有悖于经典融资优序的现象成因,我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张璁(2007)认为造成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的主要原因是股权融资成本偏低,制度和政策上的不足,我国的资本市场失衡,内部人控制以及其它原因。龚靓(2006)则认为我国普遍存在的股权融资超额收益是造成“融资偏好悖论”的根本原因。笔者认同其观点,  相似文献   

7.
一、股权融资偏好产生的原因 1.股权融资成本较低、风险较小。 融资成本是企业制定融资策略首要考虑的因素。由于债务融资的还本付息相对于股息支出来讲是硬约束,风险较大。如果公司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还本付息,不仅信誉受损,还可能导致资金链、债务链的断裂,出现企业破产的危险。而股权融资相对来说风险较小,企业不需归还投资者本金。因此,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  相似文献   

8.
西方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一般都遵循先内部融资,后债务融资,最后才选择股权融资的顺序。但我国上市公司却存在着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这与西方的融资理论和实际融资行为都截然相反。本文试图通过对影响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因素入手,分析、归纳出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深层次原因。一、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机制的发  相似文献   

9.
丁家源  常梅 《价值工程》2005,24(9):122-124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这有悖于西方融资理论和实践.本文首先通过一组统计数据说明我国上市公司进行内源融资的困难,然后从内部人控制和债券融资渠道不畅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最后指出过分股权融资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2003-2009年度528家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为基础,实证研究了股权结构对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股权融资规模无显著相关性,与债务融资规模显著正相关;股权制衡度与股权融资规模显著负相关,与债务融资规模显著负相关;流通A股比例与债务融资规模显著负相关,而与股权融资额无显著相关性;机构持股比例与股权融资规模、债务融资规模都显著正相关;而管理者持股比例的变动对债务融资规模、股权融资规模的影响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股权融资是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的首选方式.股权融资成本偏低、股权资金使用风险小、债权资金使用风险大,这是上市公司热衷于股权融资的重要原因.上市公司过度偏好股权融资带来的突出问题是资本使用效率不高,扭曲了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企业应增强企业内源融资能力,健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中股权融资的比例过大,由多种原因形成。高比例的股权融资对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投资者利益保护存在不利因素,也会导致较高的营运风险。文章分析了融资成本的影响因素及融资成本的构成;针对在金融危机的不利环境下,如何控制股权融资的成本,降低股权融资比例,提高上市公司资本投资收益,降低风险等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一、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原因分析(一)股权融资成本低袁国良等人(1999)指出由于我国股权融资的成本是一种软约束,而且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促使上市公司更偏好于股权融资。陈晓和单鑫(1999)对上市公司融资成本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务融资成  相似文献   

14.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及风险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中股权融资的比例过大,由多种原因形成.高比例的股权融资时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投资者利益保护存在不利因素,也会导致较高的营运风险.文章分析了融资成本的影响因素及融资成本的构成;钞对在金融危机的不利环境下,如何控制股权融资的成本,降低股权融资比例,提高上市公司资本投资收益,降低风险等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与融资成本的研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有悖于西方融资理论和实践,本文从定性与定量方面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指出了过度股权融资所产生的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根据西方财务理论,企业融资的最优顺序是优先考虑自有资本融资,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是股权融资,而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恰好与此相反。时此现状,我们进行了原因剖析。并提出加大上市公司债务比例和完善资本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松 《财会通讯》2011,(6):96-99
本文以甘肃省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19家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上市公司仍存在股权偏好,融资顺序为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内源融资,得出了与Myers理论相反的结论并对由此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上市公司的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规模的扩大,在融资类型的选择上,上市公司普遍趋向于通过股权融资进行融资,这与"融资顺序"理论相违背。造成这一行为的原因除公司治理结构缺陷、资本市场不发达、股权融资软约束等因素外,对上市公司进行考核所采用的传统业绩评价指标亦存在内在缺陷。为此,建议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考核时采用新的考虑股权融资成本的业绩评价指标EVA,将有助于纠正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甘肃省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19家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上市公司仍存在股权偏好,融资顺序为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内源融资,得出了与Myers理论相反的结论并对由此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上市公司的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是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一个重要来源,其对微观企业行为以及宏观经济产出的影响是当前热点话题。本文以2000~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系统研究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融资决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高,公司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水平越低,且股权融资减少的幅度更大。通过细分债务融资结构,我们还观察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使得短期债务融资相对于长期债务融资降低的程度更显著,导致企业债务期限结构发生变化。进一步检验发现,产权性质及股权集中度会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融资水平的负相关关系产生影响,具体而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使得债务融资减少在非国企中更明显,而股权融资的减少则在股权集中度较低的企业中更显著。此外,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导致企业融资规模缩减的部分原因是融资成本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