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新城是大都市区多中心、高密度空间体系的重要组成单元,是促进城乡空间紧凑布局、集约一体发展的新城市空间,轨道交通则因其快速、准时、大容量的特点能有效提升新城的通达性而成为区域客流空间联系的首选.选取新加坡作为研究大都市区轨道交通与新城发展的个案,分析其空间体系发展的特点,探讨轨道交通引导下城市空间的组织特征,对其如何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轨道交通的作用解决城市空间发展问题的根本手段进行了总结,并对我国大都市区的空间整合与新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轨道交通带来的不仅是周边地产的升值,同时"地铁+地产"开发模式也正在逐渐被引入北京房地产市场9月28日,北京地铁四号线开通。这条全长28公里的轨道交通,在"十一"黄金周期间日均客流超过60万人次。人流的聚集和交换带来巨大商机,使四号线成为一条"财富的新干线"。  相似文献   

3.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灰色用地”选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的投融资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研究了城市"灰色用地"规划对轨道交通建设的适应性,指出这种动态用地规划模式可以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和利用效率,解决轨道建设投融资的部分问题,并结合苏州轨道2号线建设对轨道站点周边"灰色用地"选区方法进行了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4.
新城建设:从伦敦、巴黎到北京--多中心下的同与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了伦敦、巴黎、北京新城建设的时空背景和发展过程,分析了北京建设走廊城市需要具备的一些条件,认为北京的新城建设是一个需要克服很多不利条件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6,(9):1-4
在目前轨道交通建设力推PPP模式的情形下,文章首先从PPP社会资本属性的角度,主要有建筑施工企业、机电信号系统企业、房地产企业、地铁运营企业等类型,对不同的轨道交通PPP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接着就轨道交通项目的网运分离进行了分析。最后就轨道交通项目未来可能的趋势从政府、社会资本两个角度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8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称,目前各级政府热衷扩张城市面积的做法十分危险,大跃进式的“造城运动”蕴藏的巨大风险不容忽视。这份报纸援引国家发改委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所调查的144个地级城市中,有133个提出要建设新城新区,占924%,平均每个地级市提出建设154'-新城新区。161个县级城市中,提出新城新区建设的有67个,占41.6%。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功能布局,塑造市域空间新格局,《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加快形成“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空间新格局,针对“新城发力”,明确要求大力实施新城发展战略,承接主城核心功能,按照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新一轮新城建设要求,把嘉定新城、青浦新城、松江新城、奉贤新城、南汇新城建设为长三角城市群中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融入长三角区域城市网络。  相似文献   

8.
李超 《乡镇企业科技》2013,(15):169-170
北京轨道交通非票务商业资源收益可弥补运营亏损,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实现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建设、运营的良性循环。本文介绍了北京轨道交通商业资源,并对其市场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经营管理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城在发展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开发建设资金不足。新城开发建设三年来,道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巨大、项目建设多以产业项目为主,项目建设周期长、资金回笼慢,开发建设资金不足已成为新城快速发展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政府提出将"集中力量、聚焦通州,尽快形成与首都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化国际新城",将通州新城的战略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从分析北京建设城市副中心的必要性出发,结合通州发展实际,剖析了通州建设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基础与条件,并重点对城市功能提升、产业结构升级、空间布局优化、城市管理体制创新等四个战略层面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轨道交通换乘枢纽项目开发模式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薛东 《物流技术》2010,29(7):137-139
通过分析研究国内外轨道交通换乘枢纽项目的建设经验,提出轨道交通换乘枢纽与配套商业综合开发,并创新思路,对建设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规划、土地、建设模式等问题进行分析,以创新的方式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香港新市镇发展至今已经较为成熟,其强调土地集约、功能混合的紧凑模式得到广泛认可,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并未达到"自给自足,均衡发展"的理想状态,客观分析香港新市镇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有利于实现我国新城的高质量建设与高效管理,对推进新城与中心城区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重点分析香港新市镇的紧凑发展模式,具体包括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混合居住形态,职住关系,公共服务配给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客观评价总结香港新市镇发展中的经验与教训。并针对大陆新城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大陆地区新城发展应控制新城建设用地规模;倡导混合居住模式,避免社会隔离;开拓新城就业岗位,多途径促进本地就业;鼓励政府购买,多渠道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外联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西方发达国家大都市区域内的新城建设呈现出卧城—卫星城—功能完善新城—区域平衡的发展趋势,产生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宜居城市、特色城市、生态城市、创意城市等新的理念和思想。北京市推进新城建设需要着重把握城市均衡发展、引导社会力量、推进TOD新城模式、建设生态新城和特色新城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孟雷雷 《城市发展研究》2022,29(3):47-52,封2
通过对比北京与东京城市空间及城市规划的演变,发现北京轨道交通存在滞后于城市空间演变的现象,导致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出现了耦合度低的状况.此外,北京各时期的卫星城镇建设的迟缓与轨道交通系统的不完善不无关系.在北京最新版的城市规划中,虽明确提出圈层式结构的交通发展策略,却出现了轨道交通分工不明确的情况.利用空间句法进一步对比...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北京城市建设开发集团总公司开发建设了北京两个房地产时代的典范之作———望京新城和方庄小区。方庄小区是集团购买的宠儿,望京新城是大型住宅区个人销售的典范。从这种比较中可以看出,如果说望京新城有什么旺销之道的话,首先就是开发商销售战略选择上的开放...  相似文献   

16.
高速轨道交通对城市而言是新城建设的加速剂;对发展商而言是进军三、四线城市的好时机;对消费者而言是另一种全新的低碳消费形态。  相似文献   

17.
产业新城作为新型城镇化下"产业发展支撑城市、城市完善助推产业"的重要模式样本而受到广泛的关注。针对产业新城建设中产城空间供需不平衡的问题,通过对城市空间建构需求与演变的分析以及固安、大厂、香河产业新城的建设经验的梳理,以理论探索结合实证研究的方法,归纳当前产业新城建设由生产型基地向服务型生产基地转变、由封闭运行模式向开放成长模式转变的两点趋势,并以广阳产业新城为例,通过对基地现状文化和生态本底的挖掘、产业和人的需求分析,阐述了在需求导向下产业新城产城空间"细胞重构、基因重组"的建构思路,以期对环首都地区的产业新城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北京快速推进"市府东移"战略背景下,科学认识通州城市扩展的驱动机制,并准确把握新设"城市副中心"后城市扩展的可能情景及其空间管控政策,将对顺利实现首都功能空间重构与有序增长产生重要的支撑价值。通过构建空间逻辑斯蒂模型和元胞自动机城市扩展模型,阐释了通州城市空间扩展的基本机制,定量模拟与评估通州沿袭既有规律的发展情景和城市副中心建设情景,研判城市空间增长所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而提出了新时期通州城市有序扩展的空间管控建议。研究发现:1)受全市单中心圈层式布局的影响,通州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重点区与人口集聚区均高度重叠于通州新城与近亦庄新城乡镇,共同驱动城市扩展空间格局的形成;2)城市副中心建设情景将进一步增加通州新城的城市扩展速度,与沿袭既有规律的发展情景相比较建设用地的扩展重心将往东北方位移动近4km、通州新城区域景观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景观破碎度指数增加,呈北部连片蔓延、南部趋于相对紧缩的城镇发展格局;3)科学运用城市发展的空间管制方案、规划引导作用和空间发展战略,严防城市连片、蔓延和单极化倾向。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鬼城”一词近日频见备家媒体报端。 如火如荼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新城建设“鬼影重重”,其实这凸显出一个本质的问题:中国新城的开发建设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是以假借城市化浪潮,弄桨超额投资,换取政治、经济利益为目标还是以尊重城市建设发展规律,务实为民,建造美好舒适新城,提高人居品质的城市化发展需要为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一、国内外新城土地开发时序分析 (一)巴黎新城——马恩拉瓦莱开发时序马恩拉瓦莱新城是巴黎地区5个新城之一,也是巴黎新城中公认发展最快并且最为成功的一个。该新城轨道交通导向的土地利用方式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