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陈屹 《财经研究》2005,31(7):91-99
鉴于目前中国外资企业转让定价实证研究结论与西方转让定价理论研究结果差距甚远的困惑,文章重新对资料进行了转让定价各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得出与以往不同的结论.文章认为,转让定价与外资方式、企业规模无关,而与东道国和母国的税率差异以及国别因素高度相关.这论证推翻了中国外资企业转让定价与税率无关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外商投资企业转让定价避税的法律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税收领域跨国公司的转让定价问题极受关注,国外关于转让定价问题研究成果颇丰,基于相关文献的梳理讨论了转让定价的产生和目标、转让定价的影响因素及其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4.
王彤彦 《经济师》2002,(7):86-87
2 1世纪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 ,跨国经营企业与日俱增 ,对我国来说 ,一方面 ,外商来华投资逐步增多 ;另一方面 ,我国公司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的情况亦有增无减。毫无疑问 ,这种国际经济交往的逐步深化 ,大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但与此相随而生的国际避税问题亦应引起重视。文章就国际避税中最常见的转让定价避税及主权国反避税措施的选择问题谈了看法。  相似文献   

5.
论转让定价与税收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转让定价问题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逐渐增强、跨国公司逐步增多的情况下而日益突出的重要经济行为。转让定价行为引起国际收入、费用分配的变化,从而影响有关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刺益。因此,受到各国政府及经济专家的格外关注,成为经济领域的热门话题。转让定价对税收影响很大,如果在税制上不加以严格规定,会造成税收大量流失。  相似文献   

6.
防范跨国公司转让定价避税的对策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全世界的主要税源已集中到跨国公司集团.与此同时,由于跨国公司中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操纵,使得跨国公司不依据市场供求关系而人为确定内部交易价格成为可能,随之也产生了跨国公司利用转让定价避税问题.由于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大多为跨国公司的关联企业,因此跨国公司转让定价避税在我国表现得也比较明显,转让定价避税不仅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税收损失,而且也破坏了公平的税收环境.对于转让定价避税行为,必须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跨国企业通过转让定价的方式来进行利润转移和国际避税,在发达国家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近年来,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但伴随而来的企业国际避税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文章借鉴Bernard等(2006)的模型,考虑到我国反避税制度的具体规定,将出口量和税率差一并纳入价格差的决定方程,对其加以拓展,从而在理论上说明中国对外投资企业通过转让定价方式开展国际避税的存在性、异质性和反避税效果,并利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出口数据,运用三重差分法加以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我国对外投资企业的出口贸易中存在通过转让定价避税的行为,且出口目的国与我国的税率差越大,转让价格偏离公平交易的价格幅度也就越大.(2)企业的避税程度因企业所有制性质和行业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内资企业相对于外资企业避税更加严重,资本密集型行业相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更为严重.(3)税收协定作为针对转让定价的反避税制度,所起到的作用还相当有限.文章从避税动机的角度为我们理解当前我国企业的"走出去"行为提供了一种思路,也为我国当前反避税制度的建设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8.
我国转让定价税制及其实施王陆进(厦门大学)转让定价是涉外纳税人的最主要避税手法。制定有关转让定价的管理办法并有效地予以实施,是涉外税收管理中反避税斗争的重点。对于转让定价的管理办法通常被称作转让定价税制。我国转让定价税制的形成我国的转让定价税制源于经...  相似文献   

9.
所得税优惠与关联企业转让定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廖晓靖  刘念 《财经研究》2000,26(1):10-15
  相似文献   

10.
陈清萍 《技术经济》2010,29(3):54-59
本文采用边际分析方法,从利益最大化的假设出发,探讨了跨国公司集权模式下的双向避税机制以及税务部门对其的监管。研究结果表明:跨国公司中间产品的转让定价顺向避税和逆向避税行为分别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在不同情况下,作为母国和东道国的税务当局会选择有差别的转让定价监管力度和合作态度。最后,提出我国税务部门监管外资和内资跨国公司转让定价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伴随经济的全球化,跨国投资成为世界经济中常见的经济现象,跨国公司日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力量。跨国公司的转让定价问题极受关注,研究了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的避税动机、经济影响及政府的反避税政策,并提出完善中国转让定价税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芬 《发展研究》1999,(1):31-32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投资企业迅猛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为增加财政收入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由于各国地区间的税收法规在税率的高低、课税范围的大小、征收管理手段等方面都存在不少差异,投资者受趋利性的驱动,利用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在税收上存在的差异进行偷避税比较普通。另外,由于我国当前的税收征管还存有许多不足,手段落后、管理偏松、信息掌握不及时以及对偷漏税等违法行为的惩罚不力等,使在我国的外商投资企业的偷避税行为也相当普遍。 在我国从事经营的外商,其偷避税规律与一般国际偷避税规律既有相同的一面…  相似文献   

13.
转让定价问题是当前国际税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近些年来,世界各国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将目光聚集于对转让定价的规制上来.通过构造税务当局与跨国公司之间的博弈模型,并运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进而从对避税行为的惩处力度、支付的税收成本以及税务当局稽查风险等方面,得出有效规制国际转让定价行为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转让定价中"正常交易"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联企业和非关联企业之间,显而易见是不同的,然而,关联企业间交易的转让定价,要按非关联企业间的“正常交易”进行处理,税法中这样的假设,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此外,“正常交易”的标准依赖于交易的参照系,而参照系有时会根本不存在,或对类似交易的推断,纳税人和税务机关常常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从而陷入昂贵的争论之中,近来,电子商务交易使税务机关对关联企业间转让定价的管理更加复杂化,虽然预约定价协议(APA)有许多优点,但也暴露出了难以克服的缺陷,如何科学地对关联企业间的交易征税,尤其是不同国家如何合理地参与跨国公司的税收分配,全球利润分割法已显示出这种优势。  相似文献   

15.
从企业的角度出发,阐述转让定价基本概念,根据目前关联企业在转让定价中进行纳税筹划的定价方法,进一步分析关联企业在销售有形资产、转让无形资产等转让定价活动中进行纳税筹划的具体应用情况,最后阐述企业在转让定价中进行纳税筹划的注意点。  相似文献   

16.
外资企业避税及其经济效应与治理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龙 《经济前沿》2006,(10):56-60
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不断加深,外资企业避税已成为日益普遍的现象。因此,必须加强对外资企业避税治理的研究。本文归纳了我国外资企业避税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分析了外资企业避税的经济效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实施避税治理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跨国企业内部运作入手,全面梳理了跨国企业最优转让定价决策制定及利用转让定价实施收入转移方面的研究成果。研究结果表明,位于不同税收管辖区域的子公司间税率差异越大,则跨国公司在相关国家间转移的税基越多;在国外市场组织低成本外包与开发营销性无形资产,成为近年跨国企业利用转让定价攫取相关国家,特别是高税收国家经营利润的新形式,不断加剧国家间的税收利益冲突。针对转让定价导致的国家间税收利益受损问题,以OECD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为规制跨国企业收入转移行为,开展了一系列转让定价审计执法与BEPS行动。同时,本文基于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和数理模型对发展中国家地域优势的刻画,为国家间税收利益分配的合理归属以及我国税收利益的合理回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转让定价是关联企业之间转移收入、利润进而达到减轻或解除税收负担的目的而采取的价格策略。目前国内外大多数专家学者把这种行为界定为合法行为。我认为,关联企业之间转让定价避税是违法行为。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证其违法性,一是从关联企业之间转让定价避税的实质看其违法性;二是从关联企业之间转让定价避税的方式看其违法性;三是从世界各国制定的反避税法律条款看其违法性;四是从关联企业之间转让定价避税违背会计准则看其违法性;五是从违法行为构成理论看其违法性。  相似文献   

19.
黄轶 《经济师》2001,(12):190-191
文章在对转让定价问题基本情况分析的基础上 ,从完善转让定价方法和强化转让定价税收征管制度两个角度 ,探讨了如何借鉴国际经验以完善我国的转让定价税制及进一步加强转让定价税收征管工作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前,税收已成为我国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在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下,国家通过税收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其结果必然会减少纳税人所得,改变原来的国民收入比例关系,最终会涉及到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企业、不同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近几年来,由于利益机制的驱动,各种偷漏税行为日趋严重,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纳税人也在精心研究现行的税收政策法规,试图以合法的方式逃避税收,达到与偷漏税行为相同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