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河蟹养殖夏季管理的重点主要是水草、饲料、水质管理及病害防治。一、水草水草夏季总体覆盖率为50%—60%,应注意:(1)沉水性植物不能过密。过密能造成底层水体不易流动,形成局部底质腐败,底层水质恶化,滋生河蟹病菌;(2)设置水面遮阳的水生植物,最好是空心菜,空心菜除起一般性水草的作用外(提供蜕壳栖息,躲避敌害,净  相似文献   

2.
<正>夏季水温偏高,河蟹体质下降;有机质分解腐败加快,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增加;病菌大量繁殖,蟹病集中高发;天气多变,环境因素复杂。夏季高温期是水产养殖,特别是池塘河蟹养殖管理的关键阶段,决定着全年养殖的成败。笔者就  相似文献   

3.
<正>夏季天气炎热,水温较高,为确保河蟹安全度夏,提高成活率,促进河蟹快速生长,池塘养蟹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一、加强水质管理在炎热的夏季,蟹池表层水温有时可达30℃,对河蟹生长不利。水温太高,水质易恶化,造成水体溶解氧不足,河蟹纷纷离开水  相似文献   

4.
夏季水温升高很快,是河蟹生长和发病的一个高峰季节,做好夏季河蟹生产管理工作是夺取全年河蟹养殖高产的关键性一步。当前我们在河蟹养殖方面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养殖环境的管理1、池塘水质管理:良好的水质是确保河蟹养殖成功的关键性因素,而夏季水温较高,再加上是在人工投饵  相似文献   

5.
<正>夏季水温偏高,河蟹体质下降,有机质分解腐败加快,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增加,病菌大量繁殖,蟹病很容易集中高发,因此,在养殖管理中要更加精心。一、水质管理很重要夏季水温高,水位过低容易导致河蟹性早熟从而影响河蟹的规格和产量。7月份以后逐渐加深水位,在高温季节平均水  相似文献   

6.
<正>夏季水温高,河蟹生长快,但也是河蟹发病的一个高峰季节。因此,做好夏季河蟹管理工作,是夺取全年河蟹高产的关键。夏季河蟹管理应当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7.
河蟹生态养殖的水质调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河蟹的生态养殖,非常注重对水体水质的调控。通过对养殖水体采取定期换水、分阶段进行水质调控、定期使用生石灰和生物制剂等措施,使养殖水体的水质充分满足河蟹  相似文献   

8.
<正>夏季既是河蟹的生长旺季,也是病害多发季节,是河蟹饲养管理的关键阶段,决定着全年养殖的成败。加强夏季蟹池管理至关重要,笔者提醒河蟹养殖户应把好以下四关。一、水质调控关1.加深水位。当高温来临时,可将池水加至最高水位,保持水深在1.2-1.5m;气温特别炎热时,水深可增至2m左右。2.定期换水。在高温的夏季,养蟹池塘应定期换水,将水温控制在28℃以  相似文献   

9.
<正>河蟹养殖生态系统中,水草作为生产者,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水草可为河蟹提供部分植物性饵料;水草提供河蟹不可缺少的栖息、蜕壳场所;水草维持水温稳定和水体生物多样性;增氧、净化水质和改良底质。因此保  相似文献   

10.
1、移栽水草可在蟹池移载伊乐藻、水花生、苦草、轮叶黑藻等水草,覆盖率达50%左右,使河蟹生长在多水草的水体中,接近自然生态条件。水草不仅是河蟹喜爱的饲料,还为河蟹提供隐蔽场所及附着  相似文献   

11.
<正>河蟹生态养殖技术,就是根据河蟹生物学特性,通过人工营造并维护好养殖水体生态系统,使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向有利于河蟹生长点方向发展,从而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河蟹生态养殖所产河蟹产量高、规格大、品质  相似文献   

12.
<正> 夏季高温期是河蟹生长相对缓慢期,夏秋季是河蟹发病高峰时段,同时秋季也是河蟹生长最后冲刺阶段,夏秋季河蟹养殖管理,是养殖周期中最后河蟹养殖是否成功的二个关键期。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三分放、七分管”。夏季是河蟹池塘养殖管理的关键季节,外因是气候温度升高,养殖环境变化较大,若不注意饲养中对水质、饲料、病害、逃逸、敌害等不良因素控制,就直接影响到年终产量和收益。内因是池养河蟹放养密度不同,套养鳜鱼数量不同,青虾放养数量不同,养殖管理上也需因地制宜,不断改进提高管理水平。现就五个方面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一、移栽水草。蟹池移栽伊乐藻、水花生、苦草、轮叶黑藻等水草,覆盖率达50%左右,使河蟹生长在多水草的水体中,接近自然生态条件。水草不仅是河蟹喜爱的植物饲料,还为河蟹提供隐蔽场所及附着生物的基质,同时具有吸收水体中多余的有机质,降低水的肥度,澄清水质,加强光合作用增加水体溶氧等作用,高温季节水草还能吸收太阳热能,降低水底温度,改良水环境等。对腐烂的水草,要及时捞出,以免败坏水质,当水草不足时,要及时补充。  相似文献   

15.
九月蟹事     
《农家之友》2006,(9S):48-48
进入9月份,天气开始转凉,大多数河蟹养殖已完成最后一次蜕壳,进入河蟹育肥和销售季节。后期应进一步加强水质管理,增加动物性饵料的投喂量,争取河蟹养殖取得丰收,现在就9月份河蟹养殖管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蟹大小,看水草,要想养好一塘蟹,主要种好一塘草,可见水草栽种是整个河蟹养殖的核心;其次河蟹生活于水体底层,底质好坏也关系到河蟹养殖的成败;再者,集约化养殖过程中,投食饲量加大,残饵、粪便增加,如果在养殖池塘得不到及时转化,易产生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滋生病原微生物,危害河蟹健康。笔者就一线实践经验总结,于河蟹健康养殖的技术要点做简明扼要的阐述,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加强河蟹的秋季饲养管理,是预防河蟹秋季死亡,提高河蟹养殖效益的关键。防止河蟹秋季死亡,主要应防止以下几点:一、感冒死亡秋季白天和夜晚温度变化大,水温差别也较大,有时高达10℃以上。河蟹因不适应  相似文献   

18.
<正>河蟹养殖入秋以后,随着气温下降,河蟹活动量增加,摄食也加入高峰期,并在9月份前后河蟹完成最后的、增量最大的一次生殖性脱壳。抓好河蟹池塘养殖的秋季管理,对促进河蟹的蜕壳生长,提高河蟹出塘规格、产量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切养蟹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措施,最后都要通过管理,才能发挥效能,获得高产。但是不同季节,管理的侧重点不同,这是在河蟹养殖中应注意的问题。春季管理:3、4、5月份气温低,水位要浅,一般保持在60—80cm。早期水可稍肥一点,水体可呈草绿带黄色或褐色。以后若水质恶化,应及  相似文献   

20.
<正>"蟹大小,多与少,看水草",河蟹养殖塘水草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河蟹的规格和产量,这是因为水草不仅是河蟹不可或缺的植物性饵料,并为河蟹的栖息、蜕壳、躲避敌害提供良好的场所,更重要的是水草在调节养殖塘水质,保持水质清新,改善水体溶氧状况上作用重大,然而目前许多养殖户由于水草栽种品种不合理,养殖过程中管理不善等问题不但没有很好的利用水草的优势,反而因为水草存塘量过少、水草腐烂等使得池塘底质、水质恶化、河蟹缺氧上草甚至死亡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