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厂长经理之友》2013,(8):28-31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手机网民的数量达到4.2亿,在整体网民中占74.5%,也就是四个上网的人中,有三个人会使用手机上网。据估计这个数据可能在今年还有再实现50%的增长。  相似文献   

2.
休闲     
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26亿据新华社报道,10月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老人节。国家统计局人口司的数据表明,1999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10%,2000年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7%,这表明我国开始进入老龄社会。老年型人口不仅仅是人口类型转变的一种标志,也是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体现。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的人口称做“老年型”人口,进入“老年型”人口的国家和…  相似文献   

3.
<正>一、我国电子商务建设现状2007年1月23日下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19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网民已经达到1.37亿,其中宽带用户已经突破1亿,达到1.04亿,另外手机上网人数已经达到1700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600万人,增长率为23.4%,中国网民总数占总人口比例  相似文献   

4.
王惠萍 《现代企业》2007,(12):66-66
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是一种向移动终端手机提供互联网内容和先进增值服务的全球统一的开放式协议标准,是无线互联网协议。目前,在我国使用手机上网主要通过WAP方式接入。截至2007年6月,我国网民总数已经达到1.62亿,位居世界第二。让在各种接入方式中,WAP接入网民数达到4430万,其中活动用户数为3900万。从上网设备种类来看,使用手机上网渐成风气,目前已有27.3%的网民使用手机上网。可见WAP接入方式在中国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接入方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世界上因特网发展最迅猛的国家之一。据CNNIC统计,仅去年一年,因特网使用人数就增加了7300万,超过法国总人口。随着手机及宽带线路的普及,这个数目还将继续增长。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有多少老年人?安徽当涂县读者魏明华来信问;听说我国老年人已经过亿,是真的吗?魏明华同志;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字,1994年底,我国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11697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9.76%。数字显示,从1990年以来的4年中,中国60岁以上...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手机网民已经达到5亿,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占81%,远远高于用其他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可以看出,手机已经成为人们上网的第一大终端。而且,随着手机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与手机终端各类应用的迅猛发展相互促进,势必促使更多上网用户向手机终端转移。企业正在走进移动互联时代。  相似文献   

8.
998年7月22日,因特网之父文顿·瑟夫在因特网协会一年一度的全球性会议上透露,目前,全世界250个国家中的240个提供因特网上网服务。全球因特服务商达7500家,其中60%在美国,为4500家。因特网共有150万个网址,3.5亿个网页。此外,尚有搜...  相似文献   

9.
因特网,又称为互联网或网际网。从技术上看因特网是一个网络的网络,它将很多小的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从使用者的角度看因特网是一个庞大的计算机网络,它将很多独立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在一起。90年代以来,因特网以一种异乎寻常的指数在增长。在网络和用户规模上,1995年、1998年两次实现了腾飞。中国自1994年开通因特网后,从当年的上网人数几千人激增到今天的400万人。专家预计,5年之内,中国上网人数将超过3000万人,将对中国的社会生活造成深刻的影响。因特网诞生前后,一直是作为一个在国防、科技、教…  相似文献   

10.
你网婚了吗     
现实中,如果一个成家的人.再与另一个人结婚,他(她)就犯了重婚罪。如果他偷偷与第三者同居,要受到道德的谴责。然而近来兴起另一种婚姻——网络虚拟家庭,或者叫网络同居、网婚。据本刊调查,在网婚一族中.70%的网民在25岁以下.95%的网婚男女根本没见过同居一室的另一方;40%的网民对网婚持无所谓态度;70%的网民认为应该规范网络行为。如今,网恋、网婚正大行其道.部分上网成瘾的网民甚至把网络当成现实生活,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山英太郎 《财会月刊》2010,(3):I0014-I0014
市场前景 据国际著名的IDC调查机构统计,至2007年年底,中国手机用户已超过3亿人,月增长速度为670万部,其中46%的手机为多媒体手机,绝大部分为年轻人使用。2008年第一季度,多媒体手机所带来的彩信、飞信、上网等各种业务的总营业额已超过了300亿元人民币。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季度17.6%的速度增加。  相似文献   

12.
随着4G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变革,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其功能的不断完善强大,外加无线上网环境的逐渐成熟,消费者工作型态的改变与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移动消费成为一个新的市场,一个新的亮点消费形式。根据CNNIC八月份最新的《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研究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进一步提升,由2013年的81.0%提  相似文献   

13.
世界     
61.5% 2010年上半年.网民手机上网应用中.手机即时通信仍然是渗透率最高的应用.渗透率达到61.5%。  相似文献   

14.
打开女性市场的秘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市场变得越来越重要了。表现在:一是人数多。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女性消费者有61228万人.占总人口的48.3%,其中在消费活动中有较大的影响的是中青年妇女,即20-50岁这一年龄段的女性,约占人口总数的21%。二是作用大。女性消费者不仅数量大,而且在购买活动中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女性不仅对自己所需。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外某权威网站排行榜最近发表的一项调查报告,美国人上网的总人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最高水平——有9800万人在家中上网,在全世界各国居领先位置。日本和德国则分别以1500万网民和1300万网民排在美国之后,第四名的英国有1千万人,第五名的加拿大有9百万网民。不过,这项调查还显示,美国人上网的时间却略有下降:目前平均每人每周上网5次,每次平均在纲上停留36分钟,平均造访5个网站。  相似文献   

16.
<正>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14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提升至85.8%。数据显示手机已经成为最大的上网终端,移动互联网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相似文献   

17.
犹太人曾经以精于经商而著称,在他们中间广为流传的一条重要法则,就是“做生意要瞄准女人”。虽然,在现代营销理论中,性别作为市场细分中的一个要素,男女各占一半,但女性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尤为值得重视。这是因为:从市场调查统计的角度看,我国女性人数众多。据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的女性人口有4.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48.7%。其中,在消费过程中有较大影响的女性群体,即20~54岁这一年龄段的女性,约占人口总数的21%,而15岁以上的女性占总人口的33%。从消费决策中的地位看,女性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我国,一般家…  相似文献   

18.
经理箴言     
网络时代需要担当精神现在互联网上许多问题的出现,并不表明中国的互联网变坏了,而是因为网民数量快速增加,网络把社会更真实的层面充分暴露了出来。20年前国内上网资源很少,尤其是当时没有互联网商业价值的产生。而现在上网门槛降了很多,用手机人人都可以上网。网民的构成也复杂了很多,互联网比以前反映的社会面貌更透明更真实了,这实际上是一个进步。另外,加上各种互联网的商业价值不断产生出来,有了牟利动机,以前那种纯美的但不  相似文献   

19.
在1991年,英国总人口为5600万,老年人口980万。老年人中,11.7%是介于60~74岁的女性和65~74的男性。75至84岁,占5.5%,85岁以上,占1.5%。75岁以上的女性占4.6%男性占2.4%。总体来说,含有退休人员的家庭数量不断上升,总数从680万户增加到700万户。而且,退休人员家庭中,单身独居的人数不断上升。在1991年,英国有9.7%的家庭由2人或者2人以上的退休老人组成。  相似文献   

20.
移动加速度     
肖明超 《经营者》2013,(8):64-65
如果说,几年前汽车移动互联网营销处于以游戏、互动为主的试水时代,那么,从今年开始,汽车移动互联网营销则进入一个全新的、与消费者精准定位的"应用"时代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2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5.9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较2012年底增加43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则在半年时间内从74.5%提升至78.5%,移动互联网营销也因此成为这一年营销领域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