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楠  田阳  王磊 《价值工程》2012,31(29):121-124
迅猛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其在制造业生产过程与产品中的应用以及复杂多变的制造业发展外部环境等,决定了我国制造业信息化过程的复杂性,需要不断创新信息化评测理论与方法。现有的制造企业信息化绩效评测中存在评测维度单一、评测结果相互矛盾、评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不能有效反映等问题。从IT过程模型出发,建立了制造企业信息化绩效三维评测模型,提出基于网络层次分析和熵权法的绩效评测方法。以2010年天津市制造企业信息化调研数据为依据,应用提出的模型与方法进行了科学有效地评测,评测结果表明建立的绩效分析模型与评测方法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总结汽车底盘测功机设计、制造、组装调试和试验运行工作的基础上,参照国家相关试验标准,借鉴国外同类产品的样本、论文、技术说明书等文献资料,根据测功机的结构组成和使用功能,对该种产品提出安全规程及其评价方法,为产品的设计、制造、调试、使用和维护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产品设计是制造业的灵魂 ,而产品设计思想和设计技术又是先进制造技术体系中的首要技术。这是因为产品的结构、性能、质量、成本、交货时间 ,以及产品的可制造性、可维修性、人机关系等因素都在产品设计阶段形成 ,且产品设计决定了产品寿命周期成本。因此 ,产品设计思想和设计技术的创新应当成为我国制造业吸纳先进技术的重要环节。1先进制造技术的体系和特点先进制造技术包括一切超越现存制造技术水平 ,能提高产品竞争力 ,推动技术进步的新的制造理论和制造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是一个技术体系 ,以先进制造技术基础理论为主 ,包括从传统机械…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模具制造在不断改善产品性能与质量的前提下应快速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快速模具技术是以快速成型技术为基础,将传统制模技术与快速成型技术的相结合,使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周期缩短,具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文章探讨了快速成型技术的原理与工艺过程,快速成型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模具制造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模具制造在不断改善产品性能与质量的前提下应快速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快速模具技术是以快速成型技术为基础,将传统制模技术与快速成型技术的相结合,使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周期缩短,具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文章探讨了快速成型技术的原理与工艺过程,快速成型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快速成型模具制造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并行工程是指对产品及其相关过程进行并行、集成设计的一种系统化工作模式,是一种先进的设计和制造模式,广泛运用于企业的组织、管理和运行.并行工程的实施能够提高轨道交通车辆产品开发的并行化程度,缩短周期,节约成本,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快速成型制造技术是随着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而产生,一直受到现代制造业的广泛重视。本文概括和介绍了快速成型制造技术的应用,对于快速成型制造技术的推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质量功能展开QFD理论(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是把顾客或市场的要求转化为设计要求、零部件特性、工艺要求、生产要求的多层次演绎分析方法.是在整合产品生命周期内,产品功能质量进行分析、展开的理论方法.综合考虑客户要求、技术要求、市场情况以及其相互阃的作用关系对产品质量、功能的影响.并以环保袋为例,形成环保袋的设计研究以及漉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三维CAD系统的核心是产品的三维模型。三维模型是在计算要中将产品的实际形状表示成为三维的立体模型。从支持创新设计的角度讲,三维CAD技术便于直观表达设计意图。特别是在概念设计、工业设计主面,三维CAD系统采用的三维特征和参数化功能可以更加准确表达设计意图,完成装配等复杂设计过程,使设计过程更加符合设计者的设计习惯和思维方式,进行创新设计。研究了组件技术和特征造型技术,并对基于组件开发三维CAD系统的相关技术和实现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给出了实现系统的框架结构和组件结构。  相似文献   

10.
院创意产业在表面繁荣的同时,与制造业缺乏有效衔接.创意产业的创新融合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基于此,文章运用演化经济学、产业生态学等基本理论,结合创意产业融入制造业的运行特征,从生态学视角提出创意产业融入制造环节的共生演化模型,即生态位测度模型、产业协同进化模型、创新产品扩散模型.这为拓展创意产业功能,促进制造业产品、技术升级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
《江苏企业管理》2007,(2):39-41
制造是技术“物化”为产品的最后和最为关键的一道关口.它包括产品设计、材料筛选、工艺设计、生产加工、质量检验与控制、生产过程管理等产品寿命周期内从设计到成品阶段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活动。制造业是所有与制造有关的企业的总体,是国民经济的“关键性产业”。产业革命以来的经济发展史表明,制造业的发展及其内部结构升级是经济结构转型的基础,任何大国都不可能逾越制造业充分发展这个阶段而直接进入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没有制造业的强力支撑,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完成从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向发达的工业国的转变。制造业的发展对于提高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明虎 《企业经济》2007,(10):118-120
经济的全球化带来了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制造企业无不积极地从加强自身管理、改善业务流程出发,寻求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途径,以提高在全球竞争环境中自身的竞争力。传统的制造管理方式显然是不能达到这种要求的。然而,现代通信技术以及电子商务的日益普及,使得这一切变得可能。需求——满足(Demand-Fulfillment)电子商务模型正是通过准时生产技术(JUST IN TIME)与电子商务的有机结合,构造出一种全新的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型。本文从DF模型的产生切入,并以戴尔电脑公司为例,通过比较实施DF模型前后的公司业务流程,详细阐述了DF模型的工作步骤以及优势,希望以此引发我国电子制造企业对自身业务流程优化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3.
吴国威 《民营科技》2010,(10):14-14,25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产品复杂、技术要求高,而其中装配工艺是决定产品性能和制造周期的关键环节之一。传统的装配工艺设计手段以手工设计为主,缺乏有效的手段解决网络计划的编制和优化。针对目前制造业装配工艺规划中面临的问题,研究完善适合机械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装配工艺设计方法和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4.
论机械制造业中绿色制造技术应用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嫔 《民营科技》2011,(3):41-41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制造业的应用模式也随之改进,对我国机械制造业生产模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传统生产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绿色制造技术中材料、设计、加工与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模式,详细论述了产品生产周期各主要阶段中的选择要点、绿色设计应考虑的一些问题、绿色制造工艺的内容及建立绿色管理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快速成型技术把结构、设计、信息、功能、精细化融为一体。文章从产品快速成型技术的优势入手,分析了构建产品成型技术平台的发展方向,阐述了在产品快速成型技术平台上提高服务共享性的方法和途径,为产品快速技术平台的未来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产品的设计是机械制造业的灵魂,机械产品的结构、质量、功能以及可制造型、可维修性等一系列问题与产品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关联,产品设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产品创新设计在机械制造业中以及全球化竞争中占据首位。因此现代的机械零部件强调创新设计,并且要求设计中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设计理论以及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最新科技成果,设计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杨廷阔 《公司》2000,(6):19-20
当前,我们已经步入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先锋的知识经济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及与制造业的结合,产生出许多先进的生产方式,这已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手段。而CIMS正是其中的经典一例。CIMS,即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就是以企业的产品为龙头,在产品的技术设计、管理决策、加工制造、质量控制等方方面面,采用各种计算机辅助技术和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使企业优化运行,达到产品上市快、质量好、成本低、服务好,从而提高企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给企业巨大压力,而这压力最终体现在对所生产…  相似文献   

18.
面向多品种、小批量的柔性三维CAPP系统是先进制造中重要的单元技术。文章基于三维CAD/CAM平台技术,利用PLM技术研究三维CAPP系统的功能和结构特点,在采用特征知识描述形状结构和工艺信息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三维CAPP系统框架,为三维产品并行设计与快速制造提供系统支撑技术。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产品多样化、低制造成本及短制造周期等需求日趋迫切,传统的制造技术已不能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符合顾客个性化要求的样式和功能的产品的需求。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机械与控制设备的发展,制造业自动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柔性制造技术已成为机械制造自动化的研发重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我国汽车制造行业为研究对象,选取10家具有代表性的汽车制造企业2000-200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SFA)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的技术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汽车制造业的技术效率总体呈波动趋势;客车、重卡企业技术效率最高,乘用车企业次之,轻卡、农用车企业最低;东部地区技术效率高于中部和西部;技术效率影响因素方面,库存过高、研发人员过多以及汽车产量过大不利于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而企业与供应商和客户关系的加深,能提高企业的技术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