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战略抉择和政策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协调推进城镇化、工业化的角度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本文在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数据及其对城镇化影响的基础上认为,当前中国的城镇化与劳动力转移是不同质的,未来需要积极推进城镇化以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在协调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需要研究几个重大问题,即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深入推进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扩大就业为目标,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提高城镇的人口和产业密度;以农业为侧重点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从城乡两个渠道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出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契机,调整城镇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优化城镇区域布局;深化体制机制创新,逐步消化城镇化成本,增强城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城镇化已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 农民进城 城乡双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城乡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成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3.
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这一方针为黑龙江垦区实施小城镇带动战略,建设有特色的城镇化体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长期存在 ,加上农业人口过多导致生产能力过剩、生产效率低下等 ,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及人均收入水平随着国民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张 ,差距日益拉大 ,“三农”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建设现代农业 ,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如何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推进农村城镇化、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重要途径 ,而发展农区畜牧业则是实现城镇化和劳动力转移的重要纽带和桥梁 ,应当加快发展。一、关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内涵的理解1、…  相似文献   

5.
农村城镇化,打破了“农村一农民,城市一市民”的格局,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开创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农村城镇化是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社会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要途径。按照十七大报告指明的农村城镇化发展战略及其技术路径,应当重点开展以下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成为普遍现象,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息息相关,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变革,以及人民的切身利益,是关系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问题。我国提出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有利条件,也带来新的挑战。农村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向城镇,从传统农业转向非农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相辅相成,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重视和谐发展,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机遇。本文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视角下,探讨农村劳动力构成变迁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当前,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大环境正在发生着三个历史性变化:——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的到来。已经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将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支持“三农”发展。——中国将在规划制订、体制改革、工作部署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整,把农村的发展全面纳入整个国家现代化进程。将科学规划经济社会发展,把农业和农村经济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统筹部署,把农村社会事业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统筹安排,把农民增收放在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中统筹考虑。——中国将努力消除妨碍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下大力气建立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的市场体系,下大力气建立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下大力气建立城乡经济社会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有效体制。建立在中央“两个趋”战略性判断基础上的上述三个变化,贯穿着一条主线——反哺“三农”,反哺“三农”,是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拓展和升华,正促使中国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和发展格局实行重要转变;反哺“三农”,是全面实现小康和现代化的重中之重,要求对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和工作部局进行重大调整;反哺“三农”必将迎来新一轮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相似文献   

8.
只有减少农民 才能富裕农民──浅谈农村城镇化趋势艾远辉农业的基础是农民。(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大量农业劳动力转到城镇和新兴的中小...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强调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报告同时提出“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这已为我国城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首要问题。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既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效,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整个国民经济及社会的发展与稳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程度、速度、规模都在趋缓。实事求是地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韩烁 《山西农经》2020,(6):72-73
随着我国全面促进城镇化建设,农业现代化进程也在加快。然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农业种植面临劳动力,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的现象。在分析“农民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基础上,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从赋能、创收、留人3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以城镇建设为契机 促进非农就业与土地流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当然也是农民非农就业与土地流转的根本出路。只有加快城镇建设和发展,才能为农民就业开辟更好的空间和载体,为土地流转创造更大的空间和条件。目前,我国城镇发展水平滞后,2001年底统计,中国城镇化率为37.7%,城镇人口达到4.81亿,城市662个、镇20358个。而粮食主产省城镇发展水平整体上看,远远低于东南沿海发达省份。必须…  相似文献   

1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21世纪,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是中国农业、农村的核心问题,也是中国21世纪完成工业化,城市化的主题。深入分析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和寻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已成为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所必须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既有历史沉淀,更有现行体制因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低下,非农产业就业能力不强。有关研究表明,农村劳动力的素质高低与…  相似文献   

14.
“十五”时期我国将进入以城镇经济为主的发展阶段,国家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如户籍制度、土地制度、住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宏观调配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加速我国的城镇建设。加速城镇化是解决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如何与国际经济接轨等一系列迫切问题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战略举措,尤其是农村小城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现代化加速运行,尤其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产生了重大的变革,中国农村需要面对的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安置问题愈发严重。怎么将这些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其它生产部门,在安置劳动力保证社会平稳过渡的同时,实现农村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市化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为研究我国的富余劳动力安置问题,从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改革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这一重要现实背景出发,分析目前与未来中国产生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安置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在产业不断优化转移的大趋势下以农村电商的发展为突破口,从目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现状、问题以及农村电商的发展出路进行了分析,得出农村电商将成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安置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的症结与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三农”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必须逾越的鸿沟。文章指出农民收入问题、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以及农民权益保护问题应当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并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多种形式推进我国农村社会转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开发,推动城镇化发展;培育农村新的市场主体,建立农民自己的组织。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阶段和特点,我国劳动力跨地区转移从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行政和计划性色彩,政府通过“看得见的手”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引导”和限制。整个社会对于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这一城市就业群体的称谓也经历了从“盲流”、“农民工”到“民工”的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的“不自由”是我国劳动力转移的一个重要特征,而能否将农村剩余劳动力纳入城乡统筹的劳动力市场已经成为我国今后劳动力有效转移的一个重要问题。据此,本文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对农民工社会障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土离乡向乡镇企业和小城镇聚集,向大中城市流动,在中国的城乡二元制度下,构成一个特殊的劳动者群体——城市农民工。这个特殊的劳动力群体的出现,既缓解了人地矛盾和城乡矛盾,同时也是破解“三农”问题,实现经济社会良性循环的希望所在。农民工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在经济全球化和工业化进程中起着难以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是党与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也是城镇化改革的关键要素.考虑到三农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三农保险”及其可观的供给能力优势,保险业经由“三农保险”机制服务于三农也就成为自然.就目前情况来看,中国保险业已经针对农村开发了多样性的保险产品,根据农村实际发展情况规划了合理的经营模式,力求完善农村的三农保险服务体系,通过“三农保险”来服务三农.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口过多特别是农民多,资源有限特别是农民的生产资源更有限,产业处于弱质农业更弱尤其突出,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富余多更加突出……,——这就是中国最大的国情。中国要实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三农”和重视“三农”就是最大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