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居家养老服务逐步在全国各地发展起来,成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社会工作在居家养老体系中的介入有直接方法和间接方法,直接的方法包括老年个案工作、老年小组工作、老年社区工作,间接的方法包括老年社会工作行政、老年社会政策。介入模式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来研究。将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引入居家养老服务中,可以促进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推进机构养老刻不容缓。目前老年福利机构社会工作专业化方面主要存在着专业化程度低,缺乏人才培养与鼓励机制,结构前合理,专业技能难以等问题,提高老年福利机构社会工作专业化,去行政化是必经途径。  相似文献   

3.
吴仙  路慧 《黑河学刊》2011,(7):146-147
社会工作在各个领域广泛参与,发挥着积极作用。目前,中国已经成为老龄化国家之一,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以期在为社会减轻沉重的养老负担的同时为社会提供智力资源,创建健康老龄化社会,并继续探索老年社会工作实务,使社工的职业形象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持续加快,不断提高的医疗服务水平延长了老年人的寿命,随之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面对新的社会发展状况,"医养结合"这一新兴养老方式逐渐得到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而此时社会工作则借助在老年社会工作、链接资源、支持倡导等方面的独特优势逐渐受到"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青睐。文章针对医养结合在介绍了这一新模式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看到了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探究了社会工作介入的优势所在和滞留的一些问题,并为完善社会工作介入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当前社会正处于经济的高速增长期,同时也是老龄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时期.此阶段的社会特征包含以下两点:追求经济效率与规模,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老年群体行动特征的考虑;对青壮年依附力增强,使其行动自由受到限制.因此导致了这部分群体的扩大.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并逐步开展的民生工程和社会工作对帮扶这部分群体、创建自理环境起到了一定作用.其中,民生工作在相当程度上与社会工作具备一致性和吻合性.本文将对深圳市惠民工程“流动菜车”进行分析,以寻求民生工程、社会工作在创建自理环境中的作用;寻求社会工作在民生工程中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6.
王静  陈泳秀 《理论观察》2014,(12):52-53
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是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有效手段,可以运用生态系统论,从老人个体、家庭和群体、文化组织和社区三个层面制定社区内的老年社会工作服务介入策略。  相似文献   

7.
园艺治疗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工作方法,不仅对青少年和老年社会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其理论价值也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尤其是对园艺治疗哲学基础的分析探索,不仅有助于当前社会工作的深入开展,而且也为当代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适切的范例.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全面改革的深化,在社会治理领域需要专门的人才提供社会服务,社会工作者作为社会治理的专门人才之一,是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成果体现。我国的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使命,但是目前还不能满足社会治理领域对社会工作人才的需要。文章从社会治理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关系出发,分析了目前社会工作教育存在问题,提出了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社工对促进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型政府建设、公民社会的形成及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当前社会工作人才的从业现状,存在的主要矛盾及其原因:通过比较先发地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系统地提出了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路,旨在营造有利于社会工作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0.
民族地区社会工作、民族社会工作的概念都可以表征我国民族地区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特征。西北民族地区生计方式的区域性、民族性以及居民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西北民族地区社会工作的创新发展,需要按照"三社联动"的思路,强化政府在民族地区社会工作发展中的主导和推动作用,培育扶持民族地区社会组织,分类推进民族地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构建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之间资源共享、相互促进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中国社会工作恢复和重建以来,在教育培训、理论研究、实务探索、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总结中国社会工作不同于西方社会工作的政府主导、本土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同时并存的显著特点。指出当前中国社会工作存在着社会认知度低、发展不平衡、从业人员流失率高、专业素质有待加强、制度有待完善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社会工作知识、整体推进中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中国社会工作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民间社会组织的作用等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政府职能转变、城市化进程加速、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为我国社会工作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众多高校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纷纷开办社会工作专业,培养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以期为我国的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水平专门人才.然而,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现状与我国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本文拟结合当前重庆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分析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教育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工作的介入为民族工作的更好开展注入了新的力量,各级社会工作组织和社会工作者要发挥优势,促进民族社会工作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体制的转型,社会工作专业的重要性得以显现。但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却存在着特殊的矛盾。解决这项矛盾,应减少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招生中调剂生比例;加强高校社会工作教育专业化建设;完善社会工作机构制度;增加教育扶持力度;提高社会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同度。  相似文献   

15.
社会工作是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重要主体,也是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凭借个案与小组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行政与社会政策倡导等不同层面的专业社会工作方法,社会工作可以通过微观个体层面的源头治理、中观社区层面的治理结构重塑、宏观社会层面的制度与政策优化三重路径来参与社会治理。通过强化专业技能、厘清角色定位、提升政策研究和倡导能力等方法,克服当前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存在的专业化特质不足、角色定位不清、政策倡导能力不强等实践困境。  相似文献   

16.
“三社联动”作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建构现代社会服务体系的新手段.西北民族地区自然人文方面独特的区域性、民族性、需求多元性特征,决定了“三社联动”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面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短缺、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低,社会工作在西北民族地区的认同度低、社工机构对社区资源过度依赖、内卷化倾向严重,社会工作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尚不健全诸多困境.破解困境需加大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力度,提升社会工作在西北民族地区的认同度和提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方能取得创新社区治理、发展社会工作的成效,实现“三社联动”机制设计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7.
张干群  刘煦  刘群  范慧 《黑河学刊》2014,(1):133-134
社会工作实验室是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重要场所,是社会工作科研的专业平台,是提供社会服务的窗口。目前大多数社会工作实验室能够完成基本的实验任务,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创新、转变社会工作室的功能是实现专业发展、培养专业能力、提升专业素养、拓宽服务领域的有效途径,对社会工作实验室进行多面向开放是实现转变的可行方式,实验室管理的内容和方式也需要随之转变。  相似文献   

18.
社会工作实验室是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重要场所,是社会工作科研的专业平台,是提供社会服务的窗口。目前大多数社会工作实验室能够完成基本的实验任务,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创新、转变社会工作室的功能是实现专业发展、培养专业能力、提升专业素养、拓宽服务领域的有效途径,对社会工作实验室进行多面向开放是实现转变的可行方式,实验室管理的内容和方式也需要随之转变。  相似文献   

19.
在新时期的城乡统筹发展思路下,农村社会面貌的改造成为重要且迫切的发展要求。在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背景下,社会工作也随即有了新的现实发展需求与发展空间。本文在描述社会工作视角下新时期农村社会的变迁基础上,剖析了社会工作与农村社区建设之间的契合关系,阐述了社会工作在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的实务工作介入途径。  相似文献   

20.
李丽 《改革与开放》2011,(22):144-145
在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同时,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凸显,迫切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本文阐述了当前加强社会工作队伍建设的战略意义,并利用SWOT分析工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