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迪 《魅力中国》2014,(22):270-270
中国传统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为孝文化;传统中国社会,更是奠基于孝道之上的社会,因而孝道乃是使中华文明区别于古希腊罗马文明和印度文明的重大文化现象之一。研究孝文化就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而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以儒释道为主干结构的,在这三者中,研究道家的孝文化尤其有特殊的意义。因为道教孝道是孝文化研究的新领域。本文主要是通过对道教劝孝经典的分析,从而梳理出道教孝道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孝道是中国传统道德之一,以孝道为核心的孝文化在保障家庭养老、促进社会稳定、规范社会道德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城镇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家庭结构的小型化、核心化,文化教育的忽视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都促使孝文化弱化,导致其养老保障功能的缺失。因此,为解决养老问题,必须回归孝文化,重塑家庭养老。主要通过加强家庭和学校的孝道教育;建立完善养老法律制度;集结各方力量共担养老等方式来完善家庭养老。  相似文献   

3.
中国尊老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作为中国家庭养老主要的文化价值理念,尊老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维护家庭和谐、社会稳定、文化传承等积极的社会功用.由于受到人口老龄化、人口流动、自由平等思想传播的影响,我国传统的尊老文化受到挑战,如何构建和谐的养老文化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构成人生存和活动的最基本的单位,对于个体的思想观念、道德修养、行为习惯等的培育与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其中,在家庭对个体修养产生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因素则是家庭的孝道建设。孝道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被各个时代的思想家、统治者所提倡、所设计、所实践,是合理建构家庭与个体,个体与社会,社会与家庭三者关系的重要基石,在现代仍具有极高的个体性和社会性作用。而孝道就其本质来看则反映的是一种伦理关系,如何加强和完善家庭中孝道建设下的个体修养,提升个体的生命内涵,这需要我们进行伦理思考。  相似文献   

5.
刘杰 《魅力中国》2009,(22):77-78
几千年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自其产生之初便是显学,(战国百家争鸣时便有"非儒既墨"之说)是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一派,而到了汉武帝时,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更是使儒家成了中国几千来的封建正统思想。因此,有人说中国几千年的思想史,就是一部儒家思想史。进入了全新的二十一世纪,我们更加需要好好的继承和发扬我国悠久而宝贵的传统思想文化,然而,一味机械的理解和照搬照用是绝对不可取的,应当立足于时代和国情,以新的目光辨证地看待儒家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此,本文对于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思想中对于个体需求的漠视与压抑做一番思考,以求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6.
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不容置疑,中华文化就是孝道文化,它维系家庭的每一成员,进而凝聚为社会、国家,它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资产,在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泯灭的贡献。当前,孝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也具有重要的伦理地位。  相似文献   

7.
张琼 《理论观察》2007,(3):42-4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深远的文化历史渊源,它是中国传统和谐思想在现阶段的继承和发展。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深刻理解、充分吸收和借鉴儒家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和谐的思想,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日本企业管理的成功离不开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古典思想的长期熏陶。日本企业界人士认为,日本现代企业管理与竞争是建立在《孙子兵法》、《三国演义》和《论语》的基础之上的。中国古典思想,重视人的因素,是“论述如何生存,如何增加智慧”的学说,是“实学”,完全可以用来开发人的智力资源。一、日本企业管理对儒家思想的吸收中国儒家思想对日本的影响最为深刻。早在公元8世纪,儒教就以行政手段得到日本政论推行,提倡孝道,国民诵读《孝经》。进入16世纪,儒教被定为日本官方哲学,日本兴起了对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思想的全面研究。中世纪的日本在引入儒家思想和制度方面,几乎进入了狂热阶段。直至今日,儒家思想的痕迹,依然显著地存在于日本人身  相似文献   

9.
吴倩 《走向世界》2011,(31):34-36
善事父母是为孝。孝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儒家孝道政治的最高原则是"孝治"即以孝治国安民。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今天,尤其是在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形势下,研究和弘扬传统的孝道文化,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近年来,山东各地以弘扬孝文化为主题,纷纷推出了符合自己地域特色的孝文化节,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拥有丰厚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在其中处于核心地位,深刻影响了并继续影响着包括法律文化在内的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因此,研究中国法律文化必然要研究儒家思想。文章从这个角度出发,提取那些成为中国传统法基本精神的儒家信条,论证其在中国传统法———封建社会的主流法中的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11.
张强  罗聪 《魅力中国》2010,(6):83-8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形成了关于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睦,人与社会融合的观念,领悟儒家传统思想,借鉴汲取精华并适应时代精神的发挥,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黎明 《黑河学刊》2010,(7):49-50,53
中原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现代化的今天,需要充分挖掘中原文化的精华,为中原崛起贡献力量。其中,中原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文化在义利观、因循守旧与竞争创新、集体至上与个性创造、人治与法治等方面存在着冲撞与抉择,这些方面需要妥善处理。中原文化中注重家庭孝道的思想、贵和持中的思想、爱国主义精神等对于振兴今天的河南依然有很深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蒙 《魅力中国》2010,(29):300-300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作为儒家仁学思想的内在的动力,孔子第一次将孝道文化提高到人文关怀的理论高度,使其成为一种永恒的人文精神和普遍的伦理道德。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今天,我们要构建新时期的孝道文化的新内容,以兼容并蓄的态度来审视孝道文化,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4.
王云峰 《魅力中国》2013,(28):290-292
儒家孝道伦理思想是儒家学派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精华部分.孝道思想不仅维系促进了我国古代社会家庭的稳定,而且推进了中华民族的文明与进步。本文对儒家孝道思想的内容、发展、形成、借鉴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传统道德的核心,中华文明几千年来,无论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的帝王时代,甚至是大革命时期,我们都需要有以孝道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来维护社会的稳定。当然,现在也不例外,孝道对于家庭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社会的和谐,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儒家思想是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弘扬传统,重塑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革”浩劫.大革“文化”命,儒家思想也遭厄运。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政治工作者应理直气壮地将儒家思想运用到工作实践之中。日本在现代管理中倡导儒家思想,新加坡更是把儒家思想当作在现代社会重建道德伦理规范的价值核心。在社会转型期,儒家的“以人为本”、“和为贵”、“道德教化”、“克己内省”等应该成为政治思想工作的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靳秀芬 《魅力中国》2010,(8X):292-292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孔子认为孝不仅是指从物质上赡养父母,而且包括从精神上尊敬父母。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巨大变迁,传统儒家文化的约束力显然正在弱化,作为儒家伦理文化的核心与典型代表之一的孝道文化也是如此。然而不容否认的是,在当前把握并弘扬先秦儒家孝道,对于维护家庭与社会稳定,建构符合时代精神的伦理道德体系,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方泽 《乡镇经济》2010,1(4):119-121
礼乐思想是传统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它融贯于整个中国文化传统乃至整个东亚文化传统之中,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标志。礼乐是一套上至国家政治,下至百姓生活的规则体系,也是儒家治理国家、组织社会的理想方式,它对现代社会是否有意义,或有何意义,至少在多元文化的今天,值得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进入封建社会以来的几千年中,文化与道德观念受到儒家思想与道家学说长期、深刻地影响,成为主流思想。虽然在我国传统文化与道德观念中,也是有信用观念、意识与行为要求的,但由于商品经济的不发达,信用不是社会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的主流,没有形成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社会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核心价值观视野下分析了高职学生在孝道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加强高职学生孝道教育的策略:加强学生孝道意识的培养;丰富校园孝道文化建设;鼓励开展孝道社会实践活动;将孝道融入学生道德评价体系;促进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