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村剩余劳动力就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类农业生产资料的前提下,在农村内部仍然以隐性失业存在的劳动力。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和经济成长过程中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实质是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民族地区剩余劳动力具有特殊性,民族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有着深层次原因,这就要求民族地区乡镇政府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充分发挥作用,逐渐消除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3.
乡镇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我国行政体制末梢的乡镇基层政府,其电子政务建设的好坏关系着多方的利益和发展。文章通过对我国乡镇电子政务发展背景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广泛进行,农村经济迫切需要金融支持,长期"一社独大"的农村金融市场亟需改革。村镇银行的建立,有助于解决我国民族地区农村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求失衡、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等"金融抑制"问题,同时也对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作为一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在其建立与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诸多问题和不足。本文从民族地区村镇银行的现状着手,分析了其现实面临的若干问题,并就此提出建议,以期能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我国欠发达地区的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欠发达地区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措施:提高欠发达地区干部群众对实施电子政务的认识;政府统一领导,因地制宜、系统规划;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资金投入问题;实现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府职能改革同步进行;欠发达地区电子政务建设要有特色、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6.
本项研究为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作为该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民族地区畜牧业结构调整与畜牧业经济增长》以甘肃民族地区为例,分析了这一地区畜牧业的草场结构、饲料结构、畜种结构、畜产品结构、畜群结构等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民族地区畜牧业应采取的行政措施、经济措施、法律措施、科技措施。《民族地区畜产品流通制度创新与畜牧业经济增长》,分析了民族地区畜产品流通领域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使畜产品由分散流通转向规模流通,建立畜产品流通的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畜产品各项流通管理制度等制度创新措施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广西县镇级电子政务发展现状,针对欠发达地区资金短缺、人才技术匮乏的问题,寻求适合广西欠发达地区电子政务的发展模式和策略,提出以服务三农为核心,统一规划,集成信息、业务、资源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何庆光  蒋艳 《特区经济》2010,(9):141-142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正处于典型的二元结构时期,民族地区加快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发展非常必要和紧迫。鉴于当今制约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存在的多方面因素,应积极采取探索与农村低保制度相适应的农村贫困人口扶贫方式、加大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力度等多种措施,从而在根本上解决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升民族地区的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9.
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是不可避免的,过去,乡镇政府百分之八九十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催粮要款”等“中心工作”上,而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深入,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后农业税”时代的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问题显得更加紧迫。  相似文献   

10.
城镇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民族地区的发展、壮大,不仅繁荣和搞活了经济,也增强了自身实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如何解决思想,总结经验,并及时解决一些紧迫的问题,使民族地区城镇集体经济取得突破性发展,值得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是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和长久之计,也是少数民族振兴与繁荣的前提保证。民族地区建设新农村,关键是开发与培养农村人力资源。本文通过对甘肃民族地区的调查,分析了当前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人才的状况与特点,提出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培养人才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与全国一样,也实现了快速增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优势资源得到整合,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但与全国相比较,民族地区农民收人的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解决民族地区农民增收问题已不可回避,积极开展研究,对解决全国的“三农”问题也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金海燕 《辽宁经济》2006,(12):54-55
近年来,辽宁省统计部门对全省74个农业县(市)区进行了分类分析,按各县区特征及发展水平分成5个类型地区,即经济最发达地区、城郊发达地区、经济较发达地区、欠发达农业地氏和较贫困地区,按照上述五类地区划分,辽宁省8个民族自治县所处位置不容乐观,除了脱贫进程较快的宽甸满族自治县和本溪满族自治县,其余6个县(岫岩满族自治县、新宾满族自治县、清原满族自治县、恒仁满族自治县、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都属于相对贫困落后地区,实际上这8个自治县都处在欠发达的发展水平,横向比不仅差距大,而且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下根据2005年《辽宁统计年鉴》所载2004年资料以及辽宁省民委提供的数据资料,对辽宁省8个民族自治县同全省及省内一些经济发达县区的一系列统计数据加以对比分析,看一看辽宁省民族地区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究竞有多大。  相似文献   

14.
朱启国  贺伟 《理论观察》2013,(10):69-70
民族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西部民族地区由于条件的限制和制度本身的设计缺陷,使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直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试从制度模式、财务机制和工作网络三方面对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陈文开 《改革与战略》2007,23(8):114-116
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民族地区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特别要注意处理好经济发展水平与文化发展,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挖掘和整合自己的优势资源。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要发挥引导、支持和服务的功能,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这样民族地区才会在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中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6.
乡镇政府职能定位是关系到乡镇政府能否发挥基层政权作用的关键因素。农业型地区因其与发达地区的不同社会特点,决定了其乡镇一级政府职能必须简化。由此,文章初步探讨了农业型地区乡镇政府改革为县级派出机构——乡公所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关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的多样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军 《开发研究》2003,(4):26-34
本文通过定量评估分析民族地区的发展能力 ,认为民族地区发展的多样化特征相当明显 ,即农牧业发展、工业发展和服务业发展等具有典型的多样化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8.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决策。目前,小城镇发展水平低已成为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因此,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抓住机遇,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19.
民族地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旺 《改革与战略》2019,35(8):87-100
  相似文献   

20.
农业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农业发展决定着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民族地区应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发挥环境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