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以团队为基础的工作方式显得越来越重要,美国管理学家利皮特博士指出:“人的价值,除了具有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富有和他人共同完成工作的能力”。团队精神的魅力正感染着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中学教师群体中倡导和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十分必要,很多学校都把富有团队协作精神作为聘任教师的一个普遍而又重要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韦明 《中国招标》2011,(20):8-9
团队精神是一种合作精神,对招标代理工作的作用不容置疑,要使团队精神在项目中充分发挥作用,团队领导者和团队成员的互动很关键。我们应重视团队建设,培养招标代理人员的团队精神,使得招标代理工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前进。  相似文献   

3.
当今社会各行各亚对成员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的培养.为学生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团队是目前日益受到重视的一种管理组织形式。团队精神是一种合作精神。团队精神的培养和团队的建立能促进组织、个人及学科的发展。医学影像技术团队精神培养方法包括:培养学生的团体情感;建立团队共同的目标;鼓励学生的参与;加强沟通,建立信任;建立团队准则和规范。  相似文献   

5.
张加洵 《发展》2012,(9):106-106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句俗话形象充分的说明了团队对成就事业的重要性。但是一个人、一个企业要成就一番事业,仅靠拥有一个团队还不够,这个团队必须是一个拥有共同优秀品质的团队。这个优秀品质就是团队精神。根据建筑企业生产经营的流动性、一次性和生产单位的相对独立性等特点,现对其如何培育团队精神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企业要使自身处于最佳发展状态,团队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培养一支充满团队精神的高绩效团队,是企业决策层的管理目标之一.尤其是在国企中,团队建设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文章强调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国企的团队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完善企业的整体化管理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7.
团队建设目前不是一个新事物。但笔者发现,当前中国的各级组织中,真正的、发挥出潜能的团队还比较少。以下笔者结合团队与群体的差异、团队的类型及影响因素,阐述了建设工作团队、提升组织绩效的措施:一是从团队成员的能力入手,构建工作团队的框架;二是注重多样性,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三是承诺共同愿景,建立具体目标;四是建立适当、有效的绩效考核与奖酬体系;五是培养团队精神,克服惰化,强化责任,增强执行力;六是持续改进,使成熟团队再添生机,再创新高度。  相似文献   

8.
任淑娟 《发展》2012,(4):132-132
一、团队精神的实质 团队精神作为护理文化的深层内涵,其通过护理工作中每一个角色的具体行为,在优质护理过程中表现出来,如一个患者从进院、住院治疗、康复痊愈的整个护理流程中,护理人员通过具体的工作把个人综合素质、潜能以及护理团队的优势都体现在其中。  相似文献   

9.
李琳 《魅力中国》2014,(7):49-49
美国的韦伯斯特说过:“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这强有力的说明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从小学开始。我们就被灌输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要懂得团结互助的观念。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团结合作也越来越彰显出它的重要性来。对于即将踏入职场生涯的我们.懂得团队协作更是一项不可或缺的优良品质。自从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后,迎来了更多的挑战。企业之间的竞争变的越来越激烈。各个企业为了能够在商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并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把企业建设做得更完善。除了专业技能,员工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企业团队精神对于企业而言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它是企业的精神利器,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它决定了企业的前途.因此每个工作者都应该将团队协作放在职业素养培养中的首位。  相似文献   

10.
石军媛 《西部大开发》2010,(8):77-77,90
力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是合力在一个方向上产生的力作用最大,现今在学校办学条件许可下要使学校各方面的力量相互协调并使向同一个方向且发挥其最大作用,不断促进学校可持续健康发展,关键就在于形成合力。如何将影响学校办学的各方面因素进行整合,形成发展的合力并调试到最佳状态、一个方向上来,这是关于打造学校团队精神的一个重要课题。多年的办学实践表明,打造学校良好的团队精神是促进学校进步和提升的重要前提。一、什么是团队精神;二、现代学校管理需要团队精神建设;三、以人为本打造团队精神;作为学校领导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鼓舞、指引和团结团队中的每一个人,悉心打造富有特色的团队精神,永葆学校青春活力。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行唐县实现财政自立后的第一年,按照省市“财政困难县自立”工程目标要求,结合具体情况,今年财政总收入安排7360万元,力争完成8000万元 能否在市场疲软、企业效益滑坡的不利形势下做好今年的财税工作,完成全年财政收入目标,巩固财政自立成果,不仅是  相似文献   

12.
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斌 《新西部(上)》2009,(12):133-133,130
本文尝试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高校科研团队建设中存在的四个问题,提出了一些有利于科研团队成长与发展的建议,主要是: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及时发现和培育有希望的科研团队,因势利导,为之创造必要的外部环境;从科研成果的生产方面严把成果的质量关,杜绝低劣成果的产生;培养团队精神,加强团队内的冲突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调动科研人员组建科研团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导致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缺失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团队精神培育上的缺失.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作者从心理素质、团队分工合作、团队信任度、沟通能力以及整体荣誉感等构成团队意识五个角度出发,提出了五种团队训练方案.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团队精神的历史发展趋势着手,分析了团队精神的内涵及作用,并以TCL、诺基亚等著名团队为例,从实证角度探讨企业团队精神的培育,以期对现代企业管理中团队精神的培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康剑峰 《中国经贸》2009,(14):22-22
企业团队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它决定了企业的前途。本文从企业团队以及企业团队精神的内涵着手,论述了培育团队精神的四大原则,以此来论述和强调企业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工作团队的有效运作是确保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法宝,研究团队互动过程,探究团队互动的前因与结果以及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机理对于发挥团队精神、确保组织成功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本文对较有影响的团队互动过程模型进行了回顾和分析,总结了这些模型的特点、贡献,模型之间的承继关系及对国内团队互动研究的启示,并展望了团队互动过程研究未来进一步深入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1 团队理念商业银行团队管理是实现经营成功的基础。优秀的商业银行团队是一支不断追求卓越、勇于创新,愿意为了共同目的、业绩目标和方法而承担责任并为之而共同奋斗的队伍。如何科学、有效地把这些团队管理好,创造出最佳业绩,是团队管理的重要工作目标。一是创造良好的团队精神;二是建立健康的员工沟通渠道;三是培养出色的领导人;四是完善绩效评估机制,充分激励团队开拓进取。2 学习理念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圣吉指出:企业应建立学习型团队。其涵义为面临变化剧烈的外在环境,团队应力求精简、扁平化、弹性因应、终生学  相似文献   

18.
《重庆与世界》1996,(3):30-30
我县乡镇财政在建立、巩固、完善、提高的前进过程中,财政管理体制也进行过多次变革。通过实施三轮不同形式的财政包干体制,相对独立了县乡两级的财政关系,明确了县乡两级的财权,也充分调动了乡镇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对财政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分税制的全面实施,重新调整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格局,县乡财源结构也相应发生了很大变化,财政包干体制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断暴露出许多问题和弊端,主要是: (一)不利于统一市场的形成。因为财政包干体制包了一个乡镇所辖区内的所有税收,收多收少直接关系到乡镇的财力,乡镇经济发展越快,收入就越多。这样,乡镇政府为其自身的经济利益常常不惜以地区封锁、市场割据等手段设置"贸易壁垒",保护当地企业,统一市场自然难以形成。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是企业经营管理本质理念。 “团队精神”,建立决策团队、管理团队以及员工团队精神,是企业基业长青、走上成功之路的要害之举。  相似文献   

20.
加强会计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重要手段和保障。会计监管是财政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财政征收职能的取消,管理工作越来越摆在了重要位职。加大会计职能的监管工作,其地位和作用也显得尤为重要。充分发挥财政对会计的监管作用,既是当前形势对财政的客观要求,又是财政自身深化体制改革的需要。加大会计职能的监管工作,对企事业单位实施全面、完整的会计监管,既有其合理性,又有会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起作及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