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粮食市场的基础,基本上是由1.88亿农户在户均有7.45亩耕地上,通过家庭经营生产来保障的,尽管目前人多地少矛盾在加剧,但同改革开放前相比,粮食生产激励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过去,增产的粮食大多供农民自身消费,用于增长了的人口,据统计测算,1953年~1978年的25年内,粮食总产量增加了82.66%,而国家粮食收购量因当时粮食集市贸易量极小,仅增加了30.64%,就是说增产的粮食只有10.5%用于市场需求。而1978年~1993年的15年内,粮食总产量增加了49.78%,国家和市场的粮食收购量增加了120.65%。改革开发前后时期的粮食年产量年递增率基本相同,而改革开放以后时期增产粮食的85.44%是用于满足新增的市场需求的。这足以证明,中国粮食市场实际上建立于1978年以后的改革开发时期。  相似文献   

2.
目前,粮价飞涨演变成一场危及全球安全的粮食危机。本文通过对国际粮价上涨原因进行分析,得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3.
粮价变迁与人们的生计息息相关,清代以来,在人口增长和区域分工深化的背景下,市场化因素对于粮食价格的影响日益显现。山西省作为一个重要的商贸省份,光绪(1875—1908)年间农业生产面临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经济作物与粮争地,种粮成本升高,粮食生产比较收益下降,同时,经济整体萧条,市面上银、钱不敷使用。而另一方面,商业资本渗透到粮食生产与流通领域,加剧了粮价波动的风险。通过对地区粮价变动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不仅能够了解地区粮食市场的发展历程、运行机制,而且能够了解经济繁荣或衰退之于民生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光绪年间山西粮食价格经历了三次较大幅度的波动,且地域差别显著,粮价受市场供求、流通渠道及商业资本的影响逐步增强,政府行为如常平仓储对控制粮食价格波动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影响日渐式微。  相似文献   

4.
罗畅 《中国城市经济》2011,(20):235-238
本文通过对当下关于道光萧条争论的梳理,并整理了生活在道光朝的人们对道光萧条的看法。笔者分析了道光朝全国各地的粮价走势,发现其总体趋势是下降的,认为道光萧条确实存在。在道光朝,中国的人口到达了4.5亿的峰值,对货币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国内白银产量急剧下降,同时出现了白银外流,遂导致银贵和货币的供给不足。这就是道光萧条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赵秀池 《特区经济》2011,(9):291-292
粮价、房价以及前段时间发生的"盐慌"问题是最近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本文在分析一般商品价格调控原理基础上,通过比较粮价、盐价与房价的调控,提出房价调控的政策建议:增加住房供给,尤其是增加中小户型住房的供给;限制投资性住房需求和投机性住房需求;完善住房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6.
7.
紫石 《产权导刊》2008,(6):12-14
一场席卷全球“粮荒”突然降临,高粮价时代在人们的恐慌中由预期变为现实,粮食安全问题再次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与国际范围内粮食价格快速上涨同时,中国粮食市场自2006年9月出现新一轮的粮价上涨.物价上涨在2008年春节前后达到了高峰,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较快.国内粮价不断攀升,看似农民收入增加,但伴随着一系列的农产品生产资料的价格增加,农业间接成本投入的攀升,农民最终收入所剩如何?  相似文献   

9.
观点     
《浙江经济》2008,(8):6-7
不简政就难精兵;防止热钱流入的政策不能动摇;我国粮价存在上涨压力;温企不能“带病上市”;价格控制不可取,补贴穷人是上策……  相似文献   

10.
与国际范围内粮食价格快速上涨同时,中国粮食市场自2006年9月出现新一轮的粮价上涨。物价上涨在2008年春节前后达到了高峰,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较快。国内粮价不断攀升,看似农民收入增加,但伴随着一系列的农产品生产资料的价格增加,农业间接成本投入的攀升,农民最终收入所剩如何?  相似文献   

11.
12.
2003年10月农产品价格上升,如果政府任其自然,中国会出现微度的通货膨胀;但不仅对中国经济发展没有大的影响,反而可以促进中国内需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14.
【英国《金融时报》6月7日】吃和住,哪个更重要? 在未来的几年内,中国必须要正面回答这个问题。最近的肉价上涨,已经将这个问题摆上了中国的“时间表”。粮食与城市化争地的矛盾,已经在包括肉价在内的粮价上涨中充分体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清代粮价数据是时间、空间覆盖范围均非常完整的经济史数据集,本文采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的空间计量方法对清代粮价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空间分布模式的演变进行时空分析。本文分别采用了地图可视化分析、空间几何分析和空间统计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对1738—1820年的粮价数据进行了多角度的数据挖掘,梳理了粮价的全局性和局部性空间分布模式,探索了粮价空间溢出效应的演变过程和区域特征。本文的实证分析发现:乾隆朝中后期粮食贸易开始萎缩时,粮价的空间自相关性也急剧下降,价格的空间溢出效应减弱;地理距离是价格空间溢出效应的决定性因素,且小麦价格比大米价格更易于受距离的影响;粮价分布的冷热点分析表明,自然灾害和社会动荡均对粮价分布格局造成影响,且社会动荡的影响更为直接而深远。  相似文献   

16.
17.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粮食局、中国农发行、中储粮公司联合制定了《国家临时存储粮食销售办法》。《办法》就做好临时存储粮销售工作作出了相关规定,旨在加强对临时存储粮销售的管理,发挥存储粮对市场的调节作用,保持市场粮价基本稳定,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海外经济评论》2008,(21):33-34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世界粮食价格指数,今年4月份粮食价格出现15个月以来的首次下降,粮农组织专家阿普杜勒礼萨-阿巴斯安(Abdolreza Abbassian)15日在接受联合国电台专访叫表示,全球粮价在今年3月达到最高点之后,目前已呈稳定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2005,(2):B001-B002
2004年物价上涨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粮食、燃料和原料价格的大幅增长使国内外许多专家开始担心中国可能再次出现高通货膨胀的局面。但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是“有惊无险”,由于物价上涨的原因不同、整体供需环境更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物价上涨带有相当大的合理回归性质,因此,实际的通胀压力并不大,物价上涨的主要推动力在于粮价的合理上涨。  相似文献   

20.
正如春节前大多数预测所料到的,2008年1月份的中国CPI指数超过了7%,达到11年来的最高水平。按照目前的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势头,2月份的CPI超过8%的可能性很大。短期来看,通货膨胀压力非常明显。考虑到CPI指数中食品价格占到近1/3的权重,不少观察家相信,为了阻止通货膨胀恶化,中国政府会全力维持粮食价格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