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西部财会》2010,(11):19-19
保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真实可靠、准确完整,是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核心要求,也是衡量普查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为了保障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质量,《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规定:一是明确普查机构、普查人员依法独立行使调查、报告、监督的职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十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及其负责人,不得自行修改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依法搜集、  相似文献   

2.
王婧伟 《数据》2013,(11):54-55
信息工作,是各级领导、各部门进行科学决策的基础和依据,是加强宏观指导、推进经验交流、促进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宣传、扩大社会影响、赢得各界广泛支持的重要途径。在开展大型普查工作的过程中,如何才能撰写出高质量的普查信息呢?笔者通过参加北京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和北京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信息写作和采编工作,  相似文献   

3.
郭永 《数据》2010,(8):36
日前,北京市东城区人普办在天安门国旗护卫队举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宣誓活动。东城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孙书振带领区、街、社区三级普查机构及区公安分局的人员对做好第六次全国人  相似文献   

4.
《辽宁经济统计》2010,(6):F0002-F0002
6月1日,以国家监察司;副部长郝明金为组长的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专项督查组,对辽宁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前期各项准备工作进行专项督查。重点督查各级普查机构和人员、经费落实情况,工作责任落实情况和各项准备工作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于11月25日至27日在辽宁考察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准备工作时强调,要进一步高度重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务必把确保瞢查数据质量作为普查工作的中心任务。认真做好部门间的协作配合,扎实推进普查各项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6.
刘树胜 《活力》2010,(17):9-10
我国开展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在实施人口普查的实践中,会遇到一些“难点”问题。不着力破解“难点”问题.就不能获得真实、全面、可靠的普查信息,使人口普查数据质量受到影响。根据普查工作实践,当前应着力破解人口普查工作中的“八大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按照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实施方案要求,本次人口普查地图标绘工作将首次采用卫星遥感影像技术对行政辖区内的普查区及普查小区进行描绘,技术精度要求高于以往任何一次普查。本文结合兴城市在进行划区绘图时采用市行政区域图、国土资源局提供的土地调查遥感影像图及网上通用的谷歌高清晰卫星地图(以下简称“三图”)对照方法绘制的乡级普查区域图工作,就如何做好县级人口普查划区绘图工作原则以及在划区绘图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方法做一探析。  相似文献   

8.
孙书振 《数据》2012,(12):48-49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在我国要定期地开展人口、经济、农业三项普查,为了保障普查工作的预期效果和顺利进行,每次普查之前都要开展试点工作,这也是普查工作的重要环节.笔者所在的北京市东城区在2009年承担了国家级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户分离的试点,最近又承担了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专项试点工作.结合这两次国家级试点的体会,笔者现就普查试点的相关问题和大家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9.
马春燕  张海云 《活力》2011,(11):39-39
普查是大型的全面性统计调查。我国目前开展的普查主要有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等。这些普查的数据结果反映我国综合的国情、国力.调查质量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笔者从事基层统计工作15年,其间亲历了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2006年第二次农业普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总结这几次普查的经验,认为以下两个方面是决定普查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下面从普查的组织管理和技术控制两方面分别进行论述说明,希望能为大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数据》2004,(7):33-34
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进行了12次普查,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4年以前,共进行了七次普查.第一次是1950年的第一次全国工业普查;第二次是1 953年的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三次是1964年的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第四次是1982年的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五次是1985年的第二次全国工业普查;第六次是1990年的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七次是1 993年的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在前45年的时间里,一共进行了七次普查,说明我国在那一个阶段普查的工作还没有规范化、制度化,随机性比较大.1994年,为了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从根本上改革统计调查体系,国务院于1 994年7月20日批转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国家普查制度,改革统计调查体系的请示>(国发[1994]42号),国务院文件明确了普查在统计调查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正式确立了国家周期性普查制度.规定每10年里要进行6次普查,并决定了普查的项目和具体时间.普查的项目包括人口普查、农业普查、工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和基本单位普查五项,前四项普查的具体时间为每10年进行一次,分别在逢0、7、5、3的年份进行,后一项普查每五年进行一次,分别为在逢1、6的年份进行.  相似文献   

11.
徐岚 《数据》2009,(6):48-49
国务院日前下发了《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通知指出.根据国家普查项目和周期安排的有关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10年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10年11万1日零时,历史上国内外组织过多少次人口普查?每次开展状况怎样?为向广大读者普及人口普查相关知识.本刊特邀相关专业人士权威解读历史中的人口普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数据》2011,(6):66-67
2011年5月5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国务院、北京市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现将普查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相似文献   

13.
邓艳静 《数据》2010,(7):47-47
随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清查摸底工作的临近,乡镇选调村级普查员工作也即将开始。普查员的选调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普查数据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普查工作的成败。因此,必须十分重视普查员的选调工作。笔者在乡镇统计部门工作了20年,参加过"五普"等多次大型普查工作,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教训,借贵刊一角,仅就普查员选调工作谈谈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14.
时讯     
《数据》2010,(9):4
从8月15日开始,北京市10万名普查员统一着装、佩戴证件深入到6600多个普查区的每一栋建筑物、每一户居民家中,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登记前的户口整顿和摸底工作,这一工作将持续到9月15日。  相似文献   

15.
张学芳 《数据》2011,(1):46-46
"您好,我是人口普查员。我们正在进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需要占用您一点时间,完成普查登记。我们会对您提供的情况保密,谢谢您的合作。"多么亲切、随和的一句话,拉近了普查员和群众的距离,有利于住户更好地配合。小辛寨村的普查员孙荣清就是这么做的,我亲切地称她为孙姨。  相似文献   

16.
孙书振 《数据》2010,(2):44-45
与2000年开展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人口流动更加频繁、人户分离更加严重、居民配合程度明显降低、组织协调难度明显加大、普查数据更加受到社会公众和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卢瑛昊 《数据》2013,(3):46-47
不经意间,XX品牌取得了XX认证,已经成了媒体广告语中的主打。可见为保证产品质量而产生的各种认证和管理体系已成为大家关注的对象。作为十年生产一次人口基础数据的普查“工厂”来说,能否引入质量管理的理念,为保证普查数据生产、辅助生产等环节的质量,实现普查数据真实、准确提供帮助呢?答案是肯定的。下面笔者将以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为例,探索如何以TQM为工具,构建人口普查的质量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8.
《辽宁经济统计》2010,(2):F0002-F0002
2月23日至24日,省政府在沈阳召开全省统计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统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传达贯彻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政高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总结2009年全省统计工作,包括对全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进行总结表彰;部署2010年全省统计工作,包括全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并签订责任书。会议由省政府副秘书长郭富春主持。  相似文献   

19.
郭永 《数据》2010,(6):45-45
人户分离尤其是“空挂户”现象是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一个难点。北京市东城区结合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试点工作情况,以及近年来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情况,对如何做好”空挂户”的普查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孙书振 《数据》2013,(9):64-65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正在全面展开,与前两次经济普查工作相比,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融入了许多新的内容:一是全面应用电子化手段进行普查区划分和普查数据采集;二是将普查清查和登记一次完成;三是首次开展企业的组织结构调查。北京市在严格执行国家普查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