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以一个零售商为领导者、一个制造商和一个供应商为追随者组成的三级低碳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应用微分对策理论,考虑低碳偏好和产品商誉下研究下游零售商低碳宣传、上游制造商和供应商联合减排的低碳供应链优化与协调问题。研究发现,零售商、制造商和供应商选择何种博弈策略与三者的边际收益率有关;当供应链上三个主体的边际收益率满足一定条件时,成本分担契约可以促进零售商、制造商、供应商以及供应链系统整体的Pareto改进,使各自的最优利润得到改善,改善的程度等于成本分担的比例,而成本分担的比例取决于双方的边际收益率。最后,通过算例对模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张煜  何雪峰 《科技和产业》2023,23(21):143-148
基于碳配额机制,构建由单一制造商和单一零售商组成的绿色二级供应链。分析碳配额机制下考虑消费者低碳偏好的绿色供应链最优减排决策,并引入收益分享合同,考察消费者低碳偏好对收益分享比例和供应链利润的影响。研究发现,收益分享合同下的利润未达到集中化的水平,但相比于分散决策可以提升制造商和零售商的绩效。  相似文献   

3.
赵路 《科技和产业》2024,24(8):97-101
以一个投资低碳减排技术的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不同补贴策略对供应链决策的影响。通过数值仿真发现,政府补贴低碳产品消费者策略下的低碳减排量、制造商和零售商利润均高于其他补贴策略,但该补贴策略较适合低碳减排产品投入市场初期时采用,因为有利于低碳减排产品的市场开拓。而从长期来看,政府补贴低碳减排技术策略下的评价指标体系绩效价格比最大,因而能更有力地推动企业投资低碳减排技术。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医药行业绿色低碳发展,针对药品回收渠道的建立及回收供应链协调问题进行研究,在考虑消费者对线上渠道偏好和消费者绿色行为的基础上,构建了单个传统渠道、单个线上渠道、由“线上 + 线下”组成的药品双渠道博弈模型。比较了三种决策模型中消费者绿色行为对均衡价格、回收量和供应链期望效益的影响。分析集中式和分散式情况下的最优决策,并设计“政府补贴 + 收益共享”契约对药品回收供应链进行协调。研究表明:消费者对线上回收渠道偏好程度的增加有利于提升医药制造商和药品回收供应链系统利润,而且选择双渠道回收对于医药制造商和供应链系统总是有利的。“政府补贴和收益共享”契约可以实现药品回收供应链的协调,消费者绿色行为参数也影响着政府补贴范围的界定和收益共享系数。  相似文献   

5.
在消费者有限理性行为上考虑其策略型和短视型的不同特征,在非理性行为上考虑支付意愿、风险偏好及参考价格三个衡量维度,综合构建消费者效用函数,研究了在消费者行为异质作用下,易逝品零售商的动态定价,并运模拟算例对上述研究进行了演算。研究表明:消费者风险偏好程度较高时,零售商收益会随着策略消费者比例和消费者估值折扣系数的增大而减小,风险偏好较低时可缓解或消除策略消费者的不利影响;零售商的最优定价策略为降价策略;第二阶段消费者产品获得率会对零售商收益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豪  侯平森 《特区经济》2024,(2):141-144
在直销和分销并存的双渠道供应链中,针对消费者展厅和反展厅行为,本文构建了制造商占主导地位的“线上直销线下分销”和“线下直销线上分销”两种模式下两周期博弈模型,探讨了模型的简化运算方法,分析了制造商面对消费者展厅和反展厅行为时的最优渠道选择。研究表明:在市场总人数不变的情况下,初始到达直销渠道的消费者数量越多,制造商的收益越高;当消费者转换购买意愿较大时,制造商的最优决策为选择线下直销线上分销模式,同时能实现市场的帕累托改进;初始到达直销渠道的消费者数量越大,制造商选择线下直销线上分销模式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7.
基于供应链的视角研究区块链对消费者策略性购买行为、供应链成员定价决策和最优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区块链进行一体化决策时,供应链系统更倾向于在第一期设立高价以获得最优利润;供应商在第二期采用区块链时,供应链系统的总销售数量大于没有采用区块链时的总销售数量,且零售商在分散化决策下第一期价格低于一体化决策下第一期价格,导致更多的策略型消费者选择提前购买;在两种决策模式下,无论消费者策略性程度如何,如果供应商在第二期采用区块链,那么消费者的策略性等待购买阈值大于没有采用区块链时的策略性等待购买阈值,而且策略型消费者会加大在两期中的购买总数量;在满足一定条件下,采用区块链的供应链系统可以通过收益共享契约实现供应链完美协调。  相似文献   

8.
林慧婷  林杨 《科技和产业》2024,24(8):109-116
考虑区块链技术下新能源汽车闭环供应链定价及回收决策问题,构建制造商和零售商回收模式下链上成员Stackelberg博弈模型。结果表明,随着消费者对绿色产品偏好提升,碳减排努力、链上成员利润及社会福利等均增长;提高梯次利用比例将增加零售商回收模式下零售商利润、两种回收模式下制造商利润及社会福利,尤其引入区块链及制造商回收对社会福利影响显著;采用区块链单位成本满足一定阈值时,采用区块链有利于提升需求量和碳减排努力。  相似文献   

9.
针对碳税和碳交易相结合的复合碳约束政策下化工企业的策略选择问题,构建地方政府和化工企业的行为演化博弈模型,求出政府和化工企业行为的复制动态方程和均衡点,分析各均衡点的局部稳定性,得到了在一定条件下的策略演化趋势。研究表明:影响化工企业采取低碳方式生产的因素主要有企业低碳生产时的收益、企业进入碳交易平台的费用、碳税费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低碳生活是新世纪的时尚,低碳生活首先要有低碳消费意识。本文通过对杭州市消费者的问卷调查,运用EXCEL、SPSS等统计软件对消费者低碳消费意识(包括认知和态度)和低碳消费行为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总结出消费者在低碳消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引导消费者转向低碳生活的途径以及如何推行低碳消费模式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低碳经济及其发展路径:一个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昌雄 《科技和产业》2010,10(6):94-98,112
低碳经济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在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背景进行介绍的基础上,从低碳经济及其内涵、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减排的经济成本以及中国实现低碳发展面临的挑战与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等四个方面对国内外低碳经济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深圳建设低碳城市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是有效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分析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率先建设低碳城市基础条件和优势的基础上,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的总体思路和深圳建设低碳城市的十大策略。  相似文献   

13.
刘爽 《科技和产业》2011,11(9):54-55
低碳经济时代,企业主动实施低碳营销是企业可以保持长久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筹码。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企业界在近两年的实践中暴露出种种误区,威胁着低碳营销的可持续发展。其一:产品没有低碳的效用。其二:低碳营销传播活动与产品(品牌)核心价值偏离。其三:支离破碎的低碳营销不成系统。为了实现低碳营销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应当做好产品开发、营销沟通和战略竞争三个关键平台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张晓旭 《改革与战略》2011,27(8):177-179
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的发展,将成为我国新一轮经济发展和技术变革的方向。为了有效推动低碳经济转型,需要制定包含多种政策工具的低碳经济政策体系。文章总结了低碳经济政策的最新研究,对中国低碳经济政策体系的目标和特点加以探讨。这个政策体系应该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以碳税为核心,并结合税收返还和研究补贴。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外开发区低碳发展战略集中于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层面,以定性的描述居多。碳足迹作为评估碳排量最有效的工具,文章提出了基于碳足迹的低碳分析模式,同时基于碳足迹计算提出了包含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减排、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开发区低碳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演进:国际动向与中国行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进入21世纪后,低碳经济作为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新经济模式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新世纪,英国成为全球低碳经济的积极倡导者和先行者,英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以全体企业、公共部门和居民为主体的互动体系,从低碳技术研发推广、政策发挥建设到国民认知姿态等诸多方面,都处在了世界领先位置。低碳经济或为欧盟就业出路,"低碳经济"给欧盟带来的不仅是维持欧盟在环保领域的优势地位,提高竞争力,更可以大大缓解失业带来的巨大社会压力,保持欧盟"发展模式"的生命力。美国拟立法巨资投入低碳经济,如果《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这个法案得到通过,美国政府会加大美国国内对发展低碳经济的补贴和投资,并将每年出资数百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获得清洁能源和适应气候变化。日本强化低碳经济旨在实现低碳社会,日本期望通过"低碳革命"和"引领世界二氧化碳低排放革命"来"建设健康长寿社会"并"发挥日本魅力"。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已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践行者。目前,中国已经确立了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一系列努力。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时基本上都将战略重点放在其比较优势领域,并形成了四种不同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文章认为,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应从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和中国人口的能源使用、消费行为两条主要途径出发,不断创新,形成中国独特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